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61条
析出资源
348条
图表
13条

检索条件

共 361 条 7 / 25
9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绍熙二年九月,朱子辞归漳州知州数月后,又被朝廷任命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由于朱子对当朝宰执留正的庸碌无为极度失望,认为他“于忠邪之分察之有未明,消长之戒信之有未笃,而又以一身利害之私参错乎其间”,从而助长了朝中“小人之势”。如此,自己即使出山...
9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绍熙三年十二月,以留正之荐,朱子被命以静江知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之职。朱子上状,以“静江守臣实兼帅司职事,有数千里边面军民之寄”,责任重大,而自己“所患脚气之疾作止不常,春夏二时尤难将摄,万一前路发动,却致稽留朝命”,故希“依旧宫观”为请...
9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绍熙五年闰十月,朱子被韩侂胄等奸党诬陷,宋宁宗以一纸内批罢去其侍讲之职。朝中一批正直的大臣如赵汝愚、楼钥、刘光祖、陈傅良等纷纷上疏,乞留朱子。本月二十五日,宁宗随即改命朱子为宝文阁待制,与州郡差遣,朱子上状,称“耳重目盲,累尝面奏,州郡繁剧...
9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宋代任官制度,在阶官、差遣之外,另有所谓“职”,即以他官兼领诸阁学士等职名,称贴职。职名多为执政大臣的荣衔或兼衔,可视为一种加官而非兼职,主要授予文学之士。由于有时差遣也简称职,为了有所区别,故又常称贴职为“职名”。朱子一生中,曾先后被授予...
9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淳熙八年七月,朝廷以朱子此前南康军任上“修举荒政,民无流殍”,有功社稷,故授以直秘阁职名。对此,朱子连上三状予以辞免,原因是在救荒中,当地纳粟救灾之人未能得到推赏,自己不愿“先被恩命”。直到本年十月,“堂帖报南康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9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淳熙九年(1182)八月,朱子在浙东提举任上,因赈灾有功,被授予直徽猷阁职名,又改除江西提刑,朱子上状辞免,十一月,又改任江东提刑,朱子上状辞免不允,始受职名,仍辞新任,并请祠。
9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淳熙十五年(1188)七月,朱子磨勘转朝奉郎,除直宝文阁,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八月,朱子上状辞转官,辞职名,皆不允,遂拜命。
9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绍熙五年闰十月八日,朱子在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任上,被恩封爵为婺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据《宋史·职官志》,宋代爵号共有王、嗣王、郡王、国王、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十二级。开国男为最末一级。实际上,这种...
9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淳熙十六年(1189)正月,朱子被命为秘阁修撰,依旧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朱子拜祠命而辞职名,于本年二月、四月先后上了两道《辞秘阁修撰状》,许之,依旧直宝文阁,并降诏奖谕。 绍熙二年(1191)二月,朱子在漳州,因长子朱塾之丧而请祠,三月,复...
10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绍熙五年(1194)七月,光宗内禅,宁宗即位,因赵汝愚之荐,召朱子赴行在奏事。八月,又命朱子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朱子上状辞免,乞带原官职奏事。十月四日,奏事行宫便殿,并面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之职,不允。次日,申省辞待制职名,乞改作说书差遣。十...
10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绍熙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子被罢侍讲除宫观。二十五日,除宝文阁待制,与州郡差遣。朱子上状“并辞新旧职名,不允”①。十二月“诏依旧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朱子仅拜祠命,而“仍辞待制职名”。据《宋史·职官志》,宋代爵号共有王、嗣王、郡王、国...
10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封建社会中,中高级文武官员其子孙、亲属等均可以恩泽补官,称为荫补。朱子在世时,以荫补泽及子婿的有两次。一是绍熙五年七月,光宗内禅,宁宗即位,朱子以捧表恩奏补其婿黄榦为将仕郎。《勉斋年谱》载:绍熙五年“七月,宁宗即位,文公以捧表恩奏补先生将仕...
10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一是绍熙五年七月,光宗内禅,宁宗即位,朱子以捧表恩奏补其婿黄榦为将仕郎。《勉斋年谱》载:绍熙五年“七月,宁宗即位,文公以捧表恩奏补先生将仕郎”。
10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绍熙五年闰十月,朱子在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任上,约在被封为婺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的同时,其三子朱在以荫补承务郎。朱子《第三男授官告家庙文》云:“熹前任焕章阁待制,该遇明堂大礼赦恩,奏补第三男在,已蒙圣恩授承务郎。”
10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在未任实职,赋闲家居期间,先后奉祠十三次,其中以自请居多。在宋朝的职官制度中,有所谓的宫观祠禄制度,是赵宋王朝针对冗官冗员的现实,以扩大闲官队伍来缓和官多位少的矛盾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此原为“佚老优贤”而设,后逐渐扩展为处置不同政见者。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