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61条
析出资源
348条
图表
11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61 条 18 / 31
256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疫病控灭霍乱(02):1922年7月,城区霍乱流行,经查,系由驻浔军人传人。1938年8月,霍乱平均每月发病数10例,共死亡百余人。
257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新法接生民国时期,妇女分娩多数为旧法接生,产褥热、产妇死亡、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普遍存在,母婴死亡率高。
258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儿童保健1949年前,劳动人民生活贫困,疾病流行,儿童生命无保障,更谈不上儿童保健。1964年“六一”期间体检儿童达万人,12月市妇幼保健所对市区及市郊7岁以下儿童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共调查3 383人。
259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章医疗第一节医疗单位教会医院天主堂医院:清光绪三年(1877)法籍神父董若望在湓浦路创办施诊所,后更名圣味增爵医院。八年,改称天主堂医院,设病床40张;十八年,增设免费病房;二十五年,开设为华人看病收费治疗处。1937年,设门诊部、病房...
260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医疗单位教会医院天主堂医院:清光绪三年(1877)法籍神父董若望在湓浦路创办施诊所,后更名圣味增爵医院。八年,改称天主堂医院,设病床40张;十八年,增设免费病房;二十五年,开设为华人看病收费治疗处。1937年,设门诊部、病房、药房、药...
261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教会医院天主堂医院:清光绪三年(1877)法籍神父董若望在湓浦路创办施诊所,后更名圣味增爵医院。八年,改称天主堂医院,设病床40张;十八年,增设免费病房;二十五年,开设为华人看病收费治疗处。1937年,设门诊部、病房、药房、药库,有病床72...
262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驻区医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塔岭南路18号。1951年10月27日,生命活水医院由九江专署接管,改名为九江专区人民医院。1952年医院有职工118人。1983年改称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989年共接待门诊病人147 842人次,接收住...
263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属医院浔阳区人民医院:是区非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附属湓浦、滨兴、金鸡坡3个分院和湖滨社区卫生服务站、月亮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原甘棠、湓浦、滨兴、金鸡坡4个街道医院合并而成。院内主要科室有:西医内科、西医外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伤科。...
264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营医院九江玛丽亚医院:原称九江阳光女子医院,建于2005年8月,位于滨江路75号。主要设有外科、妇科、中医科、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2008年7月更名九江玛丽亚医院。
265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医防机构区卫生防疫站:区卫生防疫站前身是九江市卫生防疫站。1952年6月,江西省卫生防疫总站下设九江市第三卫生防疫站。1953年7月定名九江市卫生防疫站。1968年,防疫站撤销,大部分人员下放农村。
266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节医疗队伍队伍状况20世纪50年代初,九江市区知名个体中医自发组织成立联合诊所,由老中医郭伯航、高凌云邀集当地中医蒋去病、吴济仁、贺啬公、周志抉、曾照庆、王道华、刘仲白、王良侃等人组成。名为新新诊所、大公诊所和大众中医联合诊所,当时人员...
267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队伍状况20世纪50年代初,九江市区知名个体中医自发组织成立联合诊所,由老中医郭伯航、高凌云邀集当地中医蒋去病、吴济仁、贺啬公、周志抉、曾照庆、王道华、刘仲白、王良侃等人组成。名为新新诊所、大公诊所和大众中医联合诊所,当时人员仅有10多名职...
268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2001年起区内卫生系统工作人员,通过院校或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电教函授班,举办业务知识讲座等,取得大专毕业的有29人,大学本科毕业的19人。参加省级全科医学知识培训62人。
269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第三节医疗设备病床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驻区的九江专区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市立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九江妇幼保健院均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和病床,其中专区医院病床数为130张,市立医院病床数为120张,妇幼保健院为87张。
270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 类型: 正文
病床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驻区的九江专区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市立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九江妇幼保健院均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和病床,其中专区医院病床数为130张,市立医院病床数为120张,妇幼保健院为87张。1955年8月成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