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抚州地区” 相关
共 1421 条 25 / 95
361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教师与学生
362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学堂负责人称监督,教师称教习。民国时期,分别改称校长和教员,并沿用至今。
363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中学平均每人月增资125.56,约升29.50%;至此,中学教师月工资最高为926元,一般为526元,最低为390元。
364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全区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有保送到师范院校脱产学习,组织参加函授学习,举办短训班等
365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全区各中学堂直接向社会招生,招收的学生均为秀才、童生,入学年龄无严格限制。到光绪末年,建昌中学堂、抚州中学堂学生的入学条件才逐渐达到壬寅、癸卯学制的要求,即入学学生具有小学堂毕业资格。
366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由地区教育局普教科负责,县(市)教育局教育股协助并监督,学校具体执行;初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由县(市)教育局教育股负责,报地区教育局普教科备案,学校具体执行。并对学籍档案的建立,学籍变更的申报审批等作出了规范性...
367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各中学堂除供给学生膳食、课本、文具外,还对考试成绩优异者,给予物质奖励。各地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先后在一些中学设立了奖学金。
368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全区中学毕业生的去向呈自由流动趋势,或升入高一级学校,或流向社会谋生,政府不作统一安排。
369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领导与管理
370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书院改学堂,全区2所中学堂由省督抚兼管。90年代起,全区中小学正副校长的任免、管理调配做法不一,有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有的由县委宣传部审批。
371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1998年下半年,全区中小学试行教师聘任制,由各县(市)教委对各校定编,委任校长作法人代表,由校长聘任副校长及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再由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
372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中学学校例介
373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临川中学的前身为1901年由兴鲁书院改办的抚州府立中学堂(初名普通学舍、抚郡中学堂),是全省最早创办的三所中学堂之一。
374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临川市一中创办于1955年秋,校址在临川市上顿渡镇,初名临川县初级中学。后改名临川县第一初级中学、临川县上顿渡中学、临川县中学、临川县上顿渡公社五七中学、临川县第一中学。
375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 类型: 正文
临川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78年,初名临川县二中,1995年更名临川市二中。校址在临川市上顿渡镇。1996年1月,经省验收,晋升为省重点中学,同时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