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御史” 相关
共 65 条 2 / 5
16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 时代: 北宋
相州安阳人韩琦,字稚圭,号赣叟,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第二人,累迁右司谏,为体量安抚使,缓赋调,逐贪吏,汰冗役,活饥民九十万,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与范仲淹久在兵间,名重一时,天下称韩范。其时,韩琦官枢密副使,素爱...
17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 时代: 北宋
朱绂,字君,大约生于仁宗明道至庆历年间(1032—1048),仙游县孝仁里(今赖店镇)乌墩人。绂之先祖玑,字仲斋,行一,居光州固始县朱皋镇,系唐户部尚书光启长子,幼则志尚恢博,不愿以荫补官,笃攻举业,擢懿宗咸通十年(869)归仁绍榜进士,官...
18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 时代: 北宋
陈次升,字当时,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甲申九月癸酉日甲寅时生,仙游县善化里山山寻人。次升祖父陈画,官朝议大夫,画传子云从,以子次升贵,赠正议大夫。云从传子五:次颜、次龙(后改名宠),次升、次宗、次礼。兄弟读书“日知其所不足,月无忘其所能...
19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 时代: 南宋
郑寅,字子敬,号肯亭,生年不详。寅之生父侨,字惠叔,号回溪,宋绍熙二年(1132)生于游洋浔阳,(按:新编郑氏《南湖世泽》作“兴化县上塘人”)后徙莆郡城东,自是子孙遂为莆人。侨为唐右散骑常侍兼御史积之后,廷芳族孙也。父宋僖,赠太师祁国公。其...
20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 时代:
嘉靖三年(1524)春,莆阳黄石塘尾人马明衡,字子莘,号师山,正德九年(1514)擢唐皋榜进士,授太常博士,今年甫为御史,与淛同官,淛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先是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死,无子嗣,立其弟朱厚熜为世宗,尊孝宗皇后张氏为“昭圣慈...
21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 时代: 北宋
方轸,字叔载,生卒年不详,莆阳城关方巷人。轸其曾祖父慎言,字应之,为六桂之父廷范第五子礼部郎中仁载孙。真宗咸平三年(1000),莆阳举子方仪、方慎言、陈甲、刘若虚赴京应省试,及慎言再赴殿试,其时仁宗尚为皇太子,年幼,因见慎言所用试砚,喜之。...
22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 时代: 南宋
汉州绵竹人张浚(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政和八年(1118),浚擢王昂榜进士。建炎元年(1127)官殿中侍御史,尹和靖向浚举荐宋卿。浚有远志,充集英殿修撰,知元兴府。未几,留为礼部侍郎。建炎二年(1128)十二月,戊寅,礼部侍郎张浚兼御营使...
23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 时代: 北宋
陈峤(825-899),字延封,号景山。唐宝历元年(825)乙巳生,清源郡仙游县折桂里(今榜头镇)后坂村人。唐藏书家。峤“龆龀好学,弱冠能文。”与高阳许龟图、江夏黄彦修友善,同聚北岩精舍苦学达五年。后许、黄西去,峤复居北平山,两地穴管守之榻...
24
知识出处: 走进梅妃故里 | 时代: 不详
江春霖(1855—1918),号杏村,莆田梅阳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入翰林,任监察御史,先后弹劾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人,被誉为清朝第一御史。工诗联,精书法,为近现代著名书法家。
25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 时代:
林诚,字贵实,号井庵,明景泰四年(1453) 举人,天顺八年(1464) 进士,官广东道监察御史
26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 时代: 不详
方熙从侄孙方万策,万历十年(1582)举人,次年登进士第,官云南道监察御史,立朝耿直,转广东右参议归。周秦时,御史亦称柱下史,以故,万历间,拱辰门内为万策立坊曰“柱史宪臣”。柱史宪臣坊为石构,四柱、三间、五楼。
27
知识出处: 艾轩先生文集 | 时代:
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晚号云庄,明兴化府莆田县(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弘治元年(1488),升任...
28
知识出处: 艾轩先生文集 | 时代: 北宋
林大鼐(一作大鼎),字梅卿,宋兴化军莆田县(今属福建)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历任秘书省校勘书籍官、太常寺簿兼尚书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权吏部尚书等。后为秦桧所忌,出知泉州,卒于任。著有《铁砚文集》《莆阳风物赋》...
29
知识出处: 艾轩先生文集 | 时代: 北宋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1086)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
30
知识出处: 艾轩先生文集 | 时代: 汉代
张汤(?—前115),汉杜县(在今陕西西安)人。历任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