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气候、水文
63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神话、宗教
13条
粮食
7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20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茶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110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636
德化县男子发型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男孩留“囟门撮”,也叫“留桃”、“鸡舌”。成人蓄辫。青年为了美观,还用别人长发来续长辫子,有的还扎上黑绒线。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号召剪辫,一部分人不愿剃去,被强行剪除。此后,官僚官家子弟、文人留偏分短发(即三七分“文发”),青年学...
1637
德化县女子发型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姑娘前额留“刘海”,脑后梳单辫,出嫁时即梳“圆头”,加上网套;中老年妇女也梳“圆头”,有的绾起长柱形的“翘头”。民国20年(1931年)前后,姑娘仍留单辫,后来改留不及肩的短发,直至1983年对外开放。近数年来,年轻妇女发型,已有“马...
1638
德化县民食习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德化人习惯一天三餐,早晨一般吃稀饭,有的一干两稀或两干一稀,有的三餐稀饭,视家庭粮食、经济情况与需要而定{农民在农忙季节或建房屋时每天加一至二次点心。
1639
德化县木工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木匠师傅当主入决定建屋架数后开始制“尺杆”时,主人赠送“红包”(钞票)。当天晚上,舂糍、杀鸡宴请师傅。木匠师傅雕栋梁时,主人又送师傅“红包”;制成后,梁的下方中央贴上红纸书写大字“太阳拱照”或其他字样,左右分别贴上祝愿吉利字样,然后挂...
1640
德化县泥水工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俗,盖新屋时,泥水师傅以堪舆者定筹立向为准绳,在厅堂中安装前后“合砖”,主人给师傅送“红包”,当晚设宴款待师傅。如果新屋筑墙,开工及收尖峰(也叫“收归尾”)时,主人也都给师傅送“红包”。
1641
德化县理发业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期间,县城理发店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至次年正月十五元宵,工价比平时高,元宵过后照旧日。 理发行业师徒之间习用暗语,如钱叫“坑口”,1分为“1寸”。1角为“1尺”,1元为“1丈”;快些叫“见”,慢些叫“拖”。 旧时,理发师不慎...
1642
德化县载人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载新娘车贴“囍”字,挂大红花;车载或抬死者过街或经人家屋门前时都放鞭炮。
1643
德化县修路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个自然村落每年秋收前农闲八九月间,修整本村范围内的所有道路,清除杂草,平整路面,大多一夭修完。此俗相沿至今。旧时设有路盟,轮办当天午餐。城乡公路自通车以后,则由政府养护。
1644
德化县招收学徒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30年代,初收进店的学徒,每月工资仅3元(银元),理发费0.2元,洗衣费由店主负责,伙食与店主同,外出采购旅差费实报实销。工资于农历每月十六日发放。学徒入店一年,如被留用,工资将逐年增加。
1645
德化县做“牙”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合股商店,逢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日做“牙”,店东(“头家”)仅备数碗菜和一些酒请店员;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店东必宴请店员(店家)、学徒、主顾等。店东如要解雇学徒和店员,要在尾牙宴前几天言明,宴后即送“红包”辞谢。1950年以后做“牙”...
1646
德化县春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叫“初一早”,从前叫“元旦”。是日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贺正”迎新年。起床后,大人小孩大多穿上节日盛装。旧时,早晨用汤圆或三茶、五酒、糖果敬天,还要给长辈叩头祝福(今已废除)。早饭前,喝甜茶,早餐多吃素,吃蒸“岁饭”、“长命菜”(芥菜或菠...
1647
德化县元宵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也称“上元”,为一年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当晚家家团聚会餐、张灯、放鞭炮,少数人家放焰火。旧时,有些地方每三五家在大路边搭起一座牌楼悬挂彩灯,十三日放灯,十六日收灯。县城民间还组织舞狮、奏乐,设供筵,迎“城隍”巡城;农村同样迎神闹元宵。有的村庄...
1648
德化县清明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时期,赤水、美湖等乡于此日扫墓,对未筑成的“灶仔墓”(也叫“凿仔墓”),仅劈除杂草而不祭祀。1951年起,年年祭烈士墓,到60年代间,曾一度中断。1979年以后,县或部分乡村仍组织干部、职工和师生祭扫当地烈士墓,悼念革命烈士。
1649
德化县四月八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四月初八日) 民国时期以前,妄信此日吃饼不会掉牙齿,此日僧尼挨家“洗佛”为名,挨家募化。有的人家煮“青精饭”供佛,并馈赠亲友。耕牛此日歇息,不能使役。
1650
德化县端阳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月节”,又称端午节、端五节。 家家做糯米棕(角黍)。中午吃粽子、春饼等。人家门上皆插菖蒲、青艾祛邪;室内喷洒雄黄酒消毒除污,以灭蚊蝇虫蛇。农村有些年轻人,尤其是姑娘少妇吃红杨梅、白荞葱,俗以为能红唇皓齿。小孩佩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