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敬斋” 相关
共 14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中国国民党在沂水县公开亮牌,据我所知是在1927年古历三、四月间。我是沂水县依汶区朱家里庄村人。1926年夏毕业,但当时国家混乱,战事不停,工业不兴,毕业即失业,报国无门,只好在家赋闲。王敬斋,沂水城东关街人,离张希周家不远。从外地转来的国...
2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39年春,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领51军和57军从安徽入鲁,抵达沂水县城西北部的武家洼、善疃、顾家崖等村小住,即向东里店、悦庄、南麻、鲁村(现属沂源县)方向移动。总部宿营于钓鱼台(村名),于学忠得悉村名后,立即转移。因为钓鱼台的“...
3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于京西在国民党省地两级 “调统室”供职的一段经历,还得先从省调统室主任于仲昆说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山东省调查统计室主任为于宝仑(字仲昆)。七七事变,日宼侵华,他不甘心当亡国奴,投向鲁东行辕,任第一科科长。当...
4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郑瑞麟老先生系沂水城人,原住沂城阳西街,后迁东关北头棘林子。郑老先生目不识丁,虽没文化,但极富革命热情,特别热诚兴学。他是沂水县辛亥革命的先躯,在山东省辛亥革命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郑老先生特别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在世时,每逢过旧历...
5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清朝光绪十八年,即公元1893年,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夏辛庄地主分子夏文祥披着吃斋行善的外衣,组织了宣传封建礼教,迷信鬼神,以“救世宝筏”等内容的反动会道门组织一一茹素斋团。
6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局)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局),是蒋介石一手控制下的两大特务派系。中统局从成立到解体,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调查科时期"(1928—1937);(2)“中统局时期" (1938—1...
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茹素团”以其前身夏家吃斋道从清朝末年传入,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解体,该团以所谓吃斋行善面貌开始,逐步走向反人民的道路,终因恶迹斑斑,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刘志仁,沂水城东东院村人,1913年生,黑脸膛,几个稀稀拉拉的麻子,高个,走路极快,自幼不务正业,为人不仁,做事狡猾歹毒。
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统战工作在沂水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项工作,主要是按照我党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为主体的、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进行抗日战争的路线和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是从三五年...
10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在沂水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先从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中开始的。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曾经波及沂水县。在沂水城里,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首先起而响应。特别是第一、第二高等小学的二百四十余名师生,勇敢地走向沂城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
1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军事机构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王九锡又率部返回沂水,与国民党沂水县县长王敬斋合并一处,改称“沂水县自卫大队”,番号“东莞部队”。大队长由县长王敬斋兼任,王九锡、王正一、侯汉杰任副大队长。
1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军事机构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第一工作团正式改称临沂区室,王仲常任主任。其他人员未动。一九四八年一月,李遵一调回鲁室,王瑜因故被免职。三月,临沂区室改称鲁东南分区室,但仍沿用临沂区室名义。人员安排:主任王仲常,副主任王敬斋(未到职),秘书于景西,干事许...
1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军事事件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王九锡又率部返回沂水,与国民党沂水县县长王敬斋合并一处,改称“沂水县自卫大队”,番号“东莞部队”。大队长由县长王敬斋兼任,王九锡、王正一、侯汉杰任副大队长。
1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地理事件
1948年2月,我军解放了沂水城,王敬斋、王九锡率残部溃逃临沂,被王洪九收编。同年秋,王洪九部又被我军打垮,残部溃散,少数南逃广西,企图从凭祥越境逃往越南,在中越边境被我军歼灭。至此反革命武装组织即告结束。残存的茹素斋团头子高元锡、唐玉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