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190
人物姓名: 朱绂
人物异名: 字:君贶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051.pdf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032年
卒年: 1048年
籍贯: 仙游县孝仁里乌墩

传略

朱绂,字君,大约生于仁宗明道至庆历年间(1032—1048),仙游县孝仁里(今赖店镇)乌墩人。绂之先祖玑,字仲斋,行一,居光州固始县朱皋镇,系唐户部尚书光启长子,幼则志尚恢博,不愿以荫补官,笃攻举业,擢懿宗咸通十年(869)归仁绍榜进士,官会稽椽。乾宁六年(879)迁古田令,悦莆阳水南山明水秀,致仕,遂卜筑小黾屿(黄石镇井铺村),揖壶峤之左家焉,为朱氏琳井世系入莆始祖。玑传子无苟,后唐同光元年(923),以父荫补永嘉县主簿,累官太中大夫。无苟传子汉,字朝宗,官慈溪令。汉传子琲,徙居仙游乌墩,其为人恬淡有识鉴,无意科名,琲传子荣,以孝闻。荣传子端,和厚待人,课子读书,以清节闻,士论重之。端传二子,长曰绂、次曰綖(按:《莆田朱氏通谱》载:端公生二子,绂、綖。綖,字君与、端公次子;而《重刊兴化府志》则云:“兄綖,字君与,元祐六年(1091)特科,终漳州司户”)。端卒,以子贵,赠朝议大夫。 朱绂幼诵群书,轻视荣利,性乐施与,人感其惠。英宗治平四年(1067),绂赴京应试,擢许安世榜进士。元祐二年(1087),御史中丞李常、孙觉、吏部尚书陆佃、中书舍人、实录院修撰曾肇列荐,授绂王宫大小学教授,寻外除。 绍圣元年(1094)四月壬戌,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专权擅命,与御史中丞安惇、户部尚书蔡京、国史院修撰兼知院事蔡卞附会为奸,屡兴大狱,天下疾怨,为二惇二蔡之谣。章惇欲置元祐诸君子于死地,力贬司马光等,又籍文彦博以下三十二人,悉窜岭表。绂被旨召对,向哲宗提出“正心、诚意、知人、安民”之说。其于圣贤、天德、王道之学,殆亦有以窥其门径矣。朱绂之学识如此,故其立朝也皆正色谠言,无所顾忌。《诗》所谓“邦之司直”,其庶几乎?上嘉纳,除诸王宫侍讲,再迁绂翊善(官名,宋时置王府赞读、翊善、直讲各一员)。 元符元年(1098),绂除都官员外郎,其时孟后既废,章惇与内侍郝随、刘友端勾结,请妃刘氏正位中宫,会妃生子,哲宗大喜,遂立刘妃为皇后。及召邹浩为谏官,安惇言:“浩若复用,虑彰先帝之失。”哲宗曰:“立后,大事也。中丞不言而浩独敢言之,何为不可复用!”惇惧而退。右正言邹浩疏论贤妃刘氏不当立为皇后,曰:“今竟立之,岂不上累圣德?臣观白麻所言,不过称其有子,及引永平、祥符事以为证。臣请论其所以然。若曰有子可以为后,则永平贵人未尝有子,所以立者,以德冠后宫故也;祥符德妃亦未尝有子,所以立者,以钟英甲族故也。又况贵人实马授之女,德妃无废后之嫌,迥与今日事体不同。”章惇入对极诋浩狂妄,除名,新州羁管。邹浩居官清廉,“得官不欣,失位不恨。”今日贬窜,上有慈母年迈,家贫无以继,绂率亲旧出金赆行,上闻之,悉下台鞠治,以绂赆金特厚,追一官勒停。 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登极初政,虚心纳谏,海内想望,庶几庆历之治。以藩邸旧臣召赴阙,绂累迁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在后省凡四月,论驳无虚日。政府遣人谕意曰:“上眷待如此,不日当在此地。”绂不为动。其时韩忠彦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曾布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两人近登宰辅,独擅国权,轻视同僚,威福由已。时名臣范仲淹第三子范纯礼,累迁给事中,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中书舍人吕希纯、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张舜民四人遭贬屏出于外,悉为论列。朝廷传旨:后苑作所奏审山园陵支过钱帛,更不供报户部。绂疏曰:“户部主财赋出入,岂宜有不预闻。” 当时,吏部更换调动官吏频繁,殿中侍御史陈师锡,上疏为故相司马光讼冤,又论蔡京等为国之深患,请逐之于外,被出知颖、庐、滑三州。台谏吴伯举自苏移滑,绂谓“监司郡守宜谨择久任,不宜数易。”少尹马涓居官剔蠹植良,以循吏称,因忤怒蔡京而被贬(按:马涓名列元祐党人而被免官禁锢,永不叙用)。绂上疏力救:“涓任台官,兼进士第一人(涓为元祐六年辛未科状元),无他过犯,送部(吏部)非朝廷崇重台官之体。” 六月甲辰,右司谏江公望疏云:“陛下临御以来,易三言官,逐七谏臣。今右司谏祐(陈祐)言宰相过失,自其职也,岂可便谓有它意哉!”时内苑稍畜珍禽奇兽,公望为言非初政所宜,徽宗曰:“已纵遣之矣。”唯一白鹇,畜之久,徽宗以拄杖逐之,终不肯去,乃刻公望姓名于杖头以识其谏。蔡王府狱兴,有司捕逮,株连甚众,会蔡王似府史相告,公望有不逊语,连及于王,公望乞勿以无根之言加诸至亲(家属),论列颇切,遂罢知淮阳军。绂力劝徽宗收回成命,封还制书,仗义执言:“公望杜塞间隙,以全陛下之恩,今若以言罪之,虽笃信不惑之士,亦不敢以直道自任,况非其人邪!”论驳再三,绂以是忤蔡京,贬寿州知州。 崇宁元年(1102),徽宗思念朱绂忠耿敢言,进宝文阁待制,真定府路安抚使。二年(1103),蔡京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阴托绍述之柄,箝制天子。九月已亥,立党人碑于端礼门,籍元符未上书人,分邪、正等黜陟之。御史中丞石豫力肆诋诬朱绂,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入元祐党籍。其时江公望责授衡州司马,永州安置;邹浩除名勒停。 崇宁五年(1106),正月乙巳,以星变,避殿,减膳。诏中外臣僚,并许直言朝政阙失,凡逮党籍者悉蒙湔洗,绂起知福州。夏四月丁丑,臣僚言:“知江宁府徐勣、知虔州郭知章、知漳州陈次升、知福州朱绂,是四人者,皆元祐邪党,今任以牧守,尚典方面,非所以明是非,示好恶也。”于是诏勣等各予祠。 大观元年(1107)正月甲午,中太一宫使、魏国公蔡京,复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绂廉勤方严,指陈时政,竭力指斥蔡京睥睨社稷,内怀不道,专以绍述之说为自谋之计。绂书责京曰:“彼为绍述之议者,岂毫发为朝廷计?特借是固宠位,复恩仇尔。自公秉政,中外属望,今乃持之益坚,行之益峻,是知有私恩,不知有国恩;知肆情得意,取快于一时,不知其祸于异日,为可畏也。”京得书大怒,始力谋所以去绂者,台官谕意,始抉其细故,并以合党监察御史王回(仙游人)、缔交右正言邹浩治其罪,绂依旧落职,提举洞霄宫。 二月乙亥,绂卒于家中,墓葬筑孝仁里香山之麓。(按:此墓今存,位于仙游赖店玉墩村北。墓用宋砖砌筑,“凤”字形,碑刻“宋少保朱绂公之墓”。)绂之侄朱寘(亦名置、綖子),元丰二年(1079)擢时彦榜进士。元符三年(1100)官秘书丞,以绂入元祐党籍,遭株连,併罢免。直到政和六年(1116),始起知南雄州。绂子宗,字成德,以父任,授长社尉,改秩,有荐于朝者,累除太府卿。朱宗与太师蔡京同为仙游人,京持国柄逾二纪,宗未尝登其门。宗累官朝散大夫,有父风,累赠中散大夫。绂孙元飞,字希实,累官至福州通判。元飞任官三十载,不置一产业,所得俸即购买书籍,每部三本,分遗其三子苦读,“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元飞致仕,所居筑“归乐堂”,其与大儒朱熹因通族亲,素来友善,文公尝为“归乐堂”作记。 南宋高宗建炎间(1127—1130),朝廷为朱绂平反,始复旧职,追封绂为左朝请大夫,赠少保。俗云:“贤者不悲其身死,而忧其国之衰。”朱绂一寸丹心图报国,“圣人不利已,忧济在元元(百姓)。”其生平事迹可见《宋史翼》卷三、《未轩文集补遗》卷下《郡志列传论》、《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九、《莆阳文献》列传十一、《闽书》卷之一百十三、《续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九、《福建通志》卷四十八、《莆阳朱氏通谱》、《莆田市志》卷四十四、《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进士
职位
中丞李常
职位
孙觉
职位
尚书陆佃
职位
中书舍人
职位
学士
职位
教授
职位
大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