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县的合作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768
颗粒名称: 回顾我县的合作医疗
分类号: R197.1
页数: 6
页码: 40-45
摘要: 1968年,胶县城关公社杨家林大队开始实行合作医疗。1970年,我们胶县17处公社的667个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至1975年全县822个大队全都办起了合作医疗,建立了卫生所。同时,各公社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各大队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小组,制定了《合作医疗章程》(草案)。
关键词: 胶县 合作医疗

内容

合作医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适合我国国情、民意的一项新生事物。它充分发挥“一根针、一把草”的精神,力争达到不花钱能治病,少花钱治大病的目的。这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展示了它的优越性,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1968年,胶县城关公社杨家林大队开始实行合作医疗。1970年,我们胶县17处公社的667个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至1975年全县822个大队全都办起了合作医疗,建立了卫生所。同时,各公社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各大队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小组,制定了《合作医疗章程》(草案)。
  我县的合作医疗初期为队办,由集体投资和社员集资兴办。村村建立卫生所,一人有病大家帮助,是农民相互支援、相互帮助的防病治病的好办法,特别是对贫困户生病治病有了保证。在这方面,我县做出了优异成绩,闻名遐迩,成为全国的典型。八十年代初期,无锡、石家庄、三门峡、淄博等外地市卫生工作者来我县参观学习。《人民日报》专门刊载了我县合作医疗的业绩。曾有一位日本患者见到《人民日报》登载的后屯乡陈家泊子村赤脚医生段祥儒用针灸治愈偏瘫病人的消息,便从东京来函求治。
  胶县党政领导非常重视这一新生事物。为发展合作医疗,举办赤脚医生培训班(1975年6月该培训班改为“五七”大学第五分校),分为中医和西医两个班,共收赤脚医生80名,学期8个月,在学完中专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学会种药、采药、制药等技术。学员在结业时,要求学会制做丸、散、膏、丹。从此,有的公社医院能制做片剂、冲剂和针剂。要求每个大队有2至3亩种药田用于合作医疗,以药养医。
  1971年,全县发展到社队联办合作医疗。各大队让每个社员交纳1元钱,上交公社医院50%。社员有病治疗,住院不用花钱。至1975年全县大力发展中草药,坚持中医、中药、土方上马和自采、自种、自养、自制创业,自种中药材1075亩,年产中药材44806公斤,能自制中成药30余种。
  当时我(匡炯,下同)在顺德办事处试办居民合作医疗, 把当时的一些情况介绍如下。
  这个办事处共有居民1386户,5736人,有12个街道居委会组成。时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际,我便从应届下乡的知识青年中挑选出侯秀珍、李桂美两人当了赤脚医生,每人每月20元的工资,由办事处付给。我先将其培训学习半年,结业后随干随学,她们不久便成为合作医疗卫生室的
  骨干,能独立看病、治疗,而且都成为多面手。
  街道上有两处空闲地,共2亩多,是卫生室的药材基地。在街长和街道群众的帮助下,我们种上了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大青叶、牛蒡子、黄芩、黄芪、白术、白芷等20余种,由赤脚医生负责管理。为进一步扩大药材来源,卫生室的全体人员到城外采药,主要采集马齿苋、苦菜子、车前草、萹蓄芽、蛤蟆草、亭力,地锦草、泡桐花、槐花、蝉蜕、槐角、桑叶等30余种。我们还到杜村公社等地购进金银花苗子、菊花苗子、挂篓的鲜根,发给群众种植在院子里,采集花果送交卫生室。我们又发动群众把路边、河沿的空闲地种植上鸡冠花、菊花、牛蒡子、扫帚菜等,既美化了街道庭院,又提供了药材。
  我按时到学校给学生讲卫生课,重点讲授常见的中药和其作用以及采集的方法。教给学生用中药、土方治疗常见病。学生学的有兴趣,很认真,并能回家讲给家长听,起到宣传员的作用,达到家喻户晓,使大部分家长愿接受土方中药治疗。
  卫生室把采来的药和自产的药加工成丸、散、膏、丹。为了减少使用商品药,把治疗外感病有特效的中药、土方改制做成针剂、片剂和冲剂。卫生室安装上提纯中药的设备,把提纯出来的有效成份,到城关医院再做精细的过滤、消毒、分袋。将每次做好的针剂,先在我们身上注射做试验,无副作用后再给病人用,确保病人的安全。
  科学的实践,带来了医疗硕果。感冒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多半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素治疗也起不到很好的疗效。我们把自种自采的菊花、桑叶、公英、牛蒡子、苦菜子(败酱)、大青叶煎煮浓缩成膏,配入阿司匹林制成片剂,对治疗感冒取得了特殊的疗效。对扁桃腺炎,我们便用泡桐花60克,水煎服即可。由于小儿患扁桃腺炎较多,口服艰难,我们就把泡桐花和黄苓制做成针剂,供肌肉注射。对长时间发烧不退的患者,我们用复方阿司匹林配生石膏粉口服,退烧很快。
  我们还用苦参、马尾莲、胡黄连制成针剂,称曰“抗炎2号”,用于急慢性炎症疗效甚好。如原办事处工业干部杨学贞,患肾盂肾炎,经注射6天痊愈。花行街朱秀荣患慢性肾炎,医院大夫说很难治,吓得哭泣不宁。我为其使用“抗炎2号”治疗三个疗程痊愈,而且不再复发。用马齿苋、地锦草、地榆煎煮浓缩成膏制成丸剂,治疗痢疾、肠炎取得很好的效果。用以上几种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治愈率达80%以上。我们对一些慢性病或急性发作的病便以针灸推拿为主配合土方、中药治疗,也可以中药为主治疗。小儿发烧多配合推拿伴药治疗。对急性热病外感病,很少用抗菌素药,所以花很少的钱就能治大病。记得有一心脏病患者抢救治疗出院后,仍有房颤、早搏症状,卧床不起。我们用中药和针灸结合治疗月余痊愈,并能生活自理。对脑血栓病人,运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疗效很好。店子西街街长刘汝山患脑血栓,右侧上下肢瘫痪。我们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月余痊愈,不仅活动自如,而且还能做家务活儿。还有店子西街张风生之母徐氏、顺德东街李景美、河头源西街朱德云均患血栓偏瘫,经针灸和中药治疗痊愈,活动正常。
  除居民外,在职职工和公社社员也来合作医疗卫生室就诊。建筑公司工人蔡利的外婆(住酒厂宿舍)患脑溢血在医院治疗5天,仍昏迷不醒,鼻鼾气促,抢救无效。患家接病人出院,准备料理后事,但又于心不忍,故来我们卫生室就诊。我们用安宫牛黄丸和大黄泻心汤调治三天,病人苏醒,后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月余痊愈,四肢活动自如,生活亦能自理。我在顺德合作医疗卫生室期间,共计收治脑血管病10余例,有后遗症者仅两例,平均治疗一个月左右即痊愈,服中药20余剂,按当时的计价标准,每例患者只用30元即可。
  有的重病、危病患者,我们只用针灸也可治愈。郭家茔街街长刘作会之女王金平,心脏二尖瓣闭锁不全,我们单纯用针灸治疗半年后见效。由此可见,针灸能治器质性病变,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西祝村供销社职工张汉臣之子患肠炎,腹泻,经医院多方治疗,收效不大。病人亲属想去青岛山大医院治疗,苦于家境贫寒,支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后来顺德卫生室治疗。我们用推拿、针灸治疗了6天痊愈,只花了很少的针灸费。办事处的文书刘书琴患痔漏,大便下血,疼痛难忍,多方求治无效,花费了不少钱,后我们用针灸治疗10天痊愈。高密县河崖乡牟家园村刘家玉之子、刘家良之子、刘学宣之女同患婴儿瘫,来卫生室治疗,经针灸推拿治疗两个月,三个婴儿完全康复,只花了3元钱的针灸费。其邻居家的小孩患同样的病,到青岛诊治,花了2000多元亦未见效果。可见,在合作医疗条件下,确实做到了不花钱能治病,少花钱治大病。
  合作医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1981年,我县对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全面整顿。1983年始,又对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全面改革,以集体为主,出现了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到1985年,我县又创办了镇办合作医疗制度,国家卫生部把这种合作保健制度通报全国,各省、市电台和报刊均予以播放或刊登。
  〔作者简介〕
  孙忠先原胶州市市志办干部,现已退休。
  匡炯原胶州市人民医院医生,现已退休。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出版者:青岛市新闻出版局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收入“雷州半岛育种记”、“建校初期的胶县师范学校”、“日伪时期的胶县中学”、“昌潍地区古今名人美展”等约20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忠先
责任者
匡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段祥儒
相关人物
侯秀珍
相关人物
李桂美
相关人物
杨学贞
相关人物
朱秀荣
相关人物
张风生
相关人物
李景美
相关人物
朱德云
相关人物
张汉臣
相关人物
刘书琴
相关人物
胶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