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区属医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112
颗粒名称: 浔阳区属医院
分类号: R197.3
页数: 1
摘要: 区属医院浔阳区人民医院:是区非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附属湓浦、滨兴、金鸡坡3个分院和湖滨社区卫生服务站、月亮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原甘棠、湓浦、滨兴、金鸡坡4个街道医院合并而成。院内主要科室有:西医内科、西医外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伤科。肛肠科、男性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妇科、防保科及放射科,检验、B超、心电图、经颅多普勒等辅助科室。至2009年设病床45张。
关键词: 医院 医疗机构

内容

区属医院浔阳区人民医院:是区非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附属湓浦、滨兴、金鸡坡3个分院和湖滨社区卫生服务站、月亮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原甘棠、湓浦、滨兴、金鸡坡4个街道医院合并而成。院内主要科室有:西医内科、西医外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伤科。肛肠科、男性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妇科、防保科及放射科,检验、B超、心电图、经颅多普勒等辅助科室。至2009年设病床45张。担负全区干部、职工、辖区居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汁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亦是区医疗保险及贫困救助定点医院。
  甘棠卫生院:1952年4月,由个体医生组成的新新诊所。1960年5月更名甘棠公社卫生所,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党、团员关系归街道办事处(即公社)管理,其他归市卫生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甘棠卫生院人、财、物下放到武宁县船滩公社开展医疗卫生工作。1969年6月,九江市革委会批准,筹建恢复九江市东方红医院,医院职工从当年复员转业军人中的医务人员中调配,兼收部分待业青年、“共大”毕业生和赤脚医生,主要开设中、西医内科、中医伤科、治疗室、药房等,后又开设检验、治牙、镶牙、防保、接生站(后改为妇产科)、五官科等科室。1973年10月,下放到武宁的职工调回原医院。1978年在督府巷3号建成三层楼的住院部,设50张病床,设有手术室、中医内外科、伤科、儿科、西医内外科、妇科、男性科等。1979年4月将东方红公社医院更名九江市甘棠医院。1980年医院划规区卫生局管理。2002年6月,与湓浦、滨兴卫生院合并成立新浔阳区人民医院。
  湓浦卫生院:建于1952年4月,初名大公诊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职工收入分配形式为“工分制”。1960年5月更名湓浦公社卫生院,属自负盈亏性质。“文化大革命”期间,湓浦公社卫生院人员全部下放到修水县上奉公社山背大队。1969年恢复九江市太阳升公社医院。1973年10月落实政策将下放职工全部调回原医院。1979年4月太阳升公社医院更名湓浦医院。1984年4月区财政拨专款对湓浦医院进行房屋改建,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986年2月在湓浦医院的基础上,成立“浔阳区中心门诊部”,两块牌子五套人员。门诊部设有巾医内、伤科、西医内外科、五官科、口腔科、镶牙、手术、妇产、检验、心电图(A超)、胃镜、胃肠电图、X光、理疗、针灸、按摩、观察(10张观察床)、抢救、防保等科室,承担全区医疗保健任务。2002年6月与甘棠、滨兴合并重新组建新浔阳区人民医院,为区人民医院湓浦分院。
  滨兴卫生院:前身为大众中医联合诊所,建于1952年4月,为个体医生组建,属自负盈亏、1959年大众中医联合诊所改名滨兴卫生所。1960年5月更名滨兴公社卫生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医院全部下放到永修县柘林公社。1969年6月,市革命委员会批准筹建恢复九江市红光公社医院。1979年4月红光公社医院更名滨兴医院。主要设有西医内科、中医内科、五官科、牙科、口腔科、妇产科、X光、检验等科。2002年6月与甘棠、湓浦医院合并成立浔阳区人民医院,为区人民医院滨兴分院。 金鸡坡卫生院:建于1982年12月6日。2002年6月,组建区人民医院,金鸡坡卫生院被并入,成为区人民医院金鸡坡分院。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