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广昌县” 相关
共 3250 条 170 / 217
2536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有中药材出口。1977年恢复出口,出口品种70余个,主销中国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也销往英、法、日本、东欧等地。域内出口西药始于1989年,由抚州、临川、广昌、资溪、崇仁、黎川制药厂生产。
253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有中药材出口。
253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清代道路(驿道)通达各省省会称“官马大路”、简称“官路”;由省会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称“官马支路”,简称“大路”;省内各县市(镇)间相连接的一般道路,统称小路。驿站沿线设有铺舍的驿运线路,称铺路。抚州域内有县间铺路,计大路和小路65条,总长36...
253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宋代以前抚州通往邻近州、县间的驿道有5条,总长3149里:至洪州219里;经崇仁至吉州450里;至饶州470里;经南丰、虔化(今宁都)、于都至虔州(今赣州)1180里;经南城至建州(今福建建瓯)830里。宋代新增洪州至杉关驿路,此路从洪州经...
2540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津梁、关隘为古代道路设施。抚州域内津梁数量较多,据雍正十年(1732)《江西通志》载,抚州府、建昌府拥有津梁528座。有些桥梁迄今仍然完好,有的经改造、加固被利用为公路桥。抚州地处武夷山西麓,广昌、黎川、南丰有关隘28处。
2541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津梁、关隘为古代道路设施。抚州域内津梁数量较多,据雍正十年(1732)《江西通志》载,抚州府、建昌府拥有津梁528座。有些桥梁迄今仍然完好,有的经改造、加固被利用为公路桥。抚州地处武夷山西麓,广昌、黎川、南丰有关隘28处。
2542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关隘为古代道路设施组织部分。抚州东、西、南三面环山,边境重要关隘有8处。
254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从民国23年(1934)起,先后整治南丰以下洲滩,培固临川以下沿河堤防,挖浚宜黄虹桥至潭坊、宜黄县治至神前、南城太平桥至汤家渡、金溪浒湾至下马山和东乡南北桥至祥坊段河道,修筑临川抚河两岸河堤,堵塞两岸决口。
254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53年,抚州专区以黎川、宜黄两县为全区内河清障工程重点,组成2个施工组,于1953年10月至1954年1月,对黎滩河、宜黄河清障炸礁。黎川施工组清除滩险26处,炸除礁石528.83立方米;宜黄施工组消除障碍12处,炸除礁石382.2立方...
254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清雍正年间,抚州府各县有渡口164个,建昌府各县有渡口52个,共216个。民国时期曾有4处改公路渡口。新中国成立后,凡建桥通汽车的地段撤裁原渡口。
2546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清雍正年间,抚州府各县有渡口164个,建昌府各县有渡口52个,共216个。民国时期曾有4处改公路渡口。新中国成立后,凡建桥通汽车的地段撤裁原渡口。
254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空间结构“一主三副”指抚州市中心城区和南城、东乡、崇仁。“三带”三条城镇发展轴指沪昆城镇发展主轴;市域城镇发展主轴即福银、济广城镇发展轴;市域城镇发展次轴即抚八城镇发展轴。“三区”指北部城镇发展区、南部城镇发展区、西部城镇发展区。
254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县陆续编制第一轮总体规划。1994年始,按照省建设厅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全区各县全面开展第二轮县城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强调4点共性,即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为出发点,以强化县城功能,增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
254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2006年完成广昌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2008年完成广昌县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和广昌县住宅建设专项规划(2008—2020);2011年12月前完成广昌县顺化渡开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
2550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50年代至80年代末,乐安县防洪建设逐年加强,先后修建总长3940米的长堤和修筑浆砌片石的护坡堤,基本上杜绝洪水倒灌的险情发生;崇仁县城除对旧堤加固加高外,新建土质巴山堤总长1.5千米,保护面积0.35万亩,保护人口1万人;东乡县城按500...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