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肃州” 相关
共 1474 条 54 / 99
79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970年3月,某校园一隅的废井中发现了一具死尸,是一具不完整的尸骨。由于时间已久,难以辨认其本来的面貌。仅从残存的门牙镶着一颗金牙,还有一串钥匙上辨认出,尸骨乃是一位才华出众而命运多劫的女性。
79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市人民医院的创始人杨琼书女士,云南省昆明人,1912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就读于云南医学院,1943年大学毕业,,在甘肃皋兰、泾川、陕西咸阳医院工作。1946年辗转于甘肃金塔、酒泉座诊行医,又在酒泉城内创办私立南山疗养院。...
79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951年,杨女士随其夫郭祚光积极参与酒泉专区医院创建工作,并将原酒泉南山疗养院的房屋、药械捐献塔医院,为建立新医院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其中一架德国进口的显微镜一直使用到80年代。自加入医院行列后,在外科、妇科主持诊疗工作,并坚决推行《婚...
79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杨琼书女士,是原酒泉地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骨干,也是该院妇外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建院后短短的数年里,她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服务于酒泉人民。
80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955年肃反运动开始后,杨琼书女士因其夫历史问题(国民党时期的军医),受到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或迫害。“文革”时期她终于承受不了心理和躯体的双重折磨含冤而去。
80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时值今日,恰逢杨女士故去三十七周年之际,撰写此文,意为竭力将其高尚的医德仁术展示后人,并聊表惋惜怀念之情。
80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陈康雅(1905-1995),笔名任安、石英,云南蒙化人。从事新闻工作,任《申报》记者、编辑。
80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陈康雅先生于1934年3月,应中山教育馆之委托,以《申报》记者的名义,从上海出发,赴绥远、山西、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河北等省考察,于1935年5月返回,历时一年零两个月,行程万余里,足迹遍及华北、西北。本文记述了他在西...
80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陈康雅先生于1934年3月,应中山教育馆之委托,以《申报》记者的名义,从上海出发,赴绥远、山西、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南、河北等省考察,于1935年5月返回,历时一年零两个月,行程万余里,足迹遍及华北、西北。
80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每到一地,他便详细记录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沿革、名胜古迹、行政区划、交通、建设状况,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经济条件、物产物价、农业水利、百姓生活、捐税数额等等。这些报导在当时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又应读者要求,整理汇编,以《西北视察记》...
80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分6部分内容介绍《西北视察记》。
80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934年7月30日晨,陈鹿雅先生从清水出发赶赴酒泉,记录自然风光。
80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介绍酒泉的商业、经济状况。
80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介绍酒泉的教育情况。
81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边疆民族问题也是作者所关心的。在酒泉,作者注意到了两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