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李延年” 相关
共 21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冯玉祥将军在黄县,一九三四年春夏之际,冯玉祥将军从泰山去蓬莱,他路经黄县城时,曾休息数日,下榻于城西关丁家花园。在黄县中学举行运动会的过程中,冯将军同随员曾前去观看比赛,并与运动员交谈。
2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追忆李延年李延年,字吉甫,1904年3月11日出生在乐安县(今广饶)大王桥村一个富裕的耕读家庭。6岁入本村私塾,14岁考入刘集村振华高小,17岁考入济南省立商业专门学校,20岁(1924年)经邓天一等人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
3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作者李仙洲与黄埔校友李延年的经历。其中包含:同入黄埔军校、一起参加东征、共同参加北伐、奉命入鲁,不了了之。
4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仙洲和李延年同入黄埔军校的经历。我们青年时代,正值军阀混战。张宗昌数十万军队入鲁,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也伸向山东,他们互相勾结,为所欲为,人民倍受其害。当时,我在长清县高等小学任体育教师,听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5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仙洲和李延年一起参加东征的经历。孙中山平定了商团叛乱,广东革命政权得到初步统一,但仍不稳定。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北上后,广东军阀陈炯明遂打起“救粤”的旗号,并自任“救粤军总司令”,准备率部大举进犯广州。面对严重威...
6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仙洲和李延年共同参加北伐的经历。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先生遗志;决定北伐。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典礼在北校场举行。参加誓师大会的有革命军、黄埔军校学生和广州各界军政要人、群众团体等数万人。
7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延年在蒋介石的眼里成了一个认真执行命令、有一定指挥才能的将才。
8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延年潼关御寇的事迹。1943年李延年调到西安国民党第一战区,任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李虽是一个长期反共的国民党军将领,但在1944年日本侵略军由洛阳西攻潼关战役中,却导演了一场抗敌御寇的壮举。那时笔者由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战术教官任内...
9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延年的生平事迹和抗日斗争情况。
10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延年为人和作风的几个片断。
11
知识出处: 槐荫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延年守潼关,李延年系山东广饶县人,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历任蒋介石嫡系部队团、旅、师、军长,1943年调到西安国民党第一战区任三十四集团总司令。李虽是一个长期反共的国民党将领,但在1944年日本大军由洛阳西进攻取潼关战役中,演出了一...
12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正文
黄埔军校第一期有三个山东籍的李姓学员——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他们先后都晋升为蒋军的兵团司令要职,都是国民党的中将衔著名将领,号称“山东三李”。其中,李仙洲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被我生俘,1988年10月在山东省政协常委任内病逝;李延年...
13
知识出处: 崂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勾结,把中国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仇恨、屈辱、义愤和自尊心交织在一起燃烧。中国人民面前只剩下自己起来奋斗的一条路。
1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1938年三四月间,在临沂与日本侵略军板垣师团作殊死战的五十九军,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旧部,芦沟桥事变时,由二十九军宋哲元部三十八师扩编的,军长张自忠将军。他治军严整,所以五十九军是一支守纪律、爱百姓、爱祖国的军队。“七七”事变后,曾参加北京...
1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伟大的战略决战中的第二个战役,是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军区部队,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内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鲁中南纵队于十一月六日白天包围了郯城,城内敌人,被全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