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4547
颗粒名称: (一)津梁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2229—2230
摘要: 津梁、关隘为古代道路设施。抚州域内津梁数量较多,据雍正十年(1732)《江西通志》载,抚州府、建昌府拥有津梁528座。有些桥梁迄今仍然完好,有的经改造、加固被利用为公路桥。抚州地处武夷山西麓,广昌、黎川、南丰有关隘28处。
关键词: 桥梁 栈道

内容

旴姆桥该桥坐落在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建于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属单孔石拱桥,用麻条石砌成,净跨径8米,全桥长12米,宽4.5米,是抚河源头血木岭溪漳第一桥。1994年,修建驿前镇至姚西村公路时,改造成公路桥,桥体至今完好。
   新丰桥位于黎川县南津街(今红旗街)与篁竹街西岸之间,是杉关驿道重要桥梁。桥长87.79米,桥面宽4.4米,高6.3米。5墩6孔,条石礅台。用杉木架设桥孔,用砖块和条石铺砌成桥面,桥上建有长廊式瓦顶木柱棚屋,两侧夹以条形便椅。此桥原为木桥,明弘治十七年(1504)间,由县人捐资始建,后毁于兵燹。至清咸丰年间新丰桥已兴圮5次。抗日期间和解放前夕曾两次毁于火,均由县城绅士捐资修复。1981年,人民政府投资7500元,将两侧大栅栏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4年秋,桥面又遭火焚。1985年10月再次兴建,次年12月竣工,耗资29万元。新建新丰桥系钢筋混凝土结构,5墩6孔人行桥,桥长91.2米,宽4.5米,桥上建仿古廊屋,时任江西省省长方志纯书写桥名。
   赤境桥位于资溪县大坦村附近,是县间古道桥梁。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桥圮于大水,当地人士踊跃捐资,于次年春重建,经夏竣工。1969年6月,改造为公路桥,单孔净跨11米,全长14米,桥面宽7米,载重能力为汽—13吨。
   姨婆桥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巴塘村,为单孔石拱桥,长6米,宽2米。该桥修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原系木桥,每年春汛易被洪水冲断,行人往来不便。相传崇祯年间一富户婢女张氏目睹行人过河难,暗下决心修复此桥,将充薪柴的稻草遗谷收存,日积月累竟达数百担,全数资助修桥。此举感动村人,众力相助,改建石桥,年余始成。众人欲以张氏名命桥名,张氏谢绝,遂称“姨婆桥”。该桥现为人行桥。
   孝义桥位于临川区孝桥镇政府西侧,长10米,宽5米,高4米左右,是条石结构单孑孔石拱桥。西侧原有石柱、雕栏,桥旁竖有《晋王祥卧冰池》石碑一块。年久石柱、石碑已毁,现仅留桥身。
   驼背桥位于抚州城西街办罗坊村,清雍正二年(1724)修建。桥身保存完好,桥长38.4米,宽3.9米,高3.7米,麻石结构,每孔跨度7米。
   万寿桥 位于广昌县塘坊乡,是广昌通往福建宁化等县主要古道桥。原为石座木面桥,常被洪水冲毁,民国32年(1943)开工重建条石拱桥,3孔,长24米,宽5米,高7米,桥面建有桥亭,由塘坊乡民捐助,集资2000余银元,于34年竣工。
   仙人桥位于南丰县洽湾镇加津村,于明嘉靖晚期建造,长19米,宽5米,为2孔红石拱桥。桥上端两拱之间的桥墩为三角形(以减洪水之冲击),造型独特,具有明代建筑风格。桥上竖一石碑,上刻隶书“仙人桥”三字。桥面两端为45度斜坡。该桥至今完整牢固。
   登仙桥位于乐安县谷岗乡红门村口,初名“红门石桥”,为条石单孔桥,长约20米。1933年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这一带全歼国民党第52师、第59师两个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该桥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南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