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鄄城” 相关
共 19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 类型: 正文
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一切生产资料全部归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受。那不时期称为原始共产社会。到公元前1700年的商代时期,成为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到了公元前47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推翻了以隶主的...
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一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个时期,土地仍是私有制,富人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农民,这是我区农业生产长期落后、广大农民生活穷苦的主要社会根源。
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 类型: 正文
1979年我区首先在生产水平较低的鄄城、东明两县试行了以土地包干到户为主要特征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办法一经实践,立即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并很快取得显著效果。1980年在全区范围内普遍推行这个制度。
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粮食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之前,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在革命根据地内逐步建立了粮食管理机构,负责公粮的征收入库、保管、调度和军粮、财政粮、事业粮的供应管理工作。 一九三九年,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由第三办事处军用代办所分管粮食工作。一九四一年专署内设...
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粮食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之前,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在革命根据地内逐步建立了粮食管理机构,负责公粮的征收入库、保管、调度和军粮、财政粮、事业粮的供应管理工作。 一九三九年,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由第三办事处军用代办所分管粮食工作。一九四一年专署内设...
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粮食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鲁西南革命根据地所辖郓城、鄄城、鄄西办事处,单西南办事处,昆山、单县、金曹、东明、东垣、定陶、菏泽、齐滨、曹县、成曹、南华、南旺、巨野等县,于一九四三年设立财粮局,负责办理一切粮秣、支差事宜。
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辖菏泽市和定陶、曹县、单县、成武、巨野、梁山、郓城、鄄城、东明九个县,行署驻菏泽。全区共有305个乡、镇办事处,8118个村民委员会,14928个自然村。
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菏泽境内,由于受历史黄河泛滥影响,仅有少数自然坡河,较大的有万福河,洙水河和赵王河等河道。但由于长期未经治理,河槽窄浅而弯曲,苇草丛生,每届汛期,排水不畅,内涝灾害严重。建国后,除对原有河道进行调整治理外,并开挖了许多...
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黄河由于自中游携带大量泥沙,至菏泽地区境内,部分泥沙沉积河中,淤积河槽,天长日久即成悬河;加之河宽水浅,歧流甚多,横向摆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极易造成决堤泛滥成灾。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下J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逐步消除了洪水威胁。由于菏...
1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的水系变迁及河道形成,主要受着历代黄河迁徙和溃决制约的影响,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往往是旧的水系被打乱淤平,而新的排水系统则相应形成一、古代水系周朝以前,流经菏泽地区的主要水系,有济水、菏水,濮水、汶 水和丹水等。
1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山东省在1950年,重点翻修了新临黄堤,全长21.32公里。从湖区东边,把运河东堤和清河南堤接起来,缩小了蓄洪区面积,减少了东平县一和汶上县的受淹范围。1950年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明文规定了东平湖的防洪标准和蓄水任务,以及第二蓄洪区破口位置...
1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师资培训是菏泽区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区各县妁举办过知识分子训练班或师资培训班,为发展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做岀过贡献。建国后,各县相继建起中等师范性质的小学教师进修学校。至1985年,全区已有1648名学员...
13
知识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 类型: 照片
14
知识出处: 菏泽黄河大事记 | 类型: 照片
1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0年3月5日,鄄城抗日县政府成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