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58条
析出资源
428条
图表
130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58 条 10 / 38
136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内由户、柬、漕、卫、仓、库等6房管理赋税征收、保管、报解等事宜。其中户房掌管钱粮征收,全县划分8柜68个里为征收点;柬房学管契约税捐;漕房掌管漕米征收、解运;卫房掌管轿夫、门君的用地;仓房掌管征收之漕米的保管;库房掌管征收之银两保管...
137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内由户、柬、漕、卫、仓、库等6房管理赋税征收、保管、报解等事宜。其中户房掌管钱粮征收,全县划分8柜68个里为征收点;柬房学管契约税捐;漕房掌管漕米征收、解运;卫房掌管轿夫、门君的用地;仓房掌管征收之漕米的保管;库房掌管征收之银两保管...
138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菏泽市实行中央集权制财政,地方赋税收入的上解、留用由中央统一制定。民国初期,仍沿用清朝旧制。1919年始建地方财政机构,开始划分中央、省、县级财政收支范围,各级收支自行平衡。1929年后,民国政府管理征收赋税,军政开支由民国政府拨款。
139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财政主要有地丁、漕米、契税、盐税、杂税等项收入。据清光绪十一年《菏泽县志》载:光绪三十年前,全县每年实征上解银3.067万两;征收浮银4.9420万两,归县衙掌握使用。两项共征地丁银8.6160万两。其他如契税、盐税、杂税等收入分别由省...
140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及民国时期,菏泽县知县或县长管理财政赋税。抗日政府和民主政府的财政事务也由县长负责。1953年县级作为一级财政后,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起来。
141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市服务和监督相结合。即财政部门一方面通过本身工作,支持和促进生产,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对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对符合国家政策和计划的给予支持和促进;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和计划的,进行抵制和反对。
142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内设户、柬、漕、卫、仓、库等6房,负责赋税征收、保管、报解等事宜。民国初期县公署内设财政科,负责全县赋税征解;城内税收通过商务会向各商号征收;农村由银柜再通过集头征收。
143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县内设户、柬、漕、卫、仓、库等6房,负责赋税征收、保管、报解等事宜。民国初期县公署内设财政科,负责全县赋税征解;城内税收通过商务会向各商号征收;农村由银柜再通过集头征收。县内设财政科,财政科下设地方银粮征收处和地方金库,具体负责地方银...
144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田赋、丁赋称为正税,其他工商税称为杂税。据清光绪十一年 《菏泽县志》记载:杂税五宗——税银、税契银、牛驴抽税银、杂税银、当税银。至清朝末年,“摊丁入亩”,田赋、丁赋合称“地丁”。民国初期的税种与清末基本相同。
145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田赋与丁赋合一,简称“地丁”。全县有计税土地140.2180万亩,每亩征上解银2分6厘2毫,征浮银3分5厘2毫,征米3合2勺,全年实征银8.6160万两,实征米4487石。民国初期,规定每两地丁银折银元2.4元,征收时则按高出银元市价...
146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年间开设的钱庄有乾茂元、恒太长、福隆茂等。它们发放制钱和纹银,后发放钱票。1914年又有济生、济源永、庆东等钱庄开业。1918年前后钱庄业发展迅速,仅城内就有128家。这些钱庄均于1929年前后倒闭。它们的主要业务是施放高利贷。
147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年间开设的钱庄有乾茂元、恒太长、福隆茂等。它们发放制钱和纹银,后发放钱票。1914年又有济生、济源永、庆东等钱庄开业。1918年前后钱庄业发展迅速,仅城内就有128家。这些钱庄均于1929年前后倒闭。它们的主要业务是施放高利贷。
148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末年,荷泽市市面流通的货币一是硬币,一是纸币。硬币又分2种:一为制钱,为铜所铸,扁园形,中有方孔,上铸朝廷年号。一枚为1文,千文为1吊。荷泽境内当时流通的制钱多为康熙通宝、乾隆通宝、道光通宝、宣统通宝。重量不等,分为银元宝、中锭、银锞子...
149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菏泽开始认购由国家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公债单位为“份”,面额有1份、10份、100份、500份等。每份折大米6市两、面粉1市斤、白布4市尺、煤16市斤。认购和兑付均以当时国家牌价计算。期限8年,年息5厘, 从1951年起抽签还...
150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1年菏泽从事金融业者达128家,各银号间争相开展储蓄业务,集聚资金,贷给工、商资本家,从中获取厚利。建国后,菏泽从1950年开始兴办人民储蓄事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