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46条
析出资源
303条
图表
42条
人物
1条

检索条件

与 “柏乡” 相关
共 346 条 7 / 24
91
跑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跑驴由二人表演,二人扮作夫妇,媳妇腰中挂着假毛驴,看去好象坐在驴身上;故事情节主要表演新媳妇骑着毛驴回娘家,丈夫赶着毛驴送行;他们走的时快时慢,跑圆场,走四角,上山、过河,毛驴有时被打的又蹦又跳,表演的活灵活现,非常逼真。
9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拉太平车俗称“太平车子彩竹马”。太平车和马都是假的,挂在表演者腰中,看来好象骑马乘车一样,实际是自己架着车马走动;一般男人骑马,女人坐太平车;太平车前有一少女拉车,后有一老者推车,前边少女拉车走圆场或八字,中间女人边走边唱,后边老者化妆成古...
93
龙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龙体由竹木料扎成,外糊彩纸,龙体下有许多木把,有十几人各执一把举起在街道上边走边舞,龙眼和头部闪闪发光,龙体弯曲上下浮动,犹如龙游大海,十分逼真,特别是晚上表演龙体翻滚,灯光闪闪,十分壮观,是柏乡县城正月十六科技大集主要节目之一。
9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旱船多用竹木扎成,外蒙以彩巾套系在舞者的腰间如坐船状;另一男子手持木浆摇动,两人合舞,如同行船于水面之上,有的还边歌边舞,表现劳动者的生活情趣。
9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扭秧歌在柏乡流传历史悠久,表演时人数不限,街头、舞台均可。演员化妆成古代、现代老少男女,用锣鼓和各种乐器配合演出节目。1995年9月,县城内兴起秧歌热,部分离退休干部职工自发组成秧歌队,每天晚上在街上举行扭秧歌活动。
9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流传的部分歌谣,包括时政歌、生活歌、儿歌三部分的歌谣。
9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收集了柏乡县关于事理类、生活类、自然类、生产类的部分谚语。
9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档案工作情况,包括管理机构和档案利用两部分。
9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柏乡县文物古迹的情况,包括文物和十二处遗址两部分的情况,县文物保管所库藏文物有:二级品4件,三级品9件,一般文物82件。
10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2年1月,县委、县人委的档案室改称柏乡县档案馆,收存全县各机关、团体的档案资料。1986年7月,设在县委的档案馆划归政府管理,成立柏乡县档案局。下设档案馆、办公室有工作人员5人。档案局成立后,为加强基层档案工作,到1989年底全县建立...
10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馆60年代平均每年提供利用几十人次,300卷次。80年代平均每年提供利用600余人次,700卷册次,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为一大批工人、干部、农民等解决了落实政策、参加工作时间、工龄、党龄等问题。自1984年以来,档案馆为编修《柏乡县大事记》...
10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文物保管所库藏文物有:二级品4件,三级品9件,一般文物82件。
10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牡丹是柏乡县内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生长在北郝村县文物保管所内,其植株生长缓慢,一年只长一寸,又叫“寸牡丹”,每年谷雨前后,鲜花盛开。旁有芍药相伴,素有天香国色之誉,秉富贵雍容之姿。据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汉牡丹曾长到两米多高,枝粗如椽...
10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记录了柏乡县汉牡丹的流传着的几个传奇的故事。
10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录了柏乡县广播电视管理、报刊发行事业的发展情况。1958年县广播站初建,1958年8月,柏乡县正式建立有线广播站,柏乡报刊有大时代日报和柏乡文艺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