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36条
析出资源
185条
图表
25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36 条 7 / 30
91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以简单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曲线、弧线等组成严谨的连续花纹,这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并不像前述的几种图案,带有一定的含意,而是以整洁、大方、多彩的印象,增加饰物的质感、美丽,使环境显得充实、丰富,给人以视觉的愉悦。
92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有巴达木、石榴花、桃花、无花果、金银花、波斯菊、紫罗兰、西瓜蔓、柳枝等。伊犁草原,四季鲜花不断,点缀大地,生机盎然,这些被视作生命、幸福和美丽的象征物,自然成为花毡图案的题材。此外,佛教的纹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书法纹样等,也被哈萨克族民间艺...
93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花毡有其独特的工艺。历史上,毡、毯相提并论,原材料相同,但工艺不同。“毡之为物,无经无纬,文非织非纫”,因毡无纺捻编织工艺,纺织行业称其为“无纺织物”。新疆的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花毡制作历史,主要包括以下七道工序:洗毛、弹毛、铺摊、浇水、擀碾...
94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洗涤羊毛油质污秽。这与织毯工艺中的洗毛工序如出一辙,目的都是为了把毛纱中的脂肪、尘埃和杂质等清除掉。
95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将洗净的羊毛疏松和匀。把羊毛堆放在一张干羊皮上,家中一对成年妇女,如母亲和女儿、婆婆和儿媳等,她们相对而坐,每人双手拿着柳树条来拍打这些羊毛。在拍打羊毛的时候非常有节奏,左右手轮换交替,直到把它们拍打得融为一体,变得蓬松。
96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用滚烫的开水浇洒铺摊于芨芨草圆板上的羊毛,在浇洒开水的同时将圆板或竹帘捆卷。
97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卷完后用绳子从外面缠绕捆紧,再将一条约4~5米长的绳子打好接头,放在帘子中段,拉动绳子使芨芨草帘子随之滚动,并由人排成一列,用脚踩帘子持续2~3小时,此时初加工已告成型。将初步形成的毡坯与帘子分离,单独卷放在帘子上,多人排成一列,由两条胳膊...
98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根据想要做的花毡大小和颜色标准,把毡子剪成几块,并染成所需要的各种颜色。染法主要是把各种颜色的染料放入锅里,水开后,再把剪完的毡块放到锅里进行漂染。
99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纺制的毛线用来将擀好的毡缝合在一起,因此纺制用的毛线要选用春天的粗羊毛,染成各种颜色并晒干后,把羊毛挂到左手拇指,用右手把“吾尔什克”(纺轮)放在膝盖上滚转制作粗毛线。
100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指一条毡子上的花纹互补,使其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纹饰更有趣味。即按照预先设计,先选两种颜色的毛毡为基础,在这两种单色毛毡上以同一种纹样拓剪下来,将拓剪的图案互换,并与两种底色毛毡相补缝合,即A色与B底色互补,B色与A底色互补,然后再在其后背缝...
101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藏毯技艺的传承区域处于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这一民间工艺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使得藏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藏毯的图案设计和色彩运用源于藏传佛教文化,藏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独有的藏文化特点。贵族使用的毯子多用虎皮纹、狮...
102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藏毯技艺的传承区域处于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这一民间工艺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使得藏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藏毯的图案设计和色彩运用源于藏传佛教文化,藏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独有的藏文化特点。传统图案最常见的有佛八宝、暗...
103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把取自中原锦缎上的缠枝西番莲格式的图案,织在卡垫上的统称为“江垫”。当然卡垫图案来自锦缎的不单这一种,其它几种也有不少图案来自锦缎,但这一类形式比较明确单一、特别,也比较集中,是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约定俗成的。
104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龙凤式是所有龙凤图案卡垫的总称,它是按图案内容区分的。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固定格式,图案都离不了龙、凤、云、花、水等,且多是反转对称或相称。
105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 类型: 正文
内容和风格差异虽大,但在章法形式上却有着很多相近的地方,同样都是纹样布满全毯,且分布均匀,通常无边,整个图案往往形成两个或三个较为明显的节次,两端总是以向心的趋势集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