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宝麟” 相关
共 16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古城中的一些古桥包括观基小桥、万安桥、虹桥、湖心西桥、长安桥、月湖桥、甬水桥、启文桥、向阳桥、问字桥、陆殿桥、尚书桥、回龙桥、望春桥、东津浮桥和新江桥。这些桥梁历史悠久,有的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建。其中一些桥梁已废弃或拆除。
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范钦在宁波收集文献并将藏书存于天一阁,书籍保存至今。其后代遵循祖训,藏书数量逐渐增多,至20世纪50年代已达30万卷。
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范钦将藏书楼取名天一阁,取水制火之意,表达了免于火灾的愿望。文章介绍了天一阁的防火措施、防霉、防虫蛀和防流散等情况。
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宁波地区民间传统体育的历史和发展。其中,武术和气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境内武风渐盛,民间出现了许多武术流派和技术,如松溪派内家拳等。同时,气功也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被称为国术。它源于原始人狩猎和自卫技能,并在明朝开始流行。在明清时期,武术在宁波地区尤为盛行,出现了许多武术大师和传承人,如张松溪、孙十三佬等。近代以来,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运动,包括各...
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宁波的武术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原始狩猎和自卫技能,到唐代的武举选拔,再到明代的民间武术和抗倭斗争中的应用。在近代,宁波的武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包括...
8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月湖地区古代桥梁的内容。文章列举了该地区的42座古代桥梁的名称和由来,包括聚福桥、周家桥、普照桥、捧花桥、平桥、永安桥、福寿桥、衮绣桥、观基小桥、广济桥、永利桥、兵马司桥、碧沚西桥、迎凤桥、虹桥、仓桥、湖心西桥、陆殿桥、尚书桥、月...
9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主要介绍了四位历史人物:贺知章、王元障、楼郁和王安石。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他是月湖区域的人,以他的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而闻名。王元障是唐代的一位清廉正直的县令,在任期间积极改善水利、治理灾害并受到人民尊敬。楼郁是北宋时期的学者,...
1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插图
11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26年(1937)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鄞县县长陈宝麟合作组织的抗日“飞鹰团”游击干部训练班在洞桥天王寺举办。
1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器物
万斯选清史儒林传及学使张希良批准奉主入祠宁波府学乡贤祠语,民国24年(1935)刻,现存宁波市海曙区白云庄,陈宝麟书。高2.03米,宽0.84米,圆首,无额。行楷间书,共10行,满行25字。
1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器物
鄞县收复学山碑记,民国28年(1939)刻,现存宁波市海曙区嵌天一阁陈祠后墙西首,陈宝麟记。高2.21米,宽1.14米,厚0.16米,方首,无额。正书,共14行,每行28字。碑阴刻鄞西学山全图。原在旧鄞县县政府。
14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 类型: 建筑
一二八桥位于西门口南(今长春路北端),跨西水关里河与西塘河相接之处。民国二十三年(1934)因拆城筑环城马路,遂将西水关改建成水泥桥,即一二八桥。桥资由时任鄆县县长陈宝麟、邑绅陈兰等募集。此桥系水路进西城的第一桥。1958年填河,桥废。
15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 类型: 文学
《天一阁博物馆收藏陈宝麟楹联》是作者陈宝麟所作的一副楹联。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