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6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桥梁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9
页码: 130-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月湖地区古代桥梁的内容。文章列举了该地区的42座古代桥梁的名称和由来,包括聚福桥、周家桥、普照桥、捧花桥、平桥、永安桥、福寿桥、衮绣桥、观基小桥、广济桥、永利桥、兵马司桥、碧沚西桥、迎凤桥、虹桥、仓桥、湖心西桥、陆殿桥、尚书桥、月湖桥、来仪桥、书锦桥、三板桥、碧沚小桥、都宪桥和桂芳桥等。这些桥梁均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是月湖地区的重要古迹之一。
关键词: 桥梁 月湖街道 建筑

内容

古代桥梁:42座
  聚福桥 因聚福庙得名。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菱池街旁。始建年代不详,民国重修,1954年南水关里直河湮没,1957年桥废。
  周家桥 因旁有周氏聚居并修此桥,故名。该地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南大路与象鼻巷交接处,跨平桥经河,西通象鼻巷,东通纺丝巷。南宋《宝庆四明志》已有记载。清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咸丰三年(1853)又重修。1959年填河,桥废。
  普照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南大路(今解放南路)与蒋祠巷交接处,东西走向,西通蒋祠巷,东通三角地及南大路(今解放南路)。《宝庆四明志》已有记载。1953年填河,桥废。
  捧花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平桥经河,东、北、西南走向,南达浮木桥,北抵龙舌尖(三角地)、连接南大路(今解放南路)。《宝庆四明志》称“奉化桥”,始建年代不详。1959年填河,桥废。
  平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清光绪《鄞县志》载:“四明桥,唐太和三年,刺史李文儒建,毁于宋建炎年间兵火,宋乾道五年,守张津重建,嘉定十三年火,亭废,宝祐五年至开庆元年,庆元府判吴潜于桥西立水则,故改名平桥。”位于镇明路北端,跨平桥经河,南北走向。民国十八年(1929)改建木桥,1950年填河桥废。是桥为旧城较著名古桥之一,其地今仍习称“平桥头”。
  永安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平桥经河,其南向北折入市心桥,南通章耆巷。南宋宝庆《四明志》称“曾家汇”。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里人重修,1942年拆除。
  福寿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月湖西岸,跨马眼漕河,西通三圣巷,东通书院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福善庵住持修建,故名。1956年废止。
  衮绣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闻志》称以桥侧有宰相史弥远的衮绣坊而得名。跨月湖西岸支河之口,西通菱池,北通醋务桥,南通虹桥头。始建于北宋,因在水仙庙左侧,故又名“水仙桥”。历代有修葺,1954年填月湖西流至菱池的支河,1956年桥废。
  观基小桥 别名“竹洲古津”。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民国年间,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竹洲西,跨月湖西南,东通竹洲,西通共青路。民国十九年(1930),县立女子中学经济委员会募建此桥,始为水泥平桥,曰“竹洲古津”。1982年重修。1998年月湖景区改造时修建,又在2009年时修缮成现状。全长15.6米,宽4.7米,荷载标准为城市B级,石质、水泥混合平桥。桥面望柱头为4只石狮子,桥身两侧设水泥立柱嵌水泥花板为扶栏。此桥是宁波二中出入通道。
  广济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平桥经河,西通广济街提署前,东接南大路。民国二十二年(1933)填河废桥,拓宽道路,即今广济街。
  永利桥 别名“问字桥”。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明代嘉靖年间,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花屿岛的东北角,东西横跨月湖支河。因桥形同“问”字,故名“问字桥”。嘉靖三十二年(1553),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改花屿之上的古寺湖心寺为自己的书院“月湖精舍”,为进出方便特建造了此桥。1998年始,月湖景区扩建时,对桥梁进行了修建。全长4.5米,宽2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单孔石平桥。桥面并排铺有三块石板,两侧为实体栏板,北桥栏外侧镌“古问字桥”四字,南桥栏外侧镌“永利桥”,旁刻“民国乙丑”等字样,字体皆楷书阴刻。永利桥建造纪年确凿,构造牢固,保存较好。
  兵马司桥 别名“锦照桥”。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南水关里东河,南通鄞奉路,北通镇明路。《光绪志》谓此即月湖之锦照桥。《敬止录》宋图谓即清洞桥,俗呼“兵马司桥”,故名。宋天禧年间(1017—1021)、明隆庆三年(1569)、清咸丰二年(1852)、清光绪十五年(1889)数经重修。1958年填河,桥废。
  碧沚西桥 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南宋孝宗年间,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位于碧沚之西,故名。古有芳草洲东、西两桥,南宋孝宗年间,因史浩建碧沚亭于其中,又名碧沚东、西桥。1989年改建为水泥桥。1998年月湖景区改造时,再次改建成景观曲桥。全长26.4米,宽2.7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板梁结构。桥面为平板水泥,近西堍湖岸耸4根木质立柱点缀桥面,护栏为花岗石立柱嵌雕花石板。
  迎凤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迎凤坊而得名。位于县署西250米,跨府东河,东通南大路、西通平桥头。始建年份不详,1940年拆除废止。
  虹桥 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宋朝,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连接雪汀、芙蓉洲,南北贯通偃月街,跨马衙河。历史上在其北边附近有感圣寺,故又名“感圣桥”。按宋遗《月湖丈尺图》:“其府左则衮绣桥,今之水仙桥也;右则感圣桥,今之虹桥也。其后直抵影泉坊,谓之史府新巷。”虹桥现尚存,原为石拱桥,1999年月湖景区改造时重新挖通疏浚月湖往西至马眼漕河道,复建石结构平桥。全长5.4米,宽17米,单孔平板水泥桥。桥南侧有月湖石浦饭店、超然阁。
  仓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宋于其地置南仓,故名。横跨南水关里直河。始建年份不详。《宝庆四明志》振名“坊南”。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鄞县通志》载:“县署南1.3里,位于仓桥头(现镇明路113号),东西走向,支流仓桥河。东北通聚福庙桥,北通灵应庙前。”1954年河填,1957年桥废。
  湖心西桥 别名“大厅桥”。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桥在湖心寺西得名。宋《宝庆四明志》载:“湖心石桥,大小二桥,府西南一里半,元丰七年(1084)建。”大桥即湖心东桥,小桥就是湖心西桥。清时桥西有参将大厅,俗名“大厅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改成水泥平桥,通小汽车。1999年月湖景区改造时,复建成石拱桥。位于月湖公园内,东起湖心寺,西接共青路。全长6米,宽4.1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石砌单孔拱桥。桥两旁置石栏。湖心西桥历史悠久,是月湖古迹“七桥”之一。
  陆殿桥 别名“憧憧东桥”“湖东桥”。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宋天禧年间(1017—1021),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月湖柳汀居士林旁,东西连接柳汀街,横跨月湖。北宋僧人蕴臻所建。始建于天禧五年(1021),初名“憧憧东桥”。后因桥处柳汀之东,其上有众乐亭,又称“湖东桥”“众乐桥”“官驿桥”等。明崇祯三年(1630),大理寺卿陆世科在柳汀东建关帝庙,因庙俗称“湖西陆殿”,故又改称为“陆殿桥”。老陆殿桥为双孔平板桥,桥长10米,宽7米,东孔跨度3米,西孔跨度2.3米。荷载标准为城市B级。两侧为石板扶栏,桥墩系条石叠砌。新建陆殿桥为水泥桥面,长15.28米,宽24米。两侧设置石栏,中建绿化隔离栏,为实腹式圆弧拱桥。
  尚书桥 别名“憧憧西桥”。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明代天顺八年(1464),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月湖柳汀居士林旁,东西连接柳汀街,横跨月湖。北宋天禧五年(1021)僧人蕴臻所建,初名“幢幢西桥”。因其旁有贺秘监祠,又地处月湖之西,故又称“贺秘监祠西桥”“湖西桥”。明天顺八年(1464),知府张瓒为大司寇(刑部尚书)陆瑜建石牌坊于桥之西岸,名“尚书坊”,桥遂名“尚书桥”。1965年重修。1994年,在老尚书桥南侧建新尚书桥。桥名一直沿用至今。老尚书桥为单孔平板桥,桥长26米,宽8米,单孔跨度3.3米,荷载标准为城市B级。两侧为石板扶栏桥墩系条石叠砌。新建尚书桥为水泥桥面,长30.96米,宽24米,两侧设置石栏,中建绿化隔离栏,为实腹式圆弧拱桥。
  月湖桥 别名“湖心东桥”。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宋元丰七年(1084),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1984年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并正式命名。因月湖而得名。位于月湖景区内花果园庙南侧,东西走向。跨月湖,东西沟通月岛与花屿岛。始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为简便木桥。元丰七年改为石拱桥,称“湖心东桥”。现存建筑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修。1981年12月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月湖景区改建时再次重修。长15.7米,宽4.85米,高3.8米,石砌单孔拱桥,桥孔净跨6.1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两边各24级台阶,桥面铺长方形青石条,桥两旁置7块石栏,2只抱鼓,8只桥柱,柱头雕有荷花,桥心有一块直径60厘米,刻有“玉堂富贵”的踏脚石。具有清代石桥建筑的特点,是宁波市仅存少数拱桥,月湖古迹之一。
  来仪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平桥经河,东通迎凤街,西通紫薇巷。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六年(1880)重修。1942年拆除废止。
  书锦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南水关里直河,东通镇明路,西通梅园巷。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六年(1856)重修。1957年填河,桥废。
  三板桥 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南宋末,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月湖支河,北通三板桥巷,南通小仓。因为石质三孔桥,每孔盖石板一块,故名“三板桥”。《宁波府简要志》称“锦里桥”。乾隆《鄞县志》载:“三板桥,即锦里桥。明工部尚书杨康公字随居此。杨以兄弟尚书,故名锦里。”1956年桥废。
  碧沚小桥 别名“芳草东桥”。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清代,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碧沚而得名。位于月湖景区卢宅西侧,东通天德巷,西通碧沚。清代时建,历代均有重建。1999年扩建月湖景区时,进行了修缮。全长8米,宽2.4米,板梁结构,最大人群荷载3.5kN/m2。石砌平板外八字形,桥面由4块梅园长条石铺成,两旁设梅园石桥栏。
  都宪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平桥河,北通迎凤街,南通章耆巷。《敬止录》一名“都应桥”,《光绪志》作“章耆巷桥”。始建年份不详,1942年填河,桥废。
  桂芳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横跨南水关里直河。据康熙《宁波府志》载:“桂芳桥,南门里,宋高闶兄弟五人皆登科第,故名。”《鄞县通志》载:“成化志南门里,清同治十年五月,槐荫轩林重修。”1954年填河,桥废。
  天一阁后桥 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民国十八年(1929),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月湖西岸,跨月湖支河,北通菱池街。因位于天一阁后面而得名。始建年代不详,1957年填河,桥废。
  新桥 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民国十四年(1925),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解放南路与县学街的交汇处,跨平桥经河,东西走向,连接县学街。始建年代不详,民国十四年二月重修,1933年填河,桥废。
  郎衙桥 该桥名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民国年间,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月湖西岸,跨马眼漕河,南通太阳殿跟,北通马衙街。始建年代不详,1957年拆除废止。
  光禄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平桥河,北通迎凤街及千岁坊。始建年代不详,1942年拆除。
  廉津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跨月湖支河,北通潭井头,南通中营巷。始建年代不详,1956年填河,桥废。
  青石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位于青石街附近,故名。跨月湖支河,东通偃月街小仓,西通青石街。始建年份不详,1956年填河,桥废。
  建碑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位于月湖东岸,跨月湖支河,北通柳汀街,南通古问字桥。始建年代不详,民国二十二年(1933)拆除。
  梅园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梅园庙而得名。位于原海曙区青少年宫旁,东西走向。原东边有梅园庙,桥西有义庄庙。始建年份不详,1957年填河,桥废。
  紫金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横跨大庙前河,东通仓桥头,西通灵应庙前。《鄞县通志》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二月,里人傅截庆捐资新建。”1967年填河,桥废。
  望湖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并录入志书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站于桥上可望见月湖概貌,故名。民国二十五年(1936)兴建。1986年填河,拆桥,与三支街合并成一条街巷马路。位于月湖西南端,现三支街西顶端,与长春路交接处。南北走向,单孔拱形石桥。
  缸桥 位于元潭井头与西大路(今青石巷与中山西路)交接口,跨西水关里河,南通潭井头,北接西大路,西通中宪巷。《鄞县通志·舆地志》记作“虹桥”:“通中宪俗呼虹音近降,字迹作‘缸’。”《宝庆四明志》载:“约乾道中。守张津重建。”可见此桥南宋乾道年间已经存在。后其地有一黄姓人家食有毒鲠鳗致死,被误作“谋杀亲夫”案轰动宁波府。鄞县知县李梦飞明察秋毫,审清冤情。是桥因鲠鳗起因,遂被俗称“鲠桥头”。之后,因桥堍两端多卖缸卖甏的店家,又被称为“缸桥头”,渐成今名。清嘉庆十三年(1808)由众姓出资重修。1958年湮西水关里河,桥废。
  迎恩桥 位于广德桥东千祥巷口,跨西水关里河,北接西大路(今中山西路),通饼店巷,南通千祥巷。《宝庆四明志》已有记载,作“仁安桥”。重修于清道光九年(1829),由众姓出资。1958年填塞西水关里河,桥废。
  洪桥 位于镇明路南,横跨南水关里东河,南通鄞奉路,北通镇明路,与锦熙桥相接。始建于宋,历代有修葺。1954年填塞南水关里东河,桥废。
  惠政桥 位于西大路与偃月街口(今中山西路191弄弄口),横跨西水关里河,北通西大路,南通惠政巷。因桥北为天宁寺,故又名“天宁寺桥”。始建于宋崇宁二年(1103),元、明、清三代多次重修。民国十四年(1925)改建为水泥平桥。1958年湮西水关里河,桥废。
  醋务桥 位于迎凤桥与偃月街交叉口。《宝庆四明志》作“酒务桥”,因该地附近曾为宋代郡酒务、醋务(制酒、制醋作坊),故名。桥为东西走向,跨西水关里河,西通偃月街,东通迎凤桥(今迎凤街)。始建年代不详。民国十四年(1925)冬改建为水泥平桥。1958年填河,桥废。
  社坛桥 位于原菱池头与西大路(今菱池街与中山西路)交接口,横跨西水关里河,南通菱池头,北接西大路,东通双桥街。《宝庆四明志》记载:“府社坛桥。望京门里,淳祐六年秋,制帅集撰、颜公颐仲建。”清乾隆六年(1741),胡天衡、叶显记助资重修。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谢景元、赖茂裕、唐春雨等捐资再修。1958年湮西水关里河,桥亦废。镌有“社坛桥”字样的一块废桥栏至今尚在附近。
  现代桥梁:10座
  久久天桥 2001年,由久久集团申报,经市政府审核批准予以命名。以捐资单位久久集团获得冠名权,故名。建于1995年。2007年6月28日—8月31日,对久久天桥进行封闭整修。因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需要,该桥已于2009年5月16日至31日被拆除。地处宁波市中心,解放南、北路和中山东、西路交叉口人行天桥。东北为阳光广场,西北为恒隆中心,西南为丝绸大厦,东南为太阳广场。天桥设置处属于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平面呈X形,有4个角共8个出口通道。
  宝奎桥 该桥名约定俗成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位于宝奎巷口,故名。1998年月湖景区改造时建。位于月湖菊花洲上,宝奎巷口,月湖东岸北端,南北走向。长5.3米,宽2.5—2.7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为单拱石桥,桥身两边各有9级台阶,两侧设花岗石立柱间隔,花岗石为雕花板材,桥板上镌刻“宝奎桥”三字。
  映月桥 该桥名约定俗成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建于1998年。位于月亮湾西北面,连接新建小岛。全长10米,宽2.5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为单拱石桥。拱圈系镶边纵联砌置;桥身两边各有8级台阶,两头分南北上下;桥面望柱头为石狮、石鼓,桥身两侧设雕花石板为护栏。
  花津曲桥 该桥名约定俗成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1998年在月湖开挖了湖中湖花溪,同年新建花津曲桥,桥东边湖滨为原欢喜庵遗址。长37.9米,宽1.7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桥面为单体立柱平板,定型方石桩柱嵌大理石花板,成五曲桥型。
  花溪桥 1998年始建,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因花溪而得名。跨月湖支流,东起竹林,西至神女雕像。1998年,月湖景区改造时建。位于月湖公园内,含香亭旁。长16.6米,宽2.4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为单拱石桥,共17级台阶,两头分东西上下,两侧设花岗石立柱间隔,花岗石为雕花板材。
  风雨桥 该桥名民间约定俗成沿用至今,于2010年第二次全国地名试点普查期间予以收录命名。1998年月湖景区改造时所建。位于月湖公园竹屿内,全长28.7米,宽2.3—5.4米,最大人群荷载3.5kN/m2o为3孔石拱桥,拱圈系镶边纵联砌置,数十级石阶分东西上下,桥面望柱头为石狮、石鼓,两旁设石栏。
  一二八桥 位于西门口南(今长春路北端),跨西水关里河与西塘河相接之处。民国二十三年(1934)因拆城筑环城马路,遂将西水关改建成水泥桥,即一二八桥。桥资由时任鄆县县长陈宝麟、邑绅陈兰等募集。此桥系水路进西城的第一桥。1958年填河,桥废。
  新巷桥位于惠政巷口,民国二十一年(1932)新建,为水泥平桥,跨西水关里河,南通惠政巷,北接西大路(今中山西路)通孝闻街。1958年填塞西水关里河,桥废。
  采莲桥 位于南大路(今解放南路)与莲桥街交会处东侧,跨相接日湖与月湖的平桥经河,连接莲桥街,东达原塔儿桥路,西抵南大路。始建年代不详。民国二十二年(1933)填河,桥废。
  芝兰桥 位于南大路(今解放南路)与芝兰巷交接处,《鄆县通志·舆地志》又作“握兰桥”,因为附近有握兰坊。横跨相接日湖与月湖的平桥经河,东西走向,东通芝兰巷,西达南大路。始建年代不详。民国二十二年(1933)填河,桥废。
  毁圮拆除旧桥
  1933—1986年,在8条河网上拆除桥梁38座。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文儒
相关人物
张津
相关人物
吴潜
相关人物
史弥远
相关人物
蕴臻
相关人物
陆世科
相关人物
张瓒
相关人物
陆瑜
相关人物
杨康
相关人物
傅截庆
相关人物
李梦飞
相关人物
颐仲
相关人物
胡天衡
相关人物
叶显记
相关人物
谢景元
相关人物
赖茂裕
相关人物
唐春雨
相关人物
陈宝麟
相关人物
陈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聚福桥
相关作品
周家桥
相关作品
普照桥
相关作品
捧花桥
相关作品
平桥
相关作品
永安桥
相关作品
福寿桥
相关作品
衮绣桥
相关作品
观基小桥
相关作品
广济桥
相关作品
永利桥
相关作品
兵马司桥
相关作品
碧沚西桥
相关作品
迎凤桥
相关作品
虹桥
相关作品
仓桥
相关作品
湖心西桥
相关作品
陆殿桥
相关作品
尚书桥
相关作品
月湖桥
相关作品
来仪桥
相关作品
书锦桥
相关作品
三板桥
相关作品
碧沚小桥
相关作品
都宪桥
相关作品
桂芳桥
相关作品
天一阁后桥
相关作品
新桥
相关作品
郎衙桥
相关作品
光禄桥
相关作品
廉津桥
相关作品
青石桥
相关作品
建碑桥
相关作品
梅园桥
相关作品
紫金桥
相关作品
望湖桥
相关作品
缸桥
相关作品
迎恩桥
相关作品
洪桥
相关作品
惠政桥
相关作品
醋务桥
相关作品
社坛桥
相关作品
久久天桥
相关作品
宝奎桥
相关作品
映月桥
相关作品
花津曲桥
相关作品
花溪桥
相关作品
风雨桥
相关作品
一二八桥
相关作品
采莲桥
相关作品
芝兰桥
相关作品
新巷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