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8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乡
分类号: K921/927
页数: 13
页码: 38
摘要: 123
关键词: 乡镇 广昌

内容

第一节千善乡原名迁善,唐时,因村前有古廊极乐寺,乡民多信佛从善,故据《易·益》“君子见善则迁”之意,取村名迁善。清末省写为千善。
  千善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边陲。东、北两面毗邻南丰县,南连长桥、水南乡,南接甘竹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千善圩距县城33公里。1949年(民国38年),属龙泉乡。新中国建立后,初名千善乡,1950年设千善、盖竹、高洲、大砾4乡,1956年合并为千善乡。1958年为高洲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千善公社,次年复称高洲公社。1968年撤销,双港、村头2大队并入长桥公社,千善、高洲、盖竹、大碌、上堡大队划属甘竹公社。1972年原划入甘竹公社的5个大队组成千善公社。1984年更为今名。现辖千善、盖竹、上堡、高洲、大砾5行政村,55村民小组,77自然村,1253户,56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人。均汉族。
  境内四面环山,中呈丘陵小盆地,主河千善港发源于盖竹,自北向西南流入甘竹乡大嵊村汇入吁江,全长14公里。有小(二)型水库1座,储水25万立方米,水塘75口,提水工程11处,机耕排灌9站,有效灌溉面积57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36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8440市亩,机耕面积4600市亩,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35万公斤增至1984年的491.5万公斤,增长241.8%;市亩产由1949年的150公斤增至1984年的648.5公斤,亩产翻了3.32倍。1979年曾以高产单位而出席全国农业先进代表大会,获国务院的嘉奖。
  干善乡原来工业落后,交通闭塞,农家以竹筋照明,礁臼舂米。70年代起,乡办工业和交通事业发展较快。现有电站4座,年发电量8.1万度,还有乡办、村办的农机厂、砖瓦厂等8家,工业总产值22.4万元。长(桥)千(善)公路贯通3行政村,县城每日有载客汽车开进,另有村道13条,村村可通汽车。
  至1990年,全乡累计公私建房15.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24.20平方米。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
  红军长征老干部、沈阳军区81875部队副政委周福生是乡内高洲村人。
  附:自然村村名全乡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全属天授乡迁善里,共有7自然村。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8个。1990年末全乡有高庄上、土龚坑、饶家上堡、德恩、油家陂、长窠、塘口、饶家窠、古坊、罗家窠、排上、元上、相见岭、下饶、河背、盖竹、胡元、大煅、堆上、西山、广南亭、小麻、破下、回头、营前、株树窠、龙坑头、叶坑、郭窠、坛石、金斗窠、游知府、竹子篓、王家山、上堡、西坑、罗家边、安源、窑下排、柏秤煅、王泥塘、张王排、东排、西排、小坪岭、高洲、王古岭、郭公山、南塘、上高街、下坪、凤凰、港背、南村下堡、南村上堡、油源、石上、中窠、杨家排、徐家排、南源、大砾、程家、外堡、仙鹤坑、祖山前、南坑、什坑、罗家、桃树坑、蔡家、小〓、孙坊、下湾、石门、雀际、吴家等77自然村。
  第二节水南圩乡乡名水南圩,因茶园、马茨二水在村南汇合而得名。全乡位于县境东部,东毗南丰县傅坊乡和福建省建宁县里心乡,南邻尖峰乡,西连长桥乡,北界千善乡,总面积63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水南圩距县城22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夕属龙泉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水南乡,1950年设水南、官溪、陈庄3乡,1953年划为张坊、水南、陈庄、官溪4乡,1956年合并为水南、张坊2乡,1958年为水南公社,1968年并入长桥公社,1972年恢复。1984年6月更为今名。现辖水南、官溪、张坊、大庄下、陈庄5行政村,54村民小组,61自然村,1179户,53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4人。均汉族。
  水南圩乡地处赣闽边界,峰峦层叠,形势险峻。山地占95%,无平原。主河北有长桥港,境内流长14公里,南有水南港,流长10公里。建有水利工程55处,有效灌溉面积38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2100市亩。
  全乡耕地面积8248市亩,机耕面积300市亩。工业较为落后,仅建有小电站9个,年发电量7.17万度,尚有些小型砖瓦厂等乡办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有较大发展。1958年起陆续兴建了县社和社队公路,全乡5行政村均可通汽车。1973年赣闽省际交通要道广(昌)建(宁)公路通车后,交通更为称便。
  至1990年,全乡累计新建住房16.53万平方米,人均住宅27.O平方米。
  乡内文物胜迹有:宋代马茨街银场和竹坑村附近的冶铜场遗址;还有水南圩的刘家祠,是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同志率红军经此攻打建宁时,召开总前委谈话会会址。均为县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圩原仅有一条横街,1973年起扩建新街一条,商贾众多,市面较盛。
  附:自然村村名全乡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天授乡的迁善里。有自然村8个。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9个。1990年末有大嵊、邱家、严荣、瑶前、刘家湾、胡家、大坪头、石陂下、排上、庆高山、方村、胡安、丁坑、马茨街、南坑、胡竹窠、官溪、大煅、竹家芬、沙排、黎家圳、三尾咀、溪岭、郭背、石枧、肖家山、郭家岭、易坑、沙背、苦竹、排下、下熊、江家、下廖、太子岭、张坊、竹坑、凉山岽、大庄下、黎家源、董家坪、杨家岭、石乐场、李家、里堡、将军咀、鄢家、外堡、古家陂、张园、茶园、嶂下、上余、下余、新圳、刘家山、陈仔坑、戈家山、陈家咀、陈庄、鲁家咀等自然村61个。
  第三节长桥乡长桥乡据史载,原名烂泥洲,因地处二溪交汇之处,且架有36节木桥,故名长桥。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邻水南乡,南连尖峰乡,西毗沿江乡,北接千善、甘竹二乡,总面积74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长桥圩距县城12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夕属龙泉乡。新中国成立后,初属长桥区,1950年设长桥、株市、上凡三乡,1956年合并为长桥乡。1958年成立长桥人民公社,1968年水南公社的全境(水南、张坊2个大队)和高洲公社的双港大队并入,1972年原水南公社辖地复行划出。1984年更为今名。现辖长桥、双港、村头、中堡、上凡、株市6行政村,79村民小组,105自然村,1738户,78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人,均为汉族。
  境内四周环山,中呈丘陵盆地。主河长桥港横贯东西,流程约13公里。建有水利工程76处,其中小(二)型水库2座,提水工程3处,机排灌站2个,水泵站1个,有效灌溉面积83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77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11202市亩。
  长桥乡清代以来,仅有手工业生产的夏布,以色泽洁白、质地细密而久负盛名,远销福建。1958年工业生产开始兴起,现有小水电站10座,年发电91万度,还有农机、砖瓦、片石等工厂。
  交通事业发展较快。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山道崎岖,陆路均以独轮小车为主要交通工具。1958年起,陆续兴建公路,相继建成长(桥)尖(峰)和长(桥)千(善)公路。1973年,横穿境内东西的广(昌)建(宁)国防公路通车后,交通更为便利,目前各行政村,均通公路。
  新中国成立前,有住房面积6.35万平方米。1990年,累计建新房9.5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7.30平方米。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
  附:自然村村名全境于清代同治六年(1868年)分属天授乡的吴游里和迁善里,有自然村24个。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27个。1990年末有上堡、后官、排上、小湾、下堡、黎坊、黄泥、观山、外含田、赖家湾、石田、下家、里含田、上山、和木窠、炉家井、聂田、郑家湾、窑前排、下庄、双树排、珠港、龙会山、对牛嵊、株市坪、棋盘丘、徐坊、楼下山、竹林下、桐车煅、杨麻、老虎坑、九龙排、王家边、大中司、饶源、井塘湾、宋家湾、石头排、子竹山、鹅公排、砾下、金坑、油畲、嵊头、里河、南庄、村头、里坑、寨上、长圳、化坊、蟹眼、下山窠、陈炕头、大坪头、下庙、罗安堡、黄土窠、田西、张家、立山、排上、黄家中、将军坪、牛栏窠、下中堡、彭家山、里峰、水角上、科头、店背、孙家排、塘源、高排、上中堡、下埠、山陂坑、下家山、香花湾、大排、黄金井、大煅、仓上嵊、胡家、草塘、毛家窠、杨背、曾家、神安、西排、吉田、多排、樟木山、大坑、砾上、杨树窠、河脑上、店上、长岭、塘尾、赖坊、黄峰径、三街村、包岭等105自然村。
  第四节尖峰乡境内月池村后山峰突兀,脊顶尖陡,且似“黄蜂吊薮”,故名尖峰。位于县境东部,东邻福建省建宁县之客坊乡,南界塘坊乡,西连赤水、沿江二乡,北接水南、长桥二乡,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为广昌县面积最大的乡。乡政府所在地尖峰圩距县城28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夕为观峰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为尖峰乡,属长桥区。1950年设东山、包坊、劳田、营前、营上、下湖、新建7乡。1958年成立尖峰、观前、营前3公社,1961年为尖峰、营前2公社,1962年又合并为尖峰公社,1984年更为今名。现辖黄坊、小坑、沙背、观前、东山、东坪、源头、新建、东营、营前、双湖、包坊12行政村,156村民小组,186自然村,3699户,173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2人。均汉族。
  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层叠,其间沟壑纵横,关隘众多,如茱萸隘、耳珠峰、打鼓寨等,坡陡路曲,甚为险峻。有海拨500米以上的高山25座,山地面积占总面积96%。主河有二:一曰尖峰港,二曰营前港,境内流程分别为26里和12公里。至1984年,已建有水利工程185座,其中提水工程3处,堤防工程8条,机械排灌14站,水轮泵2站,有效灌溉面积1.38万市亩,旱涝保收面积1.2万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21696市亩,主产水稻。林业中油茶为本乡特产,年产茶油约5万公斤,素有“广昌油库”之美喻。茶坪村的花榈木(俗名红豆树)系珍贵植物之一。沙背村有一株生长400余年的古杉,高29米,围径1.55米,其势犹如巨掌撑天,被誉为江西省的“杉树大王”。
  工厂有农机站、篾席厂、香菇厂、活性炭厂等5家;有电站18座,年发电量16.7万度。竹席编织为历史传统产品,工艺精细,久负盛名,畅销于省内外市场。.1978年编制的龙凤竹席曾参加北京、广州全国展销会,获得外商的赞美。
  尖(峰)长(桥)公路接上广(昌)建(宁)公路干线。境内各村均通汽车。
  1990年,全乡累计建房18.02万平方米,人均住房9.10平方米。
  现有初级中学1所。
  乡内老街的廖家祠系尖峰红军游击队队部驻地。1932年(民国21年)7月,尖峰游击队在队长邓老四的指挥下,曾以阻击国民党军队许克祥部的先遣队追寻,胜利完成掩护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总部过境任务,被称为“铁的游击队”。小街的胡家祠、余家祠为毛泽东、朱德旧居。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廖鼎祥是该乡双湖村中屋下人。原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周柏龄是该乡东山村人。
  附:自然村村名全境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天授乡吴游里,有自然村23个。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28个。1990年末有斗口、双莲窠、石背(排仔下、井尾、陈家)、乌石背、涂家湾、皮子丘、上廖湾、窠口、大塘背、喜家园、夏家田、曾家庄、东边排、黄土岭、里白马洞、外白马洞、塘窝仔、石板坑、半山、龙端嵊、栏山、杉山洞、茅山、石薮、窑嵊、野坑、黄坊、危家湾、九斗、排下、寨下坑、里坑、汪咀头、何家山、苦竹坑、上坑、隔背山、南源、葛荇排、大窠、独尾、杨家畲、塘窝、大坪山、淇山、中堡、黄家石、冷浆、坑尾、桐家山、上〓、〓下、方田排、党坑、马尾砾、大坑、合港、大排、滑石、岭脚下、吕家、龙法背、鹅公丘、横嵊、茶坪、竹马坑、沙背、严洋、大塘、西坑、格边、南桥坑、劳田、里坑、石〓下、坳背、黄茅田、窑下、石户坑、银缸坑、竹坑、郭下排、胡家塘、东坪、上山、下山、葶窠、易源、大煅、胡村砾、连塘、法下、上巴溪、下巴溪、上〓、王家店、孔家窠、嶂上、芹香、芋坑、曾家山、沄仔窠、砾下、隔边、高〓坑、砾上、蜈蚣煅、沙罗上、金竹坪、丁家岭、龙窟、何家石笼、新屋角、余家堡、王家窠、新打石窠、老打石窠、学堂湾、桥头排、观前、白马岭、新屋下、下坊、田心、黄泥煅、小洋背、梭罗窠、营下、猫眉脑、谢家窠、王家、茶园、余家排、陂肚、营水、水南煅、耙头嵊、杨家坳、掘口、塘湾、老屋下、沙背、高马坑、下里坑、营前、王石塘、胡竹坑、西湖、椒树下、湖竹、官田上、围下、彭田湾、窑下、虎尾、柴坑、白马煅、包坊、高茶窠、白沙源、上排、里堡、外堡、上庄、包家窠、姑山、茶窠、沙背、排仔上、龙头坑、下湖、油榨背、中屋下、溪南、下江家、郭上、株树背、石子上、大塘背、横塘背、邱家畲、蒋家、连家坑、早禾坪、青山下等自然村186个。
  第五节塘坊乡原名金井村,以唐姓居此改名唐坊堡,后取其带土生根,千秋繁衍之意,遂称塘坊。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福建省建宁、宁化2县,南界石城县,西毗杨溪乡,北接尖峰、大株2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塘坊村距县城46公里。建国前夕属株溪乡。建国后初属白水区大株乡,1950年设塘坊、张坊、熊坊3乡,属尖峰区。1951年改属大株乡,1953年增设溪田、陈坊2乡,1956年设溪田、塘坊2乡,改属赤水区。1958年成立塘坊公社,9月大株公社并入,1961年分为大株、塘坊2公社,1968年又合称塘坊公社。1984年6月复分大株、塘坊2乡,析出新溪、北坑、新民、横山、大株、官庄、视坑7大队归属大株公社,并改今名。现辖村里、张坊、溪田、熊坊、田腰、池源、李庄、塘坊8行政村,77村民小组,113自然村,2065户,90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0人。均汉族。
  境内四周群峰壁立,千嶂叠叠,自古以来即为赣闽交通孔道,素有“入闽咽喉”之称,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境内山地占总面积9696。海拔500~1200米以上的高山8座,牙梳山向西伸出的牛牯岽,主峰海拔1252米,为全县最高点。主干河塘坊港源自牛牯岽,自东南向西北流,至赤水乡清潭村的石咀头注入吁江,境内流程22公里。建有小(二)型水库1座,水塘40口,引水工程336处,提水工程3处,电力排灌3站,水轮泵4站,有效灌溉面积76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5500市亩。
  全乡耕地面积9745市亩。主产水稻,70年代发展柑桔,近几年塘坊西瓜颇有名声,年销售逾1万公斤。养畜业生产历史悠久,所产之黑猪,因具有皮薄、肉嫩、耐粗饲的特点,为我省优良猪种之一。乡民素有饲养母猪的习惯,向为全县仔猪供应基地,1984年户均养猪0.5头。
  乡办工业中,除建有电站5个,年发电量23万度外,还有农机站、造纸厂、蚊香厂等17个。
  该乡境内山高岭峻,路窄林深,建国前仅有几条鹅卵石砌就的山间小径通往四邻,石径羊肠,盘旋曲折,平民百姓,投足为艰。建国后新修公路4条,机耕道3条,村村可通汽车。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1990年止,全乡公私建房14.5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8.06平方米。
  境内著名胜地望军山,突兀万刃,巍峨耸立,中有岩洞,或似佛像,或似狮龟猿鹤,千形百态,不胜观赏。山顶建有鹅嵊庵,南宋文学家、枢相邑人陈宗礼曾匾其门堂,今题刻犹存,为僻地一绝。
  附:自然村村名全境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南丰乡长上里。有自然村6个。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18个。1990年底境内有高坑、窑前塅、窑下、陈坊、大丘坝、豹虎嵊、下村、冷水、罗家庄、下古岭、上古岭、塘坊圩、亭仔下、嶂下、新塘、老屋下、外庄、里坑、砾上、唐家里庄、江家、石子庙、下官庄、川龙窠、官田、芹菜湖、决坪、葫芦石、石坑、长窠、楮树窠、上官庄、大岩、垄西堂、晒禾场、樟树下、广居前、河滩上、桃林庄、井溪、琵琶口、大湖山、马头嵊、淇口、横嵊、鲤鱼丘、尖脊嵊、高坪头、鹅公脑、中煅、蜈蚣嵊、竹山下、新屋下、中屋下、上窠、谢家、罗家庄、岭下、熊坊、井头背、付犁丘、阴山下、枫窠、池家桥、长竹城、野猪坑、大坪头、东坑山、鸭仔岭、浪塘嵊、中村、梨树排、桃树窠、村头排、沙窠、圆山、寨上、丝茅排、船坑、塘坊坝上、谢湖排、曾家湾、汪家排、镜里、百纳丘、肖家、中高嵊、上高嵊、陂树坑、焦畲、黄竹煅、东边排、边丘、横煅、焦坑、小坝、李家、矮坪煅、草〓爬山、界下山、冯家、金家地、中煅、清明寺、楼子上、李庄、叶家、叶家老屋下、山下、朱石背、塘下山、塘背脑、竹麻塘等自然村113个。
  第六节大株乡该乡古时以该地野葛茂盛,名葛坊村。后葛荇枯死,遂以村东侧大株树为名,称大株。位于县境东南部,处赣闽两省交界的武夷山脉中段西侧。东邻福建省建宁县客坊乡,南与塘坊乡毗连,西接杨溪乡,北与尖峰乡相依,西北与赤水乡紧靠,总面积66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大株村距县城40.5公里。建国前夕属株溪乡。建国后,初大株乡属白水区。1950年分设北坑乡、大株乡,隶属尖峰乡。1951年设新民、大株2乡,属大株区。1956年改属赤水区。1958年8月成立大株人民公社,9月并入塘坊公社,1961年复分为大株公社,1968年再次合入塘坊公社。1984年6月从塘坊公社析出,称大株乡。现辖新溪、北坑、新民、横山、大株、官庄、视坑7行政村,66村民小组,1630户,72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6人。
  主河大株港北流至赤水乡石咀头村入吁江,境内流长逾10公里。建有水利工程427处,其中水塘125口,引水工程300处,堤防工程2条,机械排灌1站,电力排灌1站。有效灌溉面积54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46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8110市亩。
  地方工业有电站1座,年发电量59万度。还有萤石矿、砖瓦厂、榨油厂、碾米厂、鞭炮厂等22个工厂(场)。1984年工业总产值25万元。其中萤石矿开采于1973年8月,年产量二千余吨。
  建国后,新修的广(昌)塘(坊)公路经过这里。全乡有半数行政村可通汽车或拖拉机。
  圩市街道为条石路面,至1990年止,全乡有住房11.9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4.60平方米。
  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的营下村,系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民族英雄岳飞手书“墨庄”木匾处。现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自然村村名境内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南丰乡长上里,有村4个。1949.年(民国38年)有村7个。1990年末有刘家、高家、坪脑嵊、吴家、长岭、王家、砾石、余家、上砾石、煅背、袁家、丰火屋、上横山、杨家田、罗家、高排、下横山、桥煅、上砾下、鉴里、港背、马安石、石子岭、山前排、鱼法、下碌下、焦林坑、陈家:高嵊、营下、上排、店下、杨坑、青山下、水西排、店目前、芒东坑、枧坑、陈甫庄、苦竹坑、刘家下村、江坳、金盆嵊、李家田、伏斗、里庄等自然村46个。
  第七节杨溪乡位于县境南部,东接塘坊乡,南界石城县木兰乡,西连驿前乡、高虎脑乡,北邻赤水乡,总面积69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下模村距县城35公里。建国前夕属株溪乡。建国后,初属白水区模溪乡,1950年分设桂模、杨溪、江背3乡,属驿前区。1951年改属大株区,1953年分属大株区塘角乡、东坑乡和驿前区江背乡。1956年下模、东坑、高排、杨溪4村组成杨溪乡,下模、江背2村并入贯桥乡。1958年将上述6个村组成杨溪人民公社,同年并入赤水公社。1961年将原并入赤水公社的大队分开恢复杨溪公社,1968年复行撤销,将下模、东坑划入赤水,其他大队并入高虎脑公社。1972年又恢复杨溪公社,辖区与1961年同。1984年6月更为今名。现辖下模、东坑、高排、杨溪、江背、下模6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村,1488户,62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5人。均汉族。
  境内东西高山连绵,中部河沟纵横,形成一条狭谷地段。山地占总面积97%,主干河杨溪港,在境内长13公里,流经下木村与驿前港汇合。建有引水工程171处,蓄水工程18处,有效灌溉面积40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2800市亩。
  有耕地面积9780市亩,主产水稻,并产白莲、烟叶。全乡仅有电站9座,年发电量11.4万度。乡内有县乡公路一条,乡村公路通各行政村。至1990年,全乡累计有房13.22万平方米。宋代探花、枢密副使兼参知政事陈宗礼为本乡人氏。
  附:自然村村名全乡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南丰乡之金沙里,有村4个。1949年(民国38年)有村8个。1990年末全乡有下模、中心坑、何家煅、柴坑、上坪、炉窠脑、斗半坑、杨家排、土楼仔、桂湖、苦山、塘角、西岭上、松林、邓家、刘家、柘林、邓家排、高家排脑、王泥岭、店上、西坑、屯田、军田、东坑、龟咀下、高家庄、新屋里、增家庄、田心、腊山脑、外排、跳煅、严坑、山塘尾、湖罗石、泽垄、江背、军田排、里元、半境、上陌、下陌、汪家庄、河排、中〓、檀岭、罗家场、石坑、山庄、大垄、椒树排、青山、上斜、山窠、高排、柿坑、杨树煅、何家庄、枫林头、上村、陌坑、增庄、沄家湾、红港上、增坊煅、西头、下长圳等68个自然村。
  第八节高虎脑乡原名贯桥。因村后之高虎脑山,系1934年(民国23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三军团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为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后易名为高虎脑乡。
  高虎脑乡位于县境之南部,东靠杨溪乡,西毗宁都县湛田乡,南邻驿前乡,北接赤水乡。四周群峰耸立,山势嵯峨,极为险要。总面积92平方公里,山地占95%。乡政府驻在地贯桥村距县城34公里。
  新中国成立前夕属驿前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属白水区贯桥乡,1950年分设寺桥、西港、西溪3乡,隶驿前区,1956年设贯桥、中寺2乡,隶属赤水区。1958年分设中寺、贯桥2个公社,同年合并为贯桥公社,1961年又分设贯桥、中寺2公社,1962年合并改称高虎脑公社。1968年与驿前合并仍称高虎脑公社,1969年改名驿前公社。1972年与驿前公社分开,称贯桥公社,1983年9月复名高虎脑公社。1984年6月更为今名。现辖贯桥、中寺、赤岭、石岌、招禾、麻坑、庄下、苦竹8行政村,61村民小组,71自然村,1352户,58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1人。
  河道境内流程驿前港为12公里,中寺港为10公里。有引水工程123处,水塘60口,有效灌溉面积75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64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9948市亩,机耕面积200市亩。经济作物中的白莲、烟叶、泽泻是县内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白莲、烟叶分别占全县总产的13%和12%。境内林业资源丰富,年产木材近千立方米,毛竹近万根。油茶林2393市亩,产油2860公斤,为本县“油库”之一。稀有珍贵树种有黄金桥的湖南石楮。
  全乡有电站6座,年发电量5万度。乡办工厂有瓷厂、农机站以及竹木加工厂。中寺村一带的陶土,质地优良,经景德镇陶瓷学院测定:含二氧化硅91.75%,比景德镇瓷土高2.31%,为广昌制瓷工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境内有贯穿南北的广(昌)——瑞(金)公路,6行政村均可通汽车。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至1984年全乡有住房11.3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7.40平方米。
  贯桥村原无圩期,1978年新辟街道一条,逢早晨为市。该乡中寺村历来有圩市,后废。
  1934年8月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高虎脑战斗”和“万年亭战斗”,红三军团第五师政委陈阿金和三军团后勤部卫生部长何复生在此牺牲。建国初,在贯桥村侧曾立高虎脑战斗纪念碑,供人凭吊。
  附:自然村村名全乡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南丰乡之千金里、寺川里和金沙里。有村19个。1949年(民国38年)末,有村26个。1990年底有贯桥、七里坑、王地、高庄、黄家、张家、村里、排上、中含排、羊角咀、曾家排、石岭坑、中舍、刘家坑、楮树坑、店上、上新屋下、新屋下、徐家湾、下寺、西坑、袁家地、陈地、桃林、中寺、赵家岭、上家、下岳坑、上岳坑、赤岭下、门家煅、案山坝、洪水坑、王泥丘、白石坑、石岌、斜岭下、杨地、王家斜、招禾排、老虎岩、猪仔坑上村、猪仔坑下村、黄连山、峰斗坑、竹子排、蛤蟆咀、高咀、江坝场、白茅窠、寒门山、麻坑上村、麻坑下村、上新屋、中地园、老厅下、沙洲、田北、郑家、上庄、毛畲、下庄、黄沙坑、金坑、青音、苦竹下村、官坊、猫眉咀、苦竹上村、良田等自然村71个。
  第九节新安乡位于广昌中部,东北连沿江乡,东南接赤水乡,西靠头陂乡,西北界翠雷山垦殖场,总面积82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茨菰脑村距县城12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夕属安湖乡。新中国成立后初设新立、赖坊、下湖、新安4乡,隶头陂区。1950年9月分设彭田、新安、下湖、新立4乡,隶属于白水或头陂区。1953年分设新安、下坪、.下湖、赖坊、新立5乡。1958年将立新、下湖、彭田、五星、赖坊、下坪、新安等7村合并成立新安人民公社。1968年撤销新安公社,立新、五星、赖坊、下湖4大队划入头陂公社,彭田、新安、下坪3大队划归城郊公社。1972年恢复新安公社,下辖范围与1958年同。1984年6月更为今名。现辖立新、五星、赖坊、下坪、彭田、下湖、新安7行政村,64村民小组,1756户,80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人。均汉族。
  境内南有石梁港,北有头陂港,流程分别为11和9公里。全境五分之四的面积均属头陂港流域。现建有小(二)型水库5座,水塘17口,引水工程52处,提水工程12处,机械排灌4站,水轮泵9站,堤防工程8条,有效灌溉面积68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28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10530市亩,主产水稻,兼种白莲、烟叶等养殖鱼苗为该乡农家传统副业,畅销全县农村,年销售幼苗达7万余尾。下湖村种植的辣椒,以个大、辛辣、上市早而驰名县内市场。
  乡办工业仅有小型电站10座,年发电量241万度,其他则为少许村办工业。境内矿产有铜、钼和稀土,尚待开发。乡内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的“牛圩会”,起源于明代成化十五年(1479年),近代以来,每年还伴有土特产、日用品物资交流,省内外赴圩者多达数千人,耕牛成交额最高为1983年的30万元。
  境内交通方便,(南)城于(都)公路、广(昌)瑞(金)公路由县城南来在此分道,一往西去,一往南行,各村均有公路相通。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至1990年全乡有房11.8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3.30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前,居民用水困难,饮水多为塘水。近年来乡卫生福利事业发展快,1984年全乡已打井318口,彻底解决了饮水问题。
  红军长征老干部、已故云南水利厅副厅长李步高是该乡人。
  附:自然村村名全乡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分属南丰乡的文会里和兴城乡的新兴里,有村6个。1949年(民国38年)有村8个。1990年末有门楼里、茨菰脑、河里上、步里、界牌石、楂林、笤箕窠、安田、角坑、下廉镜、塘窠、下塘湾、上塘湾、土家湾、杨家源、新屋里、拖南、谢家窠、何家、大坑、郎君桥、赖坊、敖口、杨家法、山背、厚源、下湖、枫林口、余家下、游家上、白沙坪、上湖、江家排、葶地坑、下村、陈坊、石壁、彭田、芭蕉下、江家湾、油榨坪、芋坑、新安、黄泥田、黄沙、沙坑、水口、王家山、下坪、吴陂、芦家排、下堡、上堡、里端、枫树下等自然村55个。
  第十节柯树乡原名建洛源,后以境内有柯树片村而易名为柯树。位于县境西部,东北与翠雷山垦殖场相连,东南与头陂乡接壤,西毗宁都县,南北长而东西短,总面积59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前山村距县城37公里。
  新中国成立前夕属宁都县古夏乡。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6月划归广昌,成立柯树乡。1958年改建柯树、前山、塘背3大队属头陂公社。1961年成立柯树人民公社,辖塘背、芦斜、前山、柯树、吴家坊5大队。1968年又并入头陂公社。1969年塘背、前山划属苦竹公社(后为古竹垦殖场),1972年仍恢复柯树公社。1984年6月更为今名。现辖前山、塘山、柯树3行政村,36村民小组,37自然村,732户,34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户,317人。均汉族。
  境内群山起伏,层峦矗立,山岭狭谷交错排列,山地占总面积95%。主干河柯树港源于境内塘背村,西流入宁都县,为梅江水系。境内流程约25公里,是广昌唯一不属抚河流域的乡。建有小(一)型水库1座,水塘42口,引水工程117处,有效灌溉面积36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30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6674市亩,主产水稻,兼种大豆、白莲、烟叶、花生等作物。
  工业生产处于低谷,除建有电站6座,年发电量8.42万度外,仅有少许手工业厂坊。
  交通一向闭塞。建国后,交通事业有较大发展,县乡办的广(昌)——苦(竹)——柯(树)——头(陂)环县公路南北贯通,94%的自然村可通汽车,彻底改变了过去“车不能走,马不能骑,天晴走路会湿裤,下雨行路满身泥一的交通困境。
  无圩市,农民贸易多赴邻乡圩集。
  1990年,全乡建房11.83万平方米。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
  附:自然村村名全境在新中国成立前属宁都县管辖,村数不详。1990年末有上芦斜、下芦斜、下严坑、瓦岭排、坞上、麻斜、下来.、井坑、三门桥、塘背、麻斜坳、坳下、下斜、茶园窠、管竹坑、坳背田、高界、和睦坑、陈田、东沙坪、铜盆下、上高排、下高排、王斜、麻元、廖坑、坪头咀、皮猪湾、枫树湾、吴家坊、柞树下、社下、许坊、贯上、大湾、社公咀、邹源等自然村37个。
  附录:清同治六年a867年)广昌县乡、里、村名称全县共设天授、南丰、兴城3乡。
  天授乡置11里。一图里辖东园堡、菜下园、张王庙前、濠塘、烟皮巷5村。二图里辖学字桥、十字街、学背、大街、马埠街、佛流口、新港口、新桥头、大堡坊、中街、新街、骆家巷、贞女巷、后塘、社下、黄家堡、大路、谭家园18村。西隅里辖县前、陈家港、京茶巷、节义巷、河东、塔背、刘家坑、平西坝、涂陂、龙岗下、西仓下、小熏、祝家陂、小港、河东洲、温家陂、鸬鹚17村。北隅里辖孙坊街、衙背、禅师桥、十八王庙前、双节巷、北隅、太平岗、学堤学堰、永兴寺前、金钟岗10村。揭坊里辖焦坑、白田、合路口、大坑、龙泉观前、小茗坑、茗坑、奇岭、茉山下、顺化坪、青铜、熟源、南陇岭、羊面岭、梅林、中坊、何家井、丁陂、新陂、黄潭陂、彭车陂、孙婆车陂、斗角潭、石鼓潭、揭坊铺、响石陂、薰田鱼陂、青水塘、乌石岗陂、石螺30村。土屯里辖赤岸、游鱼、跃龙桥、祝家山、到庄塘、下里峰、通判凹、洲圳头、把茅陂、军务潭、风陂、层陂、七晶潭、龙湖潭、高陂15村。吴游里辖株市坪、中羊港、王坊、涝田、鸡龙岗、车干岭、小坑、大坑、东山、砾上、仁丰、月池、尖峰、源头、徐坊、观前、椒园、开城、祥师凹、牛栏窠、东坪、白马岭、大村、下坊等24村。麟角里辖甘竹、奥查、刘家陂、下堰、长塘5村。文下里辖株溪:坪上、水兜寨、长生桥、关牛洞、赤石渡、沙坪、马坑、五湖坪、株桥铺、石子岭、社湖堰塘12村。文上里辖丁家、尧山、苦竹、水运、潘田、村头、西英陂、鸡婆坑、大陵、猪湖、牛眠潭、黄竹迳、石壁、松竹、下堰塘16村。千善里辖董家店、小际、大际、熟源、水南、千善圩、窝头、六尺、张坊、大仓背、上里峰、下徐、犁树岭、猪牯岭、南中里、曹窠、走马岭、米方凹、南村、双港、修源、百都里、羊背、南上、扣猪段、长桥、田塘堰、容坊、浮竹里、上徐、陈陂、黎家源、龙龟潭33村。
  南丰乡置8里。文会里辖文会堡、回新里、彭田、白田、巴口桥、唐罗山、泥潭、古源、德兴里、莺坊、黄竹、下岭坑、木桐湾、榉州、西坑、穿石、隔塘、戈阳陇塘、白家车、社背塘、水田伏洲、大兴塘、上车陂、大义、松竹、坪塘、下塘27村。监南里辖白水市、大冈上、徐田坝、姚家坊、杨坊港、风吹岭、小坑、大禾、古格、青潭、彭湖、严坊、苦竹坑、军营陂、回新、深水、燕石陂、磨石陂、龙井、大窠塘、十里圳、拍木石等22村。长上里辖唐坊堡、邱坊、大株、麻溪、石壁塘、仙人井、溜坑、视坑、渔潭、小株10村。天井里辖天井堡、长岭上、姚坊、池源、大畲、永业、中罗、姚畲、椒林、下黄、沈山庄、吴家山、翁家边、天井湖、于井、天井、龙潭17村。新坊里辖新坊堡、罗村、中社排、坪上、桂湖、驿前圩市、西林贯前陂7村。千金里辖麻坑、庄下、苦竹、巫畲、田西、金坑、唐山、含山、刘家坑、黄禾坑、黄沙坑、塘角、石狮潭12村。寺川里辖岳坑、下寺、中寺、上寺、半桥、梁田6村。金沙里辖楮树坑、洪水坑、杨坑、下陌、桂湖、杨家排6村。
  兴城乡置3里。新兴里辖头田、增田、枧湖、竹桥、花桥、标头、石龙潭、郭家陂塘、竹桥铺、龙凤岩、郎君桥、石云龙潭、金井、深水陂14村。仁寿里辖头陂圩市、仁寿公馆、横田、锡坊、邱家庄、米洲潭、令安里、畴源、金坑、廉1漕公湘螺、下塘、大坑、豪田、吉祥、背门塘17村。安上里辖窑前、山上、北上、丰乐、段里、沙陂、龙潭陂、刘家陂、双港、孙陂、龙湖、岗背陂12村。
  附:县城现状图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