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李建明” 相关
共 24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38年清明节前,日伪军在造甲城村搜捕共产党和八路军,杀害了冯振常、张二牛和冯秀贵。村民没有逃跑的,被绑在一起并遭到审查。日本兵发现了一个叫秃老五的人,将他砍头。张二牛因不知情而被打死,日本兵甚至挖出他的心脏作示众。冯秀贵不让鬼...
2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2年4月,冀东军分区青英部队开展了开辟新区的任务,其中乐善庄成为活动中心之一。然而,他们的抗日工作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导致村庄遭受扫荡和巡逻。1944年2月9日,日寇前来搜查共产党和八路军,抢掠财物并放火烧房。全村约200间...
3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4年秋,中捷道沽村发生了一起激烈的抗日事件。村民组织了路面破坏活动以阻止日伪军行动,激怒了敌人。日伪军对捷道沽村实施了刑讯和枪杀,还在中捷道沽村采取了恫吓威逼的手段,进行了大规模枪杀。6名年轻人被日本鬼子枪杀,3人当场死亡,...
4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4年9月24日,杨拨庄发生了悲惨的事件。日军和日伪军对村民展开了报复性讨伐,逼迫他们揭露参与破坏活动的民兵。几位民兵勇敢地坚守口供,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这起事件引起了人民的愤怒,激励他们继续进行破交活动。
5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4年南淮淀村在日伪军的报复行动中遭受烧毁的情况。文章提到,在日伪军要求交军粮并遭到拒绝后,敌人对村民进行了报复,烧毁了200多间民房和200多担粮食。村民尽力保护自己的房屋和生命,但仍有几十人受伤,甚至有人被熏死。在这次事件...
6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日本侵略时期中国的苦难和殖民地生活,包括强占土地、种植罂粟、日本药品作为侵华工具、逃离日本人的残害等情况。故事中涉及家庭的冒险和苦难,以及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7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宁河县岳龙村的一位女性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她自小生活在日寇扫荡的险恶环境中,但凭借坚定的抗日信念和机智灵活的行动,她积极参与了减租减息、雇工增资运动和掩护军用物资等抗日工作,为八路军提供了可靠情报和物资支持。她和其他妇女们一起做...
8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冀东抗战的历史背景和斗争经过,重点讲述了八路军和冀东人民武装的斗争以及在柳庄子据点一仗的经过。这场斗争打掉了日本人在宁河县强占农民土地,以战养战的计划,也打碎了宁河县“良民区”的招牌,展示了冀东子弟兵的英勇和战斗力。
9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于会昌是宁河县俵口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抗日斗争中牺牲。他是村里干农活的好把式,曾组织穷人争取生计。1945年,日伪军对村进行扫荡时,他为党员干部转移而牺牲。
10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敌人在苗庄伏击战中损失了一个加强连,决定疯狂报复。主人公被组织派往平西根据地学习,但他身上有严重的皮肤病,仍决心前往。他经历了艰难的旅途,听到了潘家峪大惨案的故事,决心为乡亲们报仇。在一次行进中,他迷失了方向,最终被交通员带回村子...
11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这是一位生于1922年的河北省任丘县人的亲身经历,他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正在田间工作,目睹了日寇侵华和国家危亡的情景。在地下党员郭开棣的动员下,他参加了抗日人民自卫军,并随军转战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多次战役。文章还详细描...
12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建明知青岁月的具体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报名下乡、插队落户、学干农活、锻炼成长等。
13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李建明在1974年1月12日毕业后,因家庭困难决定报名下乡,通过努力找到了一份临时工,并在下乡期间度过了一段艰苦但有意义的时光。
14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李建明作为第一批下乡知青前往淮淀公社的经历。作者在南淮淀村住宿,生活条件艰苦,但作者和同学们都准备了顺口溜,为后面艰辛的生活做思想准备。
15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李建明在下乡期间努力适应农村生活,社员们也尽力帮助她。作者与其他妇女一起请缨参加救援队伍,还穿上了牛皮大绑,在苇草中劳动。在艰苦的环境中,作者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对劳动的热爱,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和赞扬。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