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杨宝林” 相关
共 14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京要大摆“七十二道皇会”。所谓“七十二道皇会”,即皇宫内举办盛大的典礼检阅仪式。七十二道代表七十二行。第一道就是野竹李艺人张的“顶竹竿过城门”。从此,“顶竹竿过城门”的表演定名为“古老中幡”。清末民初,野竹...
2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1905年7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并被选为总理。同时,推派了国内各省同盟会的负责人。山东籍的留日学生自1905年至1907年三年共有五十多人,加入同盟会者有日照丁惟汾(鼎臣)、高密刘冠三、黄县徐镜心(子鉴)、濮县彭春岑(占元...
3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郑瑞麟老先生系沂水城人,原住沂城阳西街,后迁东关北头棘林子。郑老先生目不识丁,虽没文化,但极富革命热情,特别热诚兴学。他是沂水县辛亥革命的先躯,在山东省辛亥革命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郑老先生特别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在世时,每逢过旧历...
4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沂水县有三处书院,即闵仲书院(在韩旺东北闵仲山上,为沂水八景之一)、东皋书院(在县城东岭,现东皋公园中部)、沂兰书院(现沂源县织女洞以南)。这些书院为官办,有固定资产, 如学田、生息资金、庙田等。
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郑瑞麟老先生系沂水县人,原住城关阳西街,后迁东关北头棘林子。郑老先生目不识丁,虽没文化,但极富革命热情,特别热诚兴学。他是沂水县辛亥革命的先躯,在山东省辛亥革命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6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晚清,废科举兴学堂。当时,政治腐败,财力艰窘。除了少数官办学堂以外,还多方劝导与奖励地方士绅,独资或集资办学。私立学堂在当时起了一定的作用,尔后逐步过渡为区立、村立或几个村联立,学校逐步发展起来了。
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给周建镐以极大震动。当时,他看到清王朝闭关自守,腐败无能,国力惟艰,民不聊生。认为如不另寻富国他途,日后列强为祸,将会愈演愈烈。
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周瑞麟,字次丰,沂水县人。民国纪元前七年(1905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次年(1906年)即加入同盟会。有念祖国濒入危亡,辄绕室彷徨,仰天痛哭。翌岁(1907年)毕业返国,在本邑创立第一公学,为忌者所破坏。复偕同志立第二公学,藉作运动革命机...
9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时代: 不详
杨砚田(庸溪),男,杨宝林长子,曾参加共产党,以竹笑筱书店名义作沂水党的通讯联络点,后病死。
10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时代: 不详
杨润田(德晨),男,杨宝林次子,天津北洋大学土术系学生,因患肺结核病死,遗有一子。
1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教育
沂水第二公学是私立两等小学堂,高、初级各一个班,校址在“山西会馆”(俗称南会馆在沂水城茶庵街路东,今城关镇粮油管理所大院)校董周建镐、郭伯甫(南左泉人,文登文会馆毕业)、杨宝林、郑瑞麟,均系同盟会员。国文教员武汉阶(廩生,同盟会员)、算术教...
12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 类型: 政治事件
1914年正月,周瑞麟、郑瑞麟、高筱山、杨宝林四人被捕,递解济南入狱。
1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社会事件
1914年正月,周瑞麟、郑瑞麟、高筱山、杨宝林4人被捕,递解济南入狱。周等4人在狱中坚贞不屈,周瑞霖、郑瑞霖被判死刑,因各方营救,改判徒刑。7月20日,周瑞麟瘐死济南第一监狱,时年41岁。他那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一直为沂水各界所敬仰。
14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社会事件
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正月,他自出资金,自任校长,又办了第三公学(私立初等小学)。校址在沂水城里疙瘩庙子(今沂水服装厂西部),教员刘学矩(第二公学学生,同盟会员,西小河人);学生有张希周、高行恕等三十六人(该校于民国七年转为“城立第三国民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