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998条
人物
14条
机构
382条
事件
453条
地名
12条
作品
92条
实物
4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998 条 65 / 67
961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植物
生姜,主产于黄老门、马回岭、岷山一带,尤以黄老门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系远近闻名的特产。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73.6公顷,产量1001吨。1988 - 1995年间,黄老门乡镇企业为弘扬生姜特产,投资创办生姜食品加工厂,带动生姜的发展。栽培...
962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植物
甘蔗,县内以果蔗为主,少数农户小面积种植。1986年,全县种植16公顷,产量704吨。1999年,面积扩大到158公顷,总产3525吨。2002年,因市场价格好,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上升到220公顷,产量9604吨。2005年,种植面积22...
963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植物
西瓜,县内西瓜有六百多年栽培历史,马回岭西瓜曾被省评为名优产品。1986年后,县内通过引进无籽西瓜优良品种,大力推广油瓜套种、瓜果套种及西瓜上山、林瓜套种等栽培技术,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至1990年,全县栽培面积达800多公顷,总产3.5万余...
964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植物
花卉,1990年始,县内花卉栽培繁育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新亮点。1992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3. 33公顷,产量60万株。1998年,全县花卉面积5. 33公顷,产量80余万株。21世纪初,港口街镇港口村发展成为全县唯一花卉生产基地。至2...
965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养猪猪为畜之首,是全县饲养量最多的大宗家畜,成为农民一项传统的家庭副业。一般以家庭饲养为主,品种为城门黑猪和杂交猪等,饲养方式有圈养和放养。
96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养县内牛历以役牛为主,兼养少数肉牛、奶牛。役牛有水牛、黄牛,平原地区以滨湖水牛最多,丘陵山区以黄牛多见,饲养方式一般按联户耕牛负担耕地面积以股份轮牧(养),自养、自繁、自用。1986年,全县年末存栏1. 44万头,其中水牛14086头,黄牛...
96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养羊县内养羊主要是山羊、奶羊和绵羊。1986年,全县有江洲、新塘、新合、狮子、沙河、黄老门等地农户共饲养172只,最多新合农户饲羊年末存栏65只。
968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养兔县内养兔以饲养肉、毛两用兔为主,一般为专业户养殖,但发展极不稳定。1986年,年末存笼1088只。1990年,年末存笼84只。2000年,年末存笼下降至20只,为历史最低点。2001年,兔毛价高,货源紧缺,养兔业开始回升,全县养兔专业户...
969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养犬县内有警犬、猎犬、家犬、肉用犬和引进的各种宠物犬等,警犬、猎犬为公安部门、山区猎户特许饲养,管理严格、规范。家犬在农村饲养较多,放养为主,虽对看家护院防盗发挥一定作用,但偶有家犬伤人,是传染狂犬病毒的途径,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危害。县人民政...
970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养猫县内历有畜猫捕鼠。20世纪80年代,卖鼠药盛行,猫食死鼠而亡,猫源剧减,濒临灭绝,鼠害更加猖獗,既损害庄稼,且传染疫病。1996年,国家禁售和使用“毒鼠强”等重复中毒鼠药,县卫生局、农业局联合对销售鼠药市场进行多次整顿,先后查禁和没收销...
971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动物
饲鸵鸟鸵鸟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带,是世界上生存最大的鸟类。雄鸟高约2. 75米,雌鸟稍小,飞翔能力差,奔走能力很强。经驯化饲养,肉量多,脂肪低,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稀有佳肴。1997年,通过招商引资,由澳大利亚客商投资1680万元人民币,在沙河...
972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饲鸽历有离退休职工饲养传书、玩赏两种鸽消遣,亦有少数居民饲肉鸽,但发展与繁殖很慢。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跃,城乡不少居民养肉鸽出售。
973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动物
城门乡刘诗金饲鹌鹑专业户:1993年,城门乡白合村刘诗金在外打工学习掌握饲养鹌鹑技术后回乡。1994年,引进鹌鹑种苗160只,在家试养2笼获得成功。1995年,自繁1600只,分养20笼,出售鹌鹑蛋240千克,活鹌鹑700只,获纯利8000...
974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狮子洞位于沙河街西约5千米狮子镇龙岗村。旧称“龙洞”。清同治《德化县志》载:“狮孤山中有龙洞,可进二三重,深不可测。后因取棺烧灰,龙不能藏。”实属典型溶岩洞穴,发育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和栖霞灰岩之间,虽人迹早至,然日久为棺屑所塞。今开发其主...
975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沙河街西约30千米涌泉乡祝家山。原名清泉洞,因东首下马山“涌”出一股泉流穿越洞腹,故改称涌泉洞。洞体自北向南西倾斜,由天然裂隙崩塌和石灰岩溶蚀两种地质结构组成。主洞高大宽直,支洞曲折离奇,还有天洞、风洞、水洞多处,最大的洞厅能容纳千余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