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50条
析出资源
282条
图表
168条

检索条件

共 450 条 10 / 30
136
隆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一般人在六十大寿前,就请专门打棺木的匠人来,破木做棺木。棺木做好后,要置办酒席,专门请至亲好友、远亲近邻来庆贺,谓之“隆木”。
137
盖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俗话说:“娶亲盖房,大家帮忙”。过去人们盖新房,是家中大事。从决定建房,开始备料,拉石头,运泥沙,绑把子,亲朋必定前来帮忙,这叫做“邻帮相助”。所以,旧时肃州人建房,从最初的破土动工,到最后建成,都有各种不同的仪式。
13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人,在自建新房落成,或购买新房后乔迁,或兄弟婚后分家独立成户迁进新宅,都要请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前来庆贺乔迁之喜,主人设宴款待来客,谓之“温锅”,亦称“暖锅”、“温居”、“暖居”、“暖房”、“烧炕”。
13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自古以来,人们视喜鹊为好运与福气的象征。肃州人举行婚礼,为营造喜庆气氛,最乐于用剪贴“喜鹊登枝头”来装饰新房。传说中的鹊桥相会,早已成为男女情缘的象征。它还经常出现在传统诗歌、对联、绘画中,甚至被称为“圣贤鸟”。喜鹊,古时被冠以“神女”美名...
14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清明时节,碧空万里,惠风和畅,草木萌发,喜欢室外活动的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踏春、郊游、放风筝。肃州人放风筝,从春节过后就已升始,一直持续到端午前后。
14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圣人云:“三十而立”。人到了三十就要成家立业,独立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不能再依靠父母或家人。其一,三十岁已是成年人,身体、思想已经成熟,就要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奠定事业的基础,否则就会白白耗费青春年华。其二,父母也已到老年,如果人到了三十岁还不...
14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民间有句俗话,叫“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意思是说,老人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主人不要强留其住宿;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不要强留其吃饭;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更是连坐都不要挽留了。
14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礼节。客到门上,待客下马会,主人先双手奉上下马酒,欢迎客人到来;客人走时,上马酒也要双手敬上,祝愿客人一路平安。
14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回族待人诚实憨厚,和蔼可亲,有礼有节。本段文字介绍了回民在相互问候、待客、出行、割礼时的礼仪。
14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俗说话:“回回见面三分亲”。无论男女老少,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叫见面语。一般是晚辈先向长辈致“色俩目”,平辈亲友相逢,年幼者向年长者致“色俩目”。教民与阿訇相遇,教民先致“色俩目”。客人见了主人,先致“色俩目”;乘骑者对步行者...
14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介绍了回民待客时的礼仪。
14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出远门旅行时,要向父母讨“口唤”即同意,征得父母允许,不能冒失地离开。
14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割礼是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十二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久而久之,便成了回族的风俗习惯
14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食俗即饮食风俗,一般包括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宗教礼祭食俗等内容。肃州人的节日食俗,带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节气变化,并自然地与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显得厚重而浓烈。
15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体现出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道德风尚,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年夜饭,也叫“团圆饭”,一般在祭祀完毕开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