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41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造林
分类号:
F326.2
页数:
4
页码:
272-275
摘要:
本节记述武清县明万历十五年,河西务城南西隅,地洼积水,为防泛决,仿苏公四周筑堤广百丈许,间种桃柳,并建池、桥、楼、亭,匾其名曰“南荡”,后称桃柳堤。清初,城关西门外,张桐营、草茨、吴堤等村杂植桃、杏、梨、李、杨、柳,后称西郊花柳,春季游人不断。光绪六年务关同知吴延斌于北运河两岸捐廉栽柳5万株,以固堤根、荫行旅。实行官种官收,民种民得,遇险即伐。
关键词:
武清县
林业
造林
内容
明万历十五年,河西务城南西隅,地洼积水,为防泛决,仿苏公四周筑堤广百丈许,间种桃柳,并建池、桥、楼、亭,匾其名曰“南荡”,后称桃柳堤。
清初,城关西门外,张桐营、草茨、吴堤等村杂植桃、杏、梨、李、杨、柳,后称西郊花柳,春季游人不断。光绪六年务关同知吴延斌于北运河两岸捐廉栽柳5万株,以固堤根、荫行旅。实行官种官收,民种民得,遇险即伐。
1937年凡乡村道旁堤岸、坟边旷地、寺庙民宅,均栽有树木,后因日寇侵华,战乱频仍,洪水为患,摧残殆尽。1939年春,知县王文琳因公路两侧无树,通令各区警务分局督饬各该管界内沿路两旁一律栽植杨柳,共3万余株,成活6成以上。1942年于县城外四周护城河两岸及城内隙地,栽植杨柳8千余株,通令各区清明节前于公路堤岸两旁及各村闲散地普遍植树,以兴林业。1949年全县实有四旁树木25万株,其中京津公路两侧残存柳树450株。
解放后,林业发展加快。
一、四旁(村、宅、水、路旁)植树
1950年响应中央人民政府“植树造林”号召,全县四旁植树达43.8万株。1956年响应毛泽东主席3月20日“绿化祖国”的号召,着手对京津公路、龙凤新河两侧进行绿化,栽树百万余株。1960年公路植树重点在武廊路、筐儿港北和夹道洼等地。1963年林木确权发证,群众植树积极性高涨,当年四旁植树140万株。1966年在京津公路两侧植树百余万株。70年代大量栽植白榆,1977年东洲村四旁树木发展到11万株,成为全县林业样板村。1979年全县四旁植树已达1363万株。
1980年天津市确定武清为发展林业重点县,翌春在永定河堤植树2.5万株,并开始乡村公路和重点河渠绿化。1981年春,除毛白杨以外的杨柳树推广“三大一深(大坑、大水、大苗、深栽)”,在北运河堤植树0.6万株,绿化长度2.3公里,成活9成以上。1986年全县植树543万株,成活率76%,是历年来植树最多的一年。1987年植树320.5万株,重点在京津公路绿化带,全长46公里,两侧各50米宽,原有树木886亩,新栽果树4300亩,抗涝耐碱的片林227亩。是年冬及翌春,又在境外完成外环线38.7公里路段绿化,共植树4万株。1988年春,在小于庄水库植树5610株(其中果树828株)。是年武清县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89年重点进行津围公路两侧15至30米宽的绿化,完成17.2公里,共植(小美杨、白腊、垂柳、臭椿、果树)树3.8万株。京福、津同路经多年栽植,亦已完成绿化。1989年全县共有四旁树木2352.5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5.6%。翌年四旁树木为2434万株。
二、农田林网
1953年在崔黄口乡修家庄、东赵庄、北辛庄至河北屯乡南、北口哨,沿青龙湾河西堤及下伍旗至蔡各庄等村沿北运河东堤营造了60多条、以柳树为主、宽5.5米、长15公里的农田防护林,两年后成林带,保护农田千余亩。1956年在王庆坨乡方官堤至汊沽港乡南遥堤营造防护林2827亩,主林带间距250至500米,副林带1千米,防护面积4万亩。同时在筐儿港北的大碱厂、后巷两乡营造了灌区防护林6百多亩。1958年春,筐儿港北下伍旗、崔黄口等八个乡的干、斗、毛渠及田间工作路旁营造千里网、百里带,杨柳直插造林240万株。一个月后渠道开宽、堤埝倍厚,林网被毁。1963年至1965年,崔黄口、河北屯、北蔡村、双树、下伍旗、王庆坨、汊沽港等乡先后恢复和新造了沙地防护林。60年代末期,高村乡沿渠路两旁营造林网,使85%的农田得到保护。
1982年春,大孟庄、寺各庄、小王庄、昭阳寺、七相公庄、蒙村店、大王庄共营造林带19条,总长14.06公里,成活率85%。1982年豆张庄、黄庄等11个乡也营造了防护林,到1985年全县共营造农田林网6550.7公里,植树875万株,保护110万亩农田,此后,每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做到渠成、路成、林成。1986至1989年新增林网长度4320公里,植树648万株,使123.2万亩农田得到保护,境内88%的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
三、沙荒造林
境内三大沙荒,共5.2万亩。1949年大片沙丘上,只零星存有不堪材用的小老树。1950年春采取随高就低,直接造防护林和用材林2万亩。到60年代,崔黄口,河北屯、下伍旗、双树、城关、汊沽港、王庆坨一带的沙荒均已得到初步治理,村建林业队营造了沙荒用材林和青龙湾、北运河两侧防风固沙林。1960年在大王古庄、张桐营一带建蚕桑基地近千亩。1964年对蔡各庄沙荒进行改造,被1958年“大炼钢铁”毁掉的树木逐步恢复。60年代共改造沙荒2.5万亩,建果园1.27万亩。1977年,天津市供销社投资12万元,在丁辛庄、距城堡、大营、小金庄、石东、立新、蒙村店等沙荒地搞果树基地建设,后因干旱、管理粗放很少成活。
1980至1982年,天津市农林、财政两局与蔡各庄、草茨、利尚屯、丁辛庄、距城堡等22个村,实行国、村合作造林,签订营造6085亩用材林合同,采取拖拉机平整沙丘,整地施肥挖大穴,然后植苗造林,到1985年底全县改造沙荒2.37万亩,其中高标准用材林0.47万亩,经济林0.63万亩,果园1.27万亩。1986至1989年,国家投资125.15万元,又完成沙荒改造1.65万亩,三片沙荒均已成林挂果。
京山路南的王庆坨、汊沽港、陈嘴、石各庄四乡(镇)1985年有果树7624亩,1986年被列入津西北果树基地后,又新发展果园16741亩,其中汊沽港已成为县内第一个万亩果园乡。此区有千亩果园5个,500至1000亩果园12个。
筐儿港以北下伍旗、大良、双树、北蔡村4乡共有沙荒1.15万亩,经多年植树,已形成0.5万亩连片的人工林地,1986年“港北森林公园”名扬津门,市拨款120万元用于园林建设。1989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后园区公路与外围公路联为一体,绿地面积增到0.88万亩,其中片林0.66万亩,果园0.21万亩,苗圃1百亩。片林中,常绿树450亩,红叶林120亩。
四、义务植树
50年代,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县、乡、村组织干部群众以“义务劳动”的形式栽树,始于1956年。到1963年至1965年,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约20万人次,所栽树木占全县植树量的3成以上。此后10余年间进展不大。
1981年3月16日,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在永定河义务植树2.5万株,是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作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后,县政府于翌年初组建“绿化委员会”,设办公室,对应尽义务公民登记造册,核配任务(规定每人每年植树3至5棵,也可完成与植树造林有关的相应劳动),使义务植树形成制度。3月12日(全国植树节)和20日(天津市植树节),全县32万人次义务植树58.4万株,成活率76%,1983年41万人次义务植树13万株,育苗320亩。1984年团县委决定3月25日为全县团员和青少年绿化日,是年全县39.8万人次义务植树76.1万株,育苗1894亩。1985年3月20日,市、县领导与0.6万军民在永定河堤挖树坑1.5万个。各单位各部门纷纷营造青年路、红领巾路、三八路49条、53公里,造纪念林3片40亩。1986年23万人次义务植树400万株,占总植树任务的75%,绿化了杨村镇雍阳东路一条街,有40个县直单位修了绿篱、花坛、草坪,30个乡绿化渠路358条,总长251公里。1987年45万人次植树225万株。1988年32万人次植树190万株,3月12日县领导带队到外环线植树0.1万株,浇树3.2万株。是年各乡共集资20万元(出资单位以资代劳)购买树苗,与群众专业队植树相结合。1989年县主要领导分别承包津围路、森林公园和果树基地的植树任务,各乡、镇书记、乡长也分包乡内主要绿化工程,全县32万人次,植树96万株。1990年出动34万人次,植树102万株。这10年间,共参加义务植树325万人次,植树1443万株。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