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9条
析出资源
32条
图表
7条

检索条件

共 39 条 1 / 3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书名页
3
目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目次
4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昌潍地区1972年计划种植400万亩“原杂十号”高粱,需要180万斤种子。这么多的种子若是在当地繁殖,必将延误一年的种植时间。所以,地委决定到亚热带地区进行冬季繁殖,以不误来年大田夏播。根据这种情况,山东省委岀面与广东省委联系,由昌潍地区组...
5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于1952年9月,建立了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山东省胶县师范学校。当时物质条件简朴,学校结构简单,但师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学习空气浓厚,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洋溢在整个学校。在平凡的学校生活中,师生中出现过不少动人事迹,尽管有些人已...
6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胶县中学于1932年奉命于阴历二月初一成立,校址在胶城小桥南头,当时有1个班,54名学生,11名教师。同时,胶县县立师范讲习所奉命撤销,并归胶县中学,成立县中附设师范班。1935年胶县中学附设小学,校址设在水寨街。1940年2月,胶县划归青...
7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月,日军占领胶州,有钱的达官贵人早已跟着国民党政府逃之夭夭。商店关门,学校停课,学生在家不敢岀门。极少数的亲日分子奴颜婢膝地挑着膏药旗,迎接“皇军”。日军进城后,实行了以华治华的政策,...
8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在村支部大力支持下,南疃村的耕读小学于1964年秋末冬初宣告成立了。当年的南疃村,村子不大,总共不到80户人家,却又分成东、中、西三个小村落。学校就设在中村后的两间破旧的屋子里。没有课桌,师生自己动手用土坯砌台子,上面铺上高粱秸,用泥压平,...
9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1968年,胶县城关公社杨家林大队开始实行合作医疗。1970年,我们胶县17处公社的667个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至1975年全县822个大队全都办起了合作医疗,建立了卫生所。同时,各公社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各大队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小组...
10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票友这个名称来源于清朝宫廷。据说,雍正皇帝登基之前酷爱京剧,常与戏剧演员同室切磋技艺,即位以后,宫中除职业演员进宫演岀外,还安排一些早先结交爱好京剧的朋友也按时入宫演唱。这些人为岀入宫门方便,每人发给龙票一张,作为出入宫门的通行证,他们到宫...
11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胶州的三里河文化遗址,在我国的考古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它的发现、发掘颇有传奇色彩,就因我国清代著名左手书画家高凤翰的一幅画牵线引路指点迷津,才使这处原始氏族社会的文化遗址顺利发现。
12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1964年深秋,昌潍地区文化局决定在胶州市(当时为胶县)举办《昌潍地区古今名人美展》活动,并派昌潍地区文化局王建彪、张资中两位专业美术干部主持,带队来胶县具体操作。展出地址在原胶县文化馆东西展室(旧城隍庙东西两厢,现胶州市博物馆院内),展出...
13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匡超,字北海,同治元年(1862年)岀生于胶城文巷街,其家为书香门弟,诗礼之家。父匡绶文,前清贡生出身,能诗文,善丹青,为胶州名士,更是当时画界名流。匡超幼受家庭熏陶,加之天资聪颖,12岁时即写岀“半江秋色诗人笔,一抹斜阳钓客船”的诗句,深...
14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匡源,是在我国历史上从胶州这块灵异的土地上走岀,进入国家权力中枢,地位最高、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强的大人物。以汉人而升至军机处上行走,随称赞襄政务大臣,这在满人专政的清朝,他是第一个。
15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我国古代强调“男尊女卑”,女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社会上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理论,缘此,在历代史书和地方志中有关才女的记载可谓“寥若晨星",能称得上名士者更是凤毛麟角,希奇罕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