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9815 条 3934 / 3988
5899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历史文本主要介绍了民国初期镇海县教师队伍的来源、社会地位及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以及解放后教师的待遇、师资培训和素质提高等情况。教师队伍的构成、工资待遇、福利政策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变化历程。
5899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教师队伍发展历程:解放前教师素质不稳定,1950年政府择优培训录聘,教师文化结构逐渐改善;文革期间教师文化素质参差不齐;1978年后教师文化素质逐年提高。教师总数逐年增长,中小学及幼儿教师总数达3773人。
5899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教师待遇变迁:自清末到解放初期,小学教师月工资起伏不定,工资水平逐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工资制度逐步完善,福利保障逐步建立;1985年改革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制度,实行结构工资制,同时完善劳保福利、提高教师住房条件。
5899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教师培训历程:自1931年至1989年,镇海县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教师,包括刊授学习、自学进修、培训班等,培养了大量教学骨干。
5900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镇海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历史演变、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勤工俭学和教育经费等方面的情况。历史时期包括清末、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后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教育经费、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和勤工俭学都得到了详细描述。
5900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文主要记录了镇海县文教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包括劝学所、教育科、教育局等机构的建立和改革情况,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后的机构变化。
5900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镇海县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历史演变,从私人或宗族集资向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转变。涵盖了投资数额、校舍建设情况和教学设备配备。
5900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文描述了镇海县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教学方法改革、教研机构建立、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对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5900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镇海县教育机构在不同时期推动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劳动观念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勤工俭学、校办厂(车间)建设等举措,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900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文总结了镇海县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变化历程,包括清宣统年间学堂经费、民国时期公立学校经费以及解放后的教育经费变化情况。
5900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提到自宁波开埠以来,镇海人赴外地增多,重视文化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办小学,如樊氏便蒙、董氏韧初等,得到当时县行政领导和热心教育人士的支持。旅外埠人士和海外侨胞也纷纷捐资兴办教育事业,为家乡中小学校捐资建设,促进全县群众办学风气,实现基础...
5900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镇海县自宁波开埠以来的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学会、协会以及农村科技发展情况,包括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单位如棉花良种繁育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乡镇科普协会的发展情况等。
5900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档主要介绍了一些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和学会协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
5900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文章中介绍了1935年镇海棉业改良实施区的成立以及随后相关机构的发展历程,包括县农林场、农林推广所、种子站、棉麻站等。还提及了"文化大革命"对农技站的影响以及60年代后期农科站的建立情况。
5901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镇海县普及交流、推广应用、科技培训和地震测防等方面的情况,包括科普活动、科技资料编印、农村科技交流、青少年科技活动、学术交流、稻热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等内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