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辛亥革命先躯郑瑞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038
颗粒名称: 忆辛亥革命先躯郑瑞麟
分类号: K257
页数: 6
页码: 116-121
摘要: 郑瑞麟老先生系沂水城人,原住沂城阳西街,后迁东关北头棘林子。郑老先生目不识丁,虽没文化,但极富革命热情,特别热诚兴学。他是沂水县辛亥革命的先躯,在山东省辛亥革命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郑老先生特别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在世时,每逢过旧历年请祖先供奉,就把郑成功的牌位与自己祖先的牌位供于一桌,虞诚祭奠。
关键词: 辛亥革命 革命先躯 郑瑞麟

内容

郑瑞麟老先生系沂水城人,原住沂城阳西街,后迁东关北头棘林子。郑老先生目不识丁,虽没文化,但极富革命热情,特别热诚兴学。他是沂水县辛亥革命的先躯,在山东省辛亥革命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郑老先生特别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在世时,每逢过旧历年请祖先供奉,就把郑成功的牌位与自己祖先的牌位供于一桌,虞诚祭奠。
  郑老先生家从祖父就是烧砖瓦石灰的窑匠,他继承祖业,是一位技术较高的窑匠,到他这一辈,窑业更加发展了,还教了一些徒弟,他毫不保守,总想把技术全部传授给徒弟们。他不但教徒弟学烧窑技术,还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他常对跟他学徒的年轻人说:“穷孩子学点手艺挣饭吃,养活父母妻子,不偷不摸,靠劳动吃饭,这才是个人。”又说:“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是穷人,穷人就得有块硬骨头,不能给财主家当走狗,丧了良心,一夭不要饭了就回头打要饭的……。”
  郑老先生经营砖瓦石灰业。对穷人和富人有明显区别,如果穷邻居房屋倒塌,修理房屋用他的石灰或砖瓦,有求必应,大都不要钱或者少要钱:但地主富商盖房屋用他的砖瓦石灰,他是分文不让,但也不随意涨价多要钱。他特别注重砖瓦石灰的产品质量,不管穷人富人,凡用他的砖瓦石灰者,他都以上好的产品供应给用户,所以他的买卖信誉很好。
  他曾在清末加入同盟会,是周建镐、吕子人(即墨人)介绍的。他认为推翻满清,是继承郑成功的遗志。是符合全国人民心愿的,所以他的革命意志非常坚决。
  他以烧砖瓦石灰为业,家境并不很宽裕。但他对捐钱办学却是倾囊相助,热心扶持的。他曾向人们说:“兴学就是救国,我自己少吃一顿饭行,不办学不行。”第二公学的建立,他捐钱最多。所以后来沂城居民及开明商绅给他送了一块匾,文曰“热诚兴学”。可是这块匾悬挂在郑老先生的大门上不久,就遭到了沂水某巨绅的忌恨,该绅指示其秦养的地痞流氓于夜间偷偷地在匾上抹上一些臭泥。郑老先生眼看在原处住不下去,即搬到棘林子去了。该绅及那些地痞流氓又讽刺说“郑瑞麟搬家丢了匾”,其存心之恶毒,手段之卑劣,真乃令人发指!
  1914年,袁世凯蓄意帝制,欲尽除党人,于是岱南道即密令驻沂防营,逮扑瑞麟及周瑞麟、高筱山、杨宝林四人.瑞麟及周瑞麟解济南入狱。在狱中,他对周瑞麟说:“第二的,咱在这里死了比在家死了强,咱的人格永远烂不了! ”审讯时,他自承革命而为同难人解脱。当法骨问他为什么要干革命党时,他说:“俺不当亡国奴,不当走狗,一心要推翻满洲鞋子!”又问他为什么要造反,他说:“俺没造反,造反的是您想作官的,俺不当亡国奴,不当走狗,没有罪,俺是有骨头的中国人!”他在狱中坚持斗争,毫不妥协,表现了革命者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硬骨头精神,真是铁骨铮铮、正义凛然。后经庄孩兰等管救出狱(周瑞麟瘐死狱中)。
  郑老先生是在1916年秋袁世凯死后,才以病保释出狱的。那时山东掌权者靳云鹏辞职,张怀芝为山东督军,孙发绪为山东省长。是时,我正在杨宝林先生办的第三公学就读,教员系刘学矩(别号逊之,沂城西小河人,同盟会员)。
  记得有一次,由刘老师带领我们五个年龄稍大点的同学去慰问郑老先生。郑老先生坐在床上,人很瘦弱,但精神很好。他穿着一件黑棉布小袄,向我们微笑着。我们问他说“二大爷身体好?”他让我们到床前,用毛摸着我们五个小孩的头说:“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不要学下流东西,要好好孝敬父母 …。”我们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笑着说:
  “好孩子,别哭,哭不是好汉子。要好好读书,不要当亡国奴,不要当走狗……。”这些亲切的教诲,至今仍言犹在耳。
  还有一次是1927年春,有一天,我同邵德孚、王敬斋、郑燿庭四人到城北干河子崖砖瓦窑上去看郑老先生。我们一到,他非常高兴,甚至还呼唤我们的乳名。他亲切地和我们谈话,勉励我们的话还是那些老话“不要当亡国奴,不要当走狗,要有硬骨头,别忘了自己是穷孩子……”那时他对社会、对国情很不满意,他认为当时的形势是一片漆黑,不仅山东,全国都是一片漆黑。到了中午,他坚持留我们吃饭,我们表示谢绝。他很生气地说:“您一定得在我这里吃,二大爷的饭不好,我想比地主家的海参、燕窝好吃的多,穷人的饭,吃在肚子里舒服。今天清晨兵房岭上汤贞外甥送了些肉烧饼,是在郭二饭馆里买来的,吃罢。”我们拗不过,就在郑老先生那里吃了饭。饭后,我们告辞,临走时,他依依不舍地嘱咐我们常去看他.革命老。辈对我们的热切期望,令我终生难忘。
  郑老先生哲嗣三人,长子郑世平(伯衡)次子郑世均(佐衡),山东农专毕业,国民党北伐后,任沂水县建设局局长(时范筑先任沂水县县长),范筑先到聊城专署任督察公署专员后,调佐衡任聊城县建设局长,又升任聊城县县长,1938年抗日战争中,与范筑先同时殉国。三子郑世和(应中)系北京私立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莒县法院院长,1982年在沂水原籍病故。郑老先生的砖瓦窑业由长子郑世平继承,郑死后,后继式微。
  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回忆起郑老先生的音容宛在。人事沧桑,那次去看望郑老先生的人,活着的只剩我自己了,言之凄然!
  1992。10朱学民整理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本书收入“沈、于矛盾二三事”、“沈洪烈办的干校于他的”八大政策"“、”记五十一军与八路军沂水县政府的一次摩擦事件“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希周
责任者
朱学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郑瑞麟
相关人物
高筱山
相关人物
杨宝林
相关人物
孙发绪
相关人物
邵德孚
相关人物
王敬斋
相关人物
郑燿庭
相关人物
郑世平
相关人物
张怀芝
相关人物
刘学矩
相关人物
郑世均
相关人物
郑世和
相关人物
沂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