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河道整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河道整治
分类号: TV882.1
页数: 4
页码: 50-53
摘要: 黄河由于自中游携带大量泥沙,至菏泽地区境内,部分泥沙沉积河中,淤积河槽,天长日久即成悬河;加之河宽水浅,歧流甚多,横向摆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极易造成决堤泛滥成灾。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下J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逐步消除了洪水威胁。由于菏泽地区黄河防洪工程的不断加强,自人民治黄以来,大堤从没发生过决口,使河道得到初步整治,河势已向规顺方向发展,更有利于防洪和兴利。
关键词: 河道整治 黄河治理

内容

第二节河道整治
  黄河由于自中游携带大量泥沙,至菏泽地区境内,部分泥沙沉积河中,淤积河槽,天长日久即成悬河;加之河宽水浅,歧流甚多,横向摆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极易造成决堤泛滥成灾。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逐步消除了洪水威胁。由于菏泽地区黄河防洪工程的不断加强,自人民治黄以来,大堤从没发生过决口,使河道得到初步整治,河势已向规顺方向发展,更有利于防洪和兴利。
  一、菏泽地区河势演变及其规律
  自清代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即结束了黄河由徐淮入海局面,新河经菏泽地区北部五县横穿运河、大清河入渤海,即现行河道,已历时百余年了,在这期间变化主要是:
  一是自由泛滥时期: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以后,既无筹堵,又无沿新河筑堤,而是听任其黄水漫流,因无堤约束,河道歧流甚多,自由南北滚动,至1875年官修障东堤(由东明县到梁山),其洞黄河是自动漫流,歧流支岔甚多,无堤防束范,左右摆动幅度很大,南到菏泽,北到金堤,宽约150华里,黄河流行这一区域,流势变化频繁,南北迁徙不定,二十年来菏泽地区成了黄泛区。二是临黄大堤建成时期: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石庄户决口,在菏泽县境贾庄合龙后,随即在南岸修筑了障东堤,至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鄄城、郓城及梁山上段,在障东堤前,又修筑了民堰,把黄河束范在两堤之间,从此,即把黄堤的摆动范围,大大的缩小了,并在大河靠近堤防的地方,修过埽坝工程,以维护大堤安全,但并未有控导流势的计划。
  三是人民治河时期:1947年黄河归复故道之后,开始了人民治黄的新时期,起初限于条件,只是恢复旧工程,本着“宽河、固堤、定槽”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河道整治。自此,河道即受到人工控制
  二、险工与控导工程
  利用工程埽坝防治险工,这是历代沿黄人民创造积累的先进经验,又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好办法;但从菏泽地区全河投的历史考证,旧社会遗留下的埽坝工程,只有东明县的高村,菏泽县的刘庄,鄄城县的江苏坝,郓城县的杨集,梁山县的路那里等险工。但是,这些工程仅能起到护堤作用。至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治黄以来,在“定槽”的治河思想指导下,黄委会制订了“四五”期间河道整治工程规划,菏泽地区自1958年开始修建以控导流势,稳定河槽为目的的控导护滩工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59年以前为第一阶段;1959〜1964年为第二阶段;1964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采取“宽河固堤”方针,因为菏泽如区正处在“黄河豆腐腰”段,工程比较薄弱,只能“守险固堤”,全线没有一处护滩工程,(当时东明县不属菏泽地区管辖),大河在两大堤之间,自由摆动,从东坝头到东明县高村,河道长75公里,主槽除霍寨偎近大堤外,两岸均无险工,高村至梁山县十里堡,河道长约514公里,右岸经常着流的险工有:东明县的高村、菏泽县的刘庄、鄄城县的苏泗庄、梁山县的路那里四处。建国后,右岸先后掉河20个村庄,坍塌老滩10多万亩,高村至十里堡河段,河弯普遍下延,两岸掉河130多个村庄,坍塌老滩16.0万亩。右岸增加邢庙,李桥、影塘等险工,河道自由摆动,给防洪、生产都带来了不良因素。这一阶段,实际是被动肪守阶段。
  第二阶段: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下泄清水,河槽刷深,河岸坍塌加剧,为此,在宽河段,即开始修建护滩工程;但当时受“高指标浮夸风”的影响,有急于求成的思想,黄委会制订的治理方针是:“纵向控制与束水攻沙工程并举,纵横结合,堤坝并举,泥柳并举,泥坝为主,柳工为辅,控导主流,淤滩淤槽”。根据这一精神,以“枝、泥、草”手段,大上护滩工程,一时新建林口护滩坝19道,七堤护滩10道,河道护滩坝22道,张村护滩垛5座,鱼骨护滩垛3座,桑庄护滩6道,苏门楼护滩工程5道,徐码头护滩坝3道,苗徐护滩坝5道。短短两年,上马护滩工程9处,坝垛78道(座),这些工程大多属土坝基础,裹头埽工采用柳盘头,淤泥草皮裹头,雁翅林护岸等,实践证明,这些工程都不能抗大溜淘刷,结果全工尽弃。第三阶段:主要是大量兴建控导护滩工程,首先于1964年兴建了桑庄、大罗庄工程,1966年又兴建了老宅庄工程,1967年兴建了张阎楼、蔡楼工程,15年间共新建16处工程。同时,还扩建了原有工程,截止1985年在东坝头王高村、左岸有工程6处,长17.7公里,占河道长度的23%,右岸有工程15处,长31.2公里,占河道长度的41%,高村至十里堡;左岸有工程19处,长44.5公里,占河道长度的29%。右岸有工程20处,长54.8公里,占河道长庚的36%。这一系列工程,既改善了河道边界条件,增强了控导流势的作用,同时高村以上游荡性河段,也得到了初步控制,宽、浅、乱的河势大有改善。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鄄城
相关地名
郓城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张阎楼
相关作品
蔡楼工程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黄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