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沈淮三” 相关
共 12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国民党在1947年召开国代选举期间,诏安县的沈姓大族与张姓大族之间的竞选活动。最终,沈淮三当选为国代,而张式玉则为候补国代。
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学生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此后,全国各地的群众纷纷效仿,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教育界罢课,支持学生的斗争。
3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闽粤赣边区在乌山革命根据地遭到反共寒潮的袭击,损失惨重。
4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和汽车公司的创立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公司通过搬迁、修路、重建机构、增添车辆和人员等措施,逐渐恢复运输业务。
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录了国民党在诏安对游击队的诱骗和收编、迫害陈文平同志家属、派遣特务进行破坏以及三县大“会剿”等事件,反映了国民党对革命力量的镇压和人民的不屈斗争。
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诏安中山公园的始建过程和其历史背景,包括公园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后续管理等环节,以及公园建成后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其中涉及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孙中山先生,以及民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诏安县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从宋代开始,经历了多个时期,收养了无法自谋生计的人,并建立了普济堂、育婴堂等慈善机构。这些机构在解放前设立了办事人员、医师、保姆等,解放后改为补贴贫苦的生养人家一些生活补助费。
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大公戏院”的兴衰历程。由于日寇南侵,原有的潮剧班解散,县党部和三青团租用孔庙搭建戏院,并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行管理。戏院采取招股集资的方式,并聘请广东潮剧名班来演出。虽然戏院管理较好,但火灾导致其结束。
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在某县成立的参议会的简况。参议会分为临时参议会和正式参议会两个阶段。临时参议会成立于1944年,起初作为过渡阶段,后来正式成立参议会来履行咨议职能。临时参议会和参议会共存在了5年多的时间。临时参议会的任务是审议县政计划、...
1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诏安县的书画艺术品收藏概况。文章从明清时期到现代,描述了诏安县的书画收藏历史和活动。从明清时期的书画收藏风气,到清末民国时期出现的一批藏家与藏品,再到现代藏家和收藏团体的活动,详细介绍了诏安县书画收藏的兴盛历程。同时也展示...
1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 类型: 出版说明
《诏安县志·上》是由冯春生和吴梦沂修纂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7年后才得以出版。该志书以《冯志》为底本,进行了修裁和补充,内容详实丰富。陈荫祖担任县长后,通过两位东山商人的资助,最终决定出版县志,但在付梓前突然改变心意,导致志书悬而未决。...
1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 类型: 文化事件
1947年1月诏安县参议会与县国民党部合办的《诏安民报》创刊,为四开四版周报。参议长沈淮三担任发行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