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90条
人物
42条
机构
21条
事件
93条
地名
1条
专题
32条
作品
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190 条 11 / 13
151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军事事件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原太守颜真卿起兵讨安禄山兵过长河。
152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军事事件
兴元元年(784年)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由白桥渡河击灭朱滔,取德、棣二州。
153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政治事件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王士真卒。其子王承宗欲袭父职。
154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政治事件
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卒。其职务由田弘正兼任。
155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政治事件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朱元璋是个非常精明的封建皇帝,为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他逐步翦除功臣武将,自己独揽兵权;又分封他众多儿子为王,派驻全国通都大邑镇守,拱卫京师;经过休养生息,人力财力的充足,凡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所...
156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军事事件
明·正统十四年(1449)皆君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谗言,率五十万大军,亲征蒙古瓦刺部,至土木堡(河北怀类东)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十月大举入犯北京,兵部侍郎于谦率老弱残疾官兵和城内百姓,凭借高大砖城,顽强抵抗,保卫北京。瓦刺部头领也先,围困北京...
157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村庄
野竹李村位于宁津县城西南方,是宁津杂技的发祥地南八寨中的一个村庄。
158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在清代旗人中,只有“八旗满洲”才算满族,其外的“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巴尔虎旗人”则不算满族,但他们都称为旗人。到清末以后,则发展到只分旗、民,不分民族的程度。 辛亥革命以后,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五色国旗的出现,由于旗人与民族的界...
159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清代旗人的服饰、发式至民国初期仍沿袭旧制。尤其袍、褂、鞋、帽,发式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子普遍剃去前半部头发,后半部留有长发,编成一条大辫子垂于脑后。女子发式变化较多,幼时只留胪后发编成辫子,盘于脑后。成年时开始蓄发、盘髻。已结婚的妇女在...
160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满族旧式男婚女嫁选择配偶也和汉族一样本人不能过问,而是听从爸爸(满语:阿玛),妈妈(满语:讷讷)作主,由媒婆从中撮合。在男方家长邀聘之下,媒婆去女家提亲,每去一次带一瓶酒为礼。去三次才能得知有意与否,故有“成不成,酒三瓶”之说。如果女家答应...
161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在未入关以前较为繁琐,因部落相距较远而需要有接有送。即双方相向驱车出发,中途两家喜车相遇时,将女方嫁妆搬到男方的迎喜车上,然后男方接过女方赶车的马鞭驱车返回夫家,俗称“接鞭”。自从进驻德州以后,这种“接鞭”习俗已不适应,主要仿效汉俗在婚期前...
162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婚礼前一日,由全福(上有双亲下有子女)的长辈人布置好洞房。在被子内四周放入红枣、桂元、花生、栗子,被子中间放一如意。取“早生贵子,万事如意”之意。洞房布置好之后,请鼓乐班子在洞房内吹奏至深夜称为“响房”。 迎娶仪式天不亮时开始。入关前是新娘...
163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坐帐之后,新婚夫妇同入洞房,首先由新郎手持弓箭向洞房内无烟筒的三个墙角各射一箭。然后由全福人斟酒两杯,让新婚夫妇环臂共饮。接着吃子孙饽饽长寿面。送嫁的娘家嫂子,要给新婚夫妇铺床,被下有一八寸见方白布,第二天要给婆婆过目。
164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婚礼第二天新婚夫妇日晨早起到祖坟祭奠。返回后新娘手捧亲手绣制的枕头,在本族长者导引下,依次拜见公婆、长辈、妯娌及族中长者,晚辈。俗称“认大小”。参拜时新娘双手扶膝下蹲行旗礼。见了大娘用满语称“嗒大”,叔叔称“都督”,拜见大姑、二姑、三姑,分...
165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婚后三日或五日,新郎陪新娘至女家,俗称“回门”。婚后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称“住对月”。至此婚礼结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