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萨克族花毡的工艺特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572
颗粒名称: (三)哈萨克族花毡的工艺特色
分类号: TS935.7
页数: 6
页码: 78-83
摘要: 花毡有其独特的工艺。历史上,毡、毯相提并论,原材料相同,但工艺不同。“毡之为物,无经无纬,文非织非纫”,因毡无纺捻编织工艺,纺织行业称其为“无纺织物”。新疆的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花毡制作历史,主要包括以下七道工序:洗毛、弹毛、铺摊、浇水、擀碾、阴干、补贴花毡。补贴花毡纹饰构成格式多样,有对称式、平衡式、均衡式以及四方连续式等。根据想要做的花毡大小和颜色标准,把毡子剪成几块,并染成所需要的各种颜色。有的是将花毡分为4~8块,相互补贴,进行色彩调换。补贴花毡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纹样阴阳交错配置,形成静中有动的幻影效果,图案纹样达到纹饰相同而色彩不同。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花毡 工艺特色

内容

花毡有其独特的工艺。历史上,毡、毯相提并论,原材料相同,但工艺不同。“毡之为物,无经无纬,文非织非纫”,因毡无纺捻编织工艺,纺织行业称其为“无纺织物”。新疆的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花毡制作历史,主要包括以下七道工序:洗毛、弹毛、铺摊、浇水、擀碾、阴干、补贴花毡。
  补贴花毡纹饰构成格式多样,有对称式、平衡式、均衡式以及四方连续式等。以两面对称为上、下两条长边,中间有长方形适合纹样,两头有单独纹样,形成以中心“十”字为界的四角对称状。它的最大特色在于用阴阳互补的办法,使纹饰和色彩在对比中变化,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加了纹样动感、层次感和色彩的丰富感。
  1.洗羊毛
  洗涤羊毛油质污秽。这与织毯工艺中的洗毛工序如出一辙,目的都是为了把毛纱中的脂肪、尘埃和杂质等清除掉。
  2.弹羊毛
  将洗净的羊毛疏松和匀。把羊毛堆放在一张干羊皮上,家中一对成年妇女,如母亲和女儿、婆婆和儿媳等,她们相对而坐,每人双手拿着柳树条来拍打这些羊毛。在拍打羊毛的时候非常有节奏,左右手轮换交替,直到把它们拍打得融为一体,变得蓬松。
  3.浇水
  将弹好的羊毛铺摊在专门用于擀毡而编结的芨芨草圆板或竹帘上。用滚烫的开水浇洒铺摊于芨芨草圆板上的羊毛,在浇洒开水的同时将圆板或竹帘捆卷。
  4.擀碾
  卷完后用绳子从外面缠绕捆紧,再将一条约4~5米长的绳子打好接头,放在帘子中段,拉动绳子使芨芨草帘子随之滚动,并由人排成一列,用脚踩帘子持续2~3小时,此时初加工已告成型。将初步形成的毡坯与帘子分离,单独卷放在帘子上,多人排成一列,由两条胳膊用力使之来回滚动,再次加工,最后将加工定型后的毡子顺长对折后呈圆筒状立起,用清水冲洗先,除去其最后残留的污垢,然后将毡子取出晾干,不能暴晒。
  5.染色
  根据想要做的花毡大小和颜色标准,把毡子剪成几块,并染成所需要的各种颜色。染法主要是把各种颜色的染料放入锅里,水开后,再把剪完的毡块放到锅里进行漂染。
  6.纺线
  纺制的毛线用来将擀好的毡缝合在一起,因此纺制用的毛线要选用春天的粗羊毛,染成各种颜色并晒干后,把羊毛挂到左手拇指,用右手把“吾尔什克”(纺轮)放在膝盖上滚转制作粗毛线。
  7.补贴花毡
  指一条毡子上的花纹互补,使其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纹饰更有趣味。即按照预先设计,先选两种颜色的毛毡为基础,在这两种单色毛毡上以同一种纹样拓剪下来,将拓剪的图案互换,并与两种底色毛毡相补缝合,即A色与B底色互补,B色与A底色互补,然后再在其后背缝贴一块单色毛毡。这种花毡除了独特的纹饰效应外,还装饰趣味强,耐用结实。有的是将花毡分为4~8块,相互补贴,进行色彩调换。
  补贴花毡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纹样阴阳交错配置,形成静中有动的幻影效果,图案纹样达到纹饰相同而色彩不同。用剪裁方法剪贴纹样,用阴阳交错的办法转换色彩,使纹样粗犷有力。
  补贴花毡的纹饰内容极为丰富,多取材于游牧生活中常见的猎鹰、大雁、羝角(公羊角、鹿角)、牛羊骨和少量的花卉、蔓草,亦有齿牙、三角、方、圆、直线、斜线等几何纹样。这些纹样以高度夸张的手法表现,有似形非形、意到笔不到的写意效果,再以阴阳交错的处理手法和以强烈的红、蓝、绿、橙、褐等对比形成补色效应,极富动感。
  哈萨克族崇拜生灵,在毡房顶、屋顶、礼拜寺、巴扎(集市)上经常有摆挂的羊、羚、牛头骨和羝角,在花毡上多有羝角纹形象,寓示生灵常在、安定繁荣。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