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武术和气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8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武术和气功
分类号: G852.6
页数: 4
页码: 1609-16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被称为国术。它源于原始人狩猎和自卫技能,并在明朝开始流行。在明清时期,武术在宁波地区尤为盛行,出现了许多武术大师和传承人,如张松溪、孙十三佬等。近代以来,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运动,包括各种流派如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在民国时期,宁波的国术馆开始面向民众传授太极拳等武术技艺,培养了许多武术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体育运动之一。在宁波地区,武术协会和太极馆等机构积极推动武术的发展,举办比赛和培训等活动,使得宁波的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 海曙区 武术 武术气功

内容

武术
  武术即技击术,又称武艺,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因此可称为国术。武术源于原始人狩猎和自卫技能。秦时,境内民间已有角抵和手搏,比武时已有裁判。唐时首开武举选拔人才。明代起,域内武风渐盛,拳术界和营伍中流行应敌诸打法,如穴法、练手三十五、练步十八、七十二跌、三十五拿、十四禁犯病法等。明正德年间,鄞人万表(世居大梁街,现新巷26号为其故居遗址)17岁世袭父职为宁波指挥佥事,正德十四年(1519)中武举第一,翌年成武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骚扰沿海时万表率众抗倭俱获全胜,三十五年(1556)授浙直海防总兵。嘉靖三十八年(1559),杨斌(原紫薇巷人)世袭宁波卫指挥使司后所(所驻地在今镇明路原天德巷内)副千户之职,于任上考中己未科武科举会试第一名,是为境内首个武状元。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时结识杨斌及其同门师兄张松溪后,共编戚氏长拳即南兵拳(宁波架)。万历三十四年(1606),沈一贯(世居广济街,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归乡后所撰《搏者张松溪传》载:时城内(鄞县城厢,今区境)有拳师张松溪,名出边(边诚,慈溪人)上。其师孙十三佬(一名孙拾山),大梁街人,有徒13人,民间戏称“十三太保”,张松溪为拳技最著者,风格与边迥然不同。倭乱时曾与少林僧在迎凤桥酒楼比武(古称迎凤桥即今迎凤街),张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雍正《宁波府志·张松溪传》)。沈一贯称其法曰“搏”。孙授张“劲、紧、径”三字,张增“敬、切”二字,遂秘传为“劲、紧、径、敬、切”内家五字秘诀。清康熙八年(1669),黄宗羲在延庆寺和白云庄讲学,为好友拳师王来咸撰《王征南墓志铭》,首称其为内家拳。康熙年间(1662-1722)每年正月初九在孝闻街太岁殿校武(一说每年元宵在佑圣观比武),届时宁属各县武术高手云集,各献技艺,观者如堵。民国18年(1929),中医界知名人士吴涵秋、钟一贵等人借江北岸青年会组建“技击社”,11月由县政府接管改为县国术馆,移于县民众体育场(时江东大教场址)内.20年(1931)8月撤市后迁入县立体育场(原解放北路体育场,现中山广场址)大成殿内,县长陈宝麟兼任馆长,阮增辉任副馆长兼教务部主任并兼任总教习,上海精武会会员朱润身任教习。国术馆以教授少林拳、太极拳、十二路谭腿、功力拳、战拳、节拳、黑虎拳、十字战、脱战、合战、达摩拳、群羊棍、棋盘大刀等为主,并设技击摔跤班,持续12届,至30年(1941)县城沦于日军时闭馆,累计教授民众数万人。有省摔跤冠军施品贵,女子拳术冠军崔雪英,醉拳亚军毛元坤,散手亚军刘允修、娄文淼、汪闻标等。21年(1932),县首次举办国术表演,至38年(1949)共办5次,参赛15队,运动员110余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优秀民族遗产继承。1957年,市武术协会在境内成立,首届主席陈仁镐等拳师办班授技。是年,在省体育大队武术队受训的徐香梅入组中国武术团出访西欧。1984年,吕益康获全国武术太极推手52公斤级金牌。1986年,陈仁镐被评为“全国武术挖掘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又被授予“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称号。1993年,顾敏敏参加中国舟山国际武术比赛获女子棍术、女子其他拳二类、女子其他器械三类3枚银牌和女子长拳、女子剑术2枚铜牌。翌年9月,在第十届省运会上获女子武术4枚金牌。1996年5月,在全国武术锦标赛(套路团体赛)上,与队友合作获集体金牌1枚。2003年12月,市武术协会于月湖畔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建市太极馆。2004年,奉化剡源教房传人夏宝峰携祖上内家拳经落户境内,传授内家拳并成立市武术协会“四明内家拳”分会。2005年7月,境内部分武术爱好者由夏宝峰带队入组市队赴杭参加“青春宝杯”第三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获8金、8银、9铜。其中孝闻街小学徐晓燕“精武脱战拳”获金牌,“二路初级长拳”获银牌,灵塔居民邵永冲获42式太极拳金牌。2006年6月,孙嘉祥等发起成立海曙区武术协会,夏宝峰任常务副主席。翌年8月,区武协选派16人参加“第五届杭州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获28金、12银、1铜。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等的完美结合,发展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民国20年(1931),北大路公共体育场(原孔庙大成殿内)县国术馆开始面向民众办班传授太极拳。20世纪50年代,师从田兆麟的陈志远在市区教授太极拳,精武会会员陈仁镐在市体育场、中山公园、延庆寺、海曙工人俱乐部等处设站义务传技,至1956年,共办班26期,学员2000余人次。1956年11月,陈仁镐赴京观摩全国武术评奖大会,其间授习并带回24式简化太极拳,翌年同周克朝、刘沛雄(二院医师)等十多名武术师在市体育场等处宣传推广。1992年9月26日,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迎国庆、庆国际老人节和省老人节”千人太极拳表演赛。1994年9月24日,全区5街道组成500人太极拳队又参加市体育场举行的“迎国庆、庆国际老年节和庆祝市老体协成立10周年”千人太极拳大会操表演赛。1993年起,市武协主席蔡天彪在吸收各流派精华基础上先后创编36式陈式太极拳(以24式陈式为基础增加陈式1路难度动作精华)、28式田式太极拳(田兆麟杨门田式的精缩)和6式
  太极拳 (以传统太极拳新编)。太极拳是境内居民晨练和广场体育表演的常见项目。爱好者中多为陈式、杨式,吴式次之,简化24式流行在中老年初学者中。区老体协举办的比赛中每届均设有太极拳、太极剑比赛。2006年,境内选手王汝妃获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国内最高级别赛)青少年组金牌。2007年10月,区武协组2队参赛,获24金、16银、6铜,陈式扇集体一等奖,杨式40式集体二等奖,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内家拳 “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的内家拳,其名始见于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据史料记载,此术在境内始自明嘉靖时大梁街张松溪。传至四明叶继美后分为5支,其中一支传单思南—王征南—黄百家,流传于境内。王征南,字来咸,城西白云寺(今白云庄址)居士,从钱肃乐抗清失败后,迁隐郭东宝幢同蚕,在铁佛寺传技于黄百家。黄百家著有《王征南先生传》,记述“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练手者卅五”、“练步者十八”等。清雍正《宁波府志》载:“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黄百家后,有乾隆朝时内家拳名师王瑞伯、徐遇金(江东大墩人)及稍后之陆士逵(江北岸人)等相传。18世纪后,因内家拳师多参与反清复明起事,清王朝下令禁练内家,故此隐踪奉化民间300余年。清末民初,有内家拳师、天津镖师张午亭(鄞人)护镖至四川顺庆(今南充市),传技于武术名家陈晓东,此术遂流传于川并名之为“松溪内家拳”。2004年3月,奉化制源夏氏(技溪)内家拳第11代传人夏明土之孙夏宝峰,携祖传书于地契背面的拳经及套路(《告后昆书》和《源流》两文)在境内藕池新村购房落户。4月,被批准在白云庄成立市武术协会内家拳分会并正式被命名为“四明内家拳”。6月,夏宝峰打破内家拳秘传禁规,在境内多处设点向社会公开招收内家拳学员办班传技,在白云庄“黄过草堂”举办四明内家拳首届文化学术研讨会。夏坚持“以商养拳”,不断注入资金支持内家拳在境内的传授普及。该拳在域内复兴之初已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申报确认海曙区为内家拳“祖廷”一说。2007年8月,区武术协会内家拳学员16人参加“第五届杭州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获28金、12银、1铜。2008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拍摄播出“秘传内家拳”。
  木兰拳 木兰拳是一项武舞相融、刚柔相济、造型优美、乐曲动听的健身项目,由上海市木兰拳协会会长应美凤创编,1985年由上海民间拳师杨文娣大弟子卓文健来甬教授木兰花架拳起传入境内,直接受教数十人。它将太极拳基本功、气功要领、武术技击基本功、体操基本功及舞台艺术造型有机结合,以吐纳之道和阴阳二气合理运动为理论依据,动静结合,在优雅乐曲声中意守拳路而自然入静,从而防病治病、延年益寿。1987年,市气功协会属下成立木兰花架拳研究小组,境内中老年妇女习练木兰花架拳者达千人以上。1992年,市武术协会木兰拳分会成立,秘书长张斌(常住白云街道),多次组织外出培训交流和参加各级比赛。木兰拳是境内女子健身健美的主要运动项目,流行较久的是“木兰报春”(徒手操)、“鹤舞云天”(木兰单扇)、“春色满园”(木兰双扇)3套规范套路。1997年6月,灵塔街道组训的千人木兰拳队参加“天堂鸟杯”迎香港回归“,97宁波市万人全民健身表演大会”表演获一等奖。2004年10月,南门街道木兰拳队参加市“清凉杯”木兰拳比赛获中年组规定套路一等奖。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山广场举行4人木兰拳表演大会操。
  气功
  古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基本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一词首见于晋代道士许逊的《净明宗教录》,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一书《气功阐微》章中才明确提出气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气功锻炼成为境内居民群众晨练健身的项目之一,主要功法有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形神庄、大雁气功、回春保健操、中华益智功、香功等。武术气功主要以锻炼身体、防身和提高技击为目的,通过运气、闭气和意念高度集中而作出过人之举,如劈砖裂石、腹托千斤、手折钢筋等。1981年4月,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会开设医疗体育指导站,开办气功培训班。1986年7月,省、市体委推广形神庄气功、健美操等新兴体育项目,举办骨干培训班。10月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的市首届老运会开幕式上,12名气功辅导员表演静功、动功、大雁功、五禽戏等功法。1990年10月,区气功协会成立。1992年4月开办气功咨询辅导站,10月成立香功辅导站,12月,区气功协会在江厦公园A字楼前组织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文体活动和气功咨讯服务。1993年,区老体协组队参加市第三届老运会五禽戏比赛,获团体第一名。翌年4月,中华养生益智功辅导总站成立。1999年,区气功协会注销。2006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健身气功管理办法》,民间健身气功陆续恢复活动。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斌
相关人物
张松溪
相关人物
沈一贯
相关人物
首辅
相关人物
孙拾山
相关人物
张增
相关人物
黄宗羲
相关人物
王来咸
相关人物
吴涵秋
相关人物
钟一贵
相关人物
陈宝麟
相关人物
朱润身
相关人物
达摩
相关人物
崔雪英
相关人物
毛元坤
相关人物
刘允修
相关人物
娄文淼
相关人物
汪闻标
相关人物
陈仁镐
相关人物
徐香梅
相关人物
吕益康
相关人物
顾敏敏
相关人物
夏宝峰
相关人物
徐晓燕
相关人物
邵永冲
相关人物
孙嘉祥
相关人物
吴式
相关人物
田兆麟
相关人物
陈志远
相关人物
刘沛雄
相关人物
蔡天彪
相关人物
陈式
相关人物
杨门田
相关人物
王汝妃
相关人物
王征南
相关人物
黄百家
相关人物
钱肃乐
相关人物
郭东宝
相关人物
王瑞伯
相关人物
徐遇金
相关人物
陆士逵
相关人物
张午亭
相关人物
陈晓东
相关人物
夏氏
相关人物
夏明土
相关人物
孙夏
相关人物
祖廷
相关人物
杨文娣
相关人物
卓文健
相关人物
张斌
相关人物
许逊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