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76条
析出资源
495条
图表
38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876 条 13 / 59
181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广大群众虽然迅速地摧毁了农村封建统治的上层建筑,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政权,但是对农村的经济基础却一时还来不及改变。经过一年半时间广大农民在运动的斗争中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农民协会,也在斗争中把地主“威风”和“尊严”开始打下...
182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6月6日,毛主席发出号召:“有步骤有秩序进行土地改革工作”。紧接着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临川县遵照上述文件精神,于1950年11月正式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7月起开始作准备,先后举办...
183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土改复查是土地改革运动收尾的一战,它上承土改,下接生产。土改是为了未来的生产建设,而土改复查是改革转入生产建设的重要过程,它要结束旧的生产关系,确定新的生产秩序,因此在分配土地后,县委紧...
184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改革的胜利,把封建土地制度变成了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使农村经济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在唱凯镇农村中,除了一部分已被大大削弱了的富农经济外,大量的是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结构中的基本形式。这种小农经济刚一建立,不仅...
185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农业劳动互助,是以三、五户或者稍多一些户,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散经营,集体劳动的组织形式。解放前,唱凯镇境内农民有一种传统的换工互助的习惯,这种传统的互助合作,是由自然灾害和紧张的农事季节促成的,他们...
186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经过两年多的互助实践,广大农民都普遍看到了互助组比单干确实具有许多优点,但也认为互助组毕竟还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集体劳动组织,经营还是分散的,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一是在分散经营的情况下,经常发生排工有争先恐后的矛盾,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又...
187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初级社的这些矛盾表明,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就要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县委为了适应大办高级社这一形势的需要,又于1956年2月组织工作组突破初级的社界,修筑道路,平整土地,把高级农业社的生产...
188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8月29日党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号召全国农村积极地在高级社基础上建立人民公社。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传到农村,“办人民公社”这件事就成为广大农民议论的中心。
189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包产到组——包产到组在生产队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前提下,狠抓生产活动,划分为若干田间管理作业组,然后将耕地、农具,种植面积、生产指标、肥料、种子分配到组,对组实行“五定一奖赔”,即定劳力、定面积、定产量、定成本、定工分和...
190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拨乱反正,恢复了各项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并根据新的情况,于1979年修改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191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按照《农业承包合同》规定,农民必须履行向国家缴纳税金(公粮等),交售粮食,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同时完成相应数量的村提留乡统筹等款项,并提供一定数量的集体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这些均属农民负担范畴。
192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一、总收入99890万元 二、总费用88891万元,其中:生产费用76929万元,管理费用11962万元。 三、净收入:10999万元 四、农民外出务工收入10107万元 五、可分配净收入21106万元,其中...
193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耕作技术、工业落后,长年缺水缺肥,一年只能收一季早稻,二季晚稻种植面很少,下半年只能收些秋豆,并有大量脊薄田块荒芜。水田以种植早稻为主,夏、秋季耕地主要种植晚大豆及二季晚稻,冬季则主要种植绿肥及少量油菜,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为冬...
194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耕作技术、工业落后,长年缺水缺肥,一年只能收一季早稻,二季晚稻种植面很少,下半年只能收些秋豆,并有大量脊薄田块荒芜。水田以种植早稻为主,夏、秋季耕地主要种植晚大豆及二季晚稻,冬季则主要种植绿肥及少量油菜,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为冬...
195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上世纪50年代,推广单穗选种,在每年早稻收割之前,组织大批劳力,深入田间,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割的禾穗留种,后为新的良种选育方法所代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