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837 条 28 / 123
40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章描述了中国农村在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道路。从1954年起,农村开始尝试简单的包工计件等责任制,但在合作化运动期间还未完善提高。
40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武清地区农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解放前,农事活动由县令通令督办,解放后,县、乡两级设立了多种场、站等技术服务部门,并由金融、粮、商等部门负责信贷和物资流通。近年来,武清地区建立了多种服务组织,包括种植业的“几统一”服务、多种经营的专...
40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武清县国营农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武清农场、萧刘杜农场。
40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武清县种植业的情况,其中包括耕地、作物、农技农艺、农业机械。
41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文介绍了县内的土地和土壤情况。土地方面,清乾隆七年时,全县土地共约45万亩,加上外飞地也仅51万亩,而1939年全县耕地约200万亩,解放后的1949年全县耕地189.75万亩,到1955年耕地增至190.37万亩。后因水利、交通和基本...
41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武清县内的各种农作物品种,包括冬小麦、春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大豆、红小豆、绿小豆、杂豆、甘薯、马铃薯、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麻类、药材等。每个品种都有其种植历史和引进情况。
41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中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土壤耕作、种植形式、施肥浇水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产量提高了,农民富裕了,市场供应也得到了调节。
41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武清县农业生产中历来沿用人畜力传统农具操作为主,主要有犁、耙、盖、耧、耠、铁瓦、砘、磙、锄、镐、镰、锨、三齿、大叉、碌碡、禾叉、木叉、扫帚、簸箕、粪箕、提斗、筛、薅刀、瓜铲、移刀、钉耙、挠钩、划拉子等。解放后生产工具更新较快,逐步走...
41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武清县林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树种、育苗、造林、艺果、植保、林政。
41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武清县境内树木按用途分为用材林和防护林的乔木,经济林的灌木,生产干鲜果的果树,及园林观赏的花木。
41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武清县清末至民国时,蔡村侯氏、王庆坨曹氏、胡氏都有私人花园或花窖。解放后,育苗面积不断扩大,至1985年全县苗圃518处,年产标准苗木600万株。苗木繁殖有种子自生苗、人工压条、扦插、栽桩、嫁接、人工播种等。至1989年,全县育苗面...
41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武清县明万历十五年,河西务城南西隅,地洼积水,为防泛决,仿苏公四周筑堤广百丈许,间种桃柳,并建池、桥、楼、亭,匾其名曰“南荡”,后称桃柳堤。清初,城关西门外,张桐营、草茨、吴堤等村杂植桃、杏、梨、李、杨、柳,后称西郊花柳,春季游人不...
41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武清县明、清至民国时,果树多散植庭院,面积较大的当属河西务桃柳堤、城关西郊花柳两处。1942年全县梨树0.5万株、桃树0.12万株、杏树2万株、李树0.2万株、枣树1.2万株、葡萄250株、石榴150株、樱桃50株,总计4.065万...
41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武清县内林果病虫害防治始于60年代,方法有刮树皮、树干涂白、秋季清除杂草枯枝落叶,耕翻土地、消灭越冬病源虫源,夏季喷洒药粉、药液治病灭虫。主要病害有猝倒、立枯、花叶、霜霉、白粉、早期落叶、锈病、腐烂、干腐、溃疡、细菌性穿孔、破肚、根腐、...
42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文介绍了武清县内林果病虫害的防治历史和措施,以及确权、定责和护林的相关情况。其中,确权方面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林权规定和发证情况,定责方面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树木管理责任和分配比例,护林方面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护林措施和政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