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2056 条
2023年
220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056 条
专题知识
2581条
习俗
142条
交通
4310条
交通设施
1条
人口
26条
人员情况
7条
人造景区
2条
公文
1343条
其他
15条
军事区
17条
农作物
61条
制度
511条
动物
196条
区域
4701条
医疗
124条
古迹遗址
36条
商业区
18条
器物
3条
国家
3条
地理、地貌
16条
基础设施
148条
处方
2条
天文
7条
姓氏
82条
官职
184条
居住区
8条
工业产品
23条
工业区
1条
工程
14条
技艺
1条
数据统计
3005条
景区
746条
植物
191条
植物病害
6条
民俗文化
1220条
气象
1条
渡口
18条
烟草
1条
物产
1785条
神话、宗教
11条
科举礼仪
1条
税收
130条
粮食
5条
经济作物
33条
自然景区
19条
自然资源
16条
药物
1条
财政支出
125条
资源
149条
驿站
10条
颗粒列表
共 22056 条
1423
/
147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1331
农业贷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1949年发生的严重洪水灾害,使宁河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破坏。刚刚成立的银行机构在帮助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1949年的水灾,使全县当年85%的土地绝收。银行依据当时的现状,多以种子、肥料...
21332
乡镇企业贷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从1980年开始,宁河县农业银行扭转了过去只注意支持粮食生产,而对社队企业支持不够的作法,大力支持社队企业的发展。1980年9月,银行在调查、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向赵本玻璃厂发放40万元设备贷款。在该厂的筹建和投产过程中又积极参与管理和监督...
21333
集体农业贷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集体农业贷款 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变革,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集体贷款逐渐减少,贷款的数量从1979年占全部农贷总额的58%,下降到1986年占农村贷款总额的3.%。1987年以后,集体经济不断发展,贷款额又有回升。1989年达到1946万...
21334
国营农业企业贷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从1980年至1986年的7年间,银行累计发放的3435万元国营农业企业贷款中,大部分用于支持潘庄农场的生产和建设。1981年,长期亏损的潘庄农场开始扭亏为盈。以后几年,潘庄农场开始从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农、工、商多业并举的综合性国营农场企...
21335
农户贷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80年是农户贷款发生转折的一年。农业银行及信用社,由过去只能对贫下中农发放小额生活贷款到开始发放贷款支持社员的家庭副业。这一年的农户贷款比1979年增加了16倍,以后逐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在宁河县农村“三户”全面发展的1984年、1985...
21336
开发贷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宁河县从1983年开始发放开发性贷款,当年发放5万元。1984年、1985年两年,全县出现了“开发热”,两年间银行累计发放贷款673万元,支持开发利用荒地、荒水近7万亩,淡、海水养殖水面2.9万亩。 在发放开发性贷款过程中,银行认真做好项目...
21337
工商贷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49年,宁河县开始发放工商业贷款。银行在大力支持国营工商企业、农村供销合作社创建和发展的基础上,鉴于当时私营工商业仍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银行同时支持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市场出现萧条迹象,银行重点支持私营工商业,很快扭转...
21338
宁河县饮水设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基础设施
饮水设施。原芦台镇居民均饮用河水。清咸丰四年(1854年)始,镇内开挖10个“水坞”(人工水坑),引河水为源,并修有台阶以提水。水坞有方有圆,大小不一,在镇内四周均匀分布,并有专人管理。民国22年(1933年)起始,由私人陆续打成四眼饮水井...
21339
宁河县排水设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基础设施
排水设施。原芦台镇排水,依镇北高南低的地势,自然排水。至近代,因城区南伸,依地势排水常出现积滞和阻塞。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于镇内北街以南处开挖了4条宽2.5米,深1.5米的排水明沟,为排水设施。因污水流入明沟,几经曝晒,沟水呈红褐色...
21340
宁河县照明设施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基础设施
照明设施。明、清时期,镇内居民均以油灯照明,原为豆油,至清末民初始用煤油照明。街巷无路灯设施。民国8年(1919年),于原镇南清真寺附近建起一座私营火力发电厂(芦台企业电灯公司),发电容量100千瓦,为蒸汽机发电。时,殷富人家开始以电灯照明...
21341
宁河县募兵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自唐朝末年至民国初期。均实行屯兵制。元至元四年、宋咸淳三年(1267年),丞相脱脱主持于宁河屯田,是为县境民屯初始。招募乡勇“演武操兵”,“有事从征,事平还复为民”。
21342
宁河县征兵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国22年(1933年)6月,国民党政府颁布兵役法,规定实行征兵制,实际上是抽壮丁。以保为单位将适龄壮丁编号,每期征兵前间接抽签,各保中签的同一号码者即为壮丁,中签者如不愿入伍,可出钱雇人替代,称为“买壮丁”。贫苦农民无钱雇人又不愿当兵,只...
21343
宁河县志愿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武装如“县大队”、“区小队”等部队,在群众志愿的前提下采取秘密动员吸收入伍的办法补充兵员。主要途径:一是部队直接动员吸收入伍,二是由党的基层组织动员输送入伍。兵员性质均属于志愿兵。
21344
宁河县志愿兵役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新中国建立初期,多采取个别动员的方式吸收入伍。抗美援朝开始后,即以行政村为单位,召开青年大会集体动员,在规定年龄内,经自愿报名体格检查合格和审批后方能入伍。仅1953年就有21237人报名,550名入伍。
21345
宁河县义务兵役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5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公布,7月4日国务院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草案)》,自此实施义务兵役制,一般每年征集一次,由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具体承办。征集方法采取逐级动员,自愿报名,目测评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