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4562 条 29 / 305
42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养蛏历史较早。清同治年间,养蛏已具规模;光绪年间,北厝村民就从事缢蛏干加工。民国11年全县产蛏75吨,加工蛏干20.4吨。-Itg产区在海坛岛西部的竹屿港、火烧港和天山尾港,蛏埕总面积60多公顷,其中火烧港有30多公顷,竹屿...
42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文蛤俗称赤蛾,县内沿岸沙质地均有自然繁殖的文蛤苗,为讨小海人所采捕。1984年6月,幸福洋管理处购买龙凤头海区采捕的文蛤苗1807公斤,与东方对虾混养在幸福洋垦区深水池,到1986年11月收获文蛤100吨,每公斤10-14个,体长...
42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鲍鱼养殖和种类以及发展经过。
42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贻贝俗称壳菜。县内自然海区普遍繁殖厚壳贻贝,虽然繁殖力很强,但生长极慢,养殖效益不高。白沙、白胜村渔民每年夏季潜水采捕多年生的厚壳贻贝,经加工晒成“蝴蝶干”,销路极广。民国11年全县生产“蝴蝶干”2.8吨。
42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86年5月,从连江引进美国的海湾扇贝放养在县水产苗种场。次年,进行室内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42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紫菜和海带藻类养殖的内容。
42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坛紫菜养殖历史悠久。宋时,坛紫菜充当贡品。元朝,菜民利用壳灰水清碑,提高紫菜产量。民国11年,县内自然繁殖紫菜的岩礁有102处,产量101.8吨。1959年县水产局丈量全县坛紫菜养殖面积为20公顷(300亩),当年产量248吨。
42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57年11月省水产局在东澳建立福建省平潭县藻类养殖试验场,试养8亩,产鲜海带2吨。同时,利用试养的机会,培养海带养殖技术人员。
42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鱼虾养殖的技术和情况统计。
43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对虾人工养殖始于1982年。当年,幸福洋管理处利用垦区内13.3公顷虾池,放养东方对虾苗320万尾,收虾3.6吨。1983年,扩养至133.3公顷,投入东方对虾苗1930万尾,产X22吨。1986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348.87万...
43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海水鱼网箱养殖始于1986年,陈岱英联合体试养真鲷3.5万尾,分养于54个网箱,产鱼22.5吨。
43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可养殖淡水面积387公顷,其中河沟11.3公顷、池塘10公顷、湖泊196公顷、水库170.5公顷,以水库养鱼为主。
43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59年利用山桥水库放养当地小溪港道捞取的鲻鱼苗,由于缺乏养鱼知识,成活率很低,加上缺乏拦网投施,每遇洪水季节,鱼便纷纷逃逸。1960年后,六桥水库、坑头顶水库也相继发展淡水养鱼,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很差。
43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57年3月,福建省水产局在三十六脚湖建立淡水养殖试验场,当年投放鱼苗60万尾。
43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部分池塘才得到开发利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