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广昌” 相关
共 247 条 2 / 17
1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内容是对广昌县的镇的介绍
1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旴江镇是县属首镇,以其地处吁江岸边而得名。建县以来,历代设治于此。今为中共广昌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镇区位于县境中部,东邻长桥、尖峰二乡,南东紧靠赤水镇、新安乡,西界翠雷山垦殖场,北接甘竹镇。全镇被旴江中分为...
1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几为空白,1939年(民国28年)仅有手工业21家。建国后,工业发展迅速,1990年,镇区工业有化工厂、机耕船厂、纺织器材厂、建材厂、制革厂、印刷厂、酒厂、汽车大修厂、麻纺厂等9家县属工厂和镇办纺织印染厂、玻璃厂、童鞋厂、罐头厂、农机...
19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城市道路建设新中国成立前,街道里巷弯曲狭窄;除大街、横街两条街道于1944年(民国33年)进行扩宽,铺上砂石,路面较为平坦外,其他道路均为泥沙结构。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兴建解放路、建设路、吁江路、团结路等6条新街,加上原有的2街、18巷,现已...
2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镇为全县水陆交通之枢纽。吁江穿城而过,春汛时期,竹筏可通抚州。陆路交通线有广(昌)——建(宁)、广(昌)——苦(竹)、城(南)——于(都)、广(昌)——瑞(金)、广(昌)——石(城)诸线。外通南昌、抚州、鹰潭、赣州、石城以及福建省建宁、宁...
2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旴江镇是全县文教卫生中心。清末,仅有一座吁源书院,学生很少。民国期间,镇上设有小学2所,初级中学1所(附设1个简易师范班),在校学生仅500人。现镇区有完全中学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4所,村小14所...
2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夕,旴江镇区店房多属“前店后屋”。仅有商铺49家,市容萧条,生意冷落。逢墟日中为市,入夜则全城寂静。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商业日益繁荣,特别是1979年城乡经济改革以来,商业网点迅速发展,形成全民、集体、个体商业经济并存的局面...
2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县城房屋多以平房为主。最高房仅为县立中学的两层教学楼。建国后,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的建设日益发展。50年代起,首建县政府办公楼、人民银行大楼和工人俱乐部。60年代初,先后建造县委三层办公大楼、广昌中学教学大楼、百货公司仓库和20...
2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盱江镇,山川毓秀,人杰地灵。七百年来,名哲辈出,被列入《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名人,有宋代广东提刑何坦;元代文学家揭佑民;明代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文学家何乔新,画家何乔福,文学家何涛、何源、刘文卿、曾梧;清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军事著作家...
2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东郊的明建大觉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昌古城墙,今尚存明建宣化门一座及长约两百米城墙一段。清水村沙子岭的邱家祠为毛泽东1931年(民国20年)旧居,是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北门村的乌石岗,四周绝壁,直立如削,势若云屯,春时云气回旋,古称“乌...
2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古称银溪,亦称白水,取吁水流经此处,“清澈如银,眉须可鉴”之意。此后,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至民国年间,曾称白水驿、白水寨、白水圩、白水镇。位于县境中南部,东与尖峰、塘坊二乡相连,南与杨溪乡、高虎脑乡毗邻,西与头陂乡、新安乡紧靠,北...
2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南丰乡之天井里、新坊里和千金里的一部分,有村25个。1949年(民国38年),有村33个。
2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镇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兴城乡之新兴里、仁寿里和安上里,有村42个。1949年(民国-38年),有村44个。
29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23
3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卷讲述广昌县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结构及同期政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