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酒泉” 相关
共 4616 条 306 / 308
457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类型: 工业产品
明、清以来,酒泉农业生产稳 定,家家男耕女织,农民种靛者甚多,因此,染布 作坊在肃州掘起,城内及农村堡寨,都有人经营染 坊。大都以靛兰为主要染色原料,印染织布,色彩 兰中泛紫,还能印染兰底白花的靛张布。抗日战争 时期,盛极一时,后因机制布畅...
457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 类型: 工业产品
酒泉土法制草,由来已久。其方 法是先将兽皮浸泡数日后,以硝与黄米粉拌为稀糊, 涂于皮上,复浸泡十余日后取出绷起,用刀刮剥脂 肪,匀称柔软为度,为用者所赞誉。原有作坊从事 生产,后建皮革厂采用科学方法机器制做,精巧美 观,深受人们喜爱。
4578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其他
生活在酒泉地区的少数民族——大月氏,发行流通的具有中国汉字及古希腊图案合二为一的“大月氏钱”,以文字见长的中国货币与以图案见长的希腊货币文化,早在世纪之初就在酒泉地区及新疆南部进行了完美的交融。大月氏古币(俗称和田马钱)是中西货币文化完美的...
4579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艺术
酒泉曾经是戍边之地,因战争频繁而形成的督战之鼓声、冲锋之鼓声、欢乐之鼓声、消灾灭瘟之鼓声,不仅鼓的使用率惊人而且鼓的品种也多样,鼓的打法五花八门,鼓手多少不一,有对打、互打,打起鼓来,手到、眼到、神到,刚劲有力,稳健大方,给人一种奔放、庄重...
4580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艺术
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它是说、唱、跳结合的舞蹈形式,除春节表演外,还在二月二、五月十三求水祈雨时跳,因地域和经济状况的差异而不同。酒泉洪水片“地蹦子”因地域辽阔,表演时场面宏大,粗犷壮观;而泉水片“地蹦子”因地域狭小,表演时细腻紧凑,集中精练...
458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艺术
少女头顶酒碗,跳三圈后向他人敬酒,如不顶碗,敬酒舞姿便可做邀请他人的动作,即用手拍一下对方的膝盖或肩部,被拍人继而起舞。
458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壮仓面是腊月三十的晚饭,因为是臊子长面,意味长命百岁。全家同桌而餐,显示一年一度的大团圆。
458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年饭为初一的元宝(饺子),初二的皮条(拉条子),也叫“连汤捋面”,即细水长流之意,初三的玛瑙,又称“麻什子”饭。 年茶,初三过后开始“请年茶”活动,主要饮食是清茶、粉皮子、炒菜及油炸面食。
458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是清明节必用食品。象征清明节正是春回大地之时,用发了芽的青裸或小麦磨成粉,再用滚水烫成面团包包子,香甜可口。由于粮食发芽而有甜味,表明旧时可用其代替糖类。
458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酒泉人民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米糕粽子的习惯。
458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中秋节晚上献月亮(赏月)是酒泉民间传统习俗。等月亮升起后,在庭院正中摆好桌凳,由家长主持,把锅盔、月饼、西瓜、水果献在桌上,然后点燃3支香,向月亮磕3个头,便开始赏月活动。
458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把“九”称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名。在古代,“重阳节”远胜于“端午”和“中秋”节。 过去民间在重阳这天喝“黄菊酒”,带茱萸(能驱毒避邪之草药),登高望远吃花糕子馍馍(用沙枣把面食动物造型装点得形色斑斓)。并...
4588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酒泉民间在冬至节都要割点肉做饺子、面条并配以洋芋片、萝卜丁、干菜等混合而成大杂蚣(也有的吃麻什子),称冬节饭。冬节饭早上吃,意为过了冬至日子就一天天长了起来。
4589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到了晚上,家庭主妇洗手、净口后献供“灶干粮子”等供品于灶君神像前,念道:“灶君爷,吃干粮,吃饱喝足上天堂。”
4590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民俗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吃“腊八粥”。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境很穷,一次在屋里发现一个老鼠洞,想抓个老鼠充饥,于是伸手向洞内,掏出来有大米、豆子等,他把这些粮食洗净,煮了一锅粥,成了一顿美餐。后来他当了皇帝,天天吃山珍海味都觉得平淡乏味,想换换口味。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