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宜黄” 相关
共 229 条 1 / 16
1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三国时,孙吴太平二年(257),分豫章郡东部,建立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 临川郡名称即自此时开始。
2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因家族渊源而组成一家几代人的作家网是宋代临川作家队伍形成的一个突出特点
3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明代是临川文学走出低谷而进入中兴的时期。这一时期之所以说是临川文学中兴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以同戏剧大师关汉卿、王实甫比肩的大剧作家汤显祖。
4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不同的文学样式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一时期是临川戏曲发展的顶峰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第一流剧作家汤显祖。他创作的“临川四梦”,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5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不少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理学家、史学家和军事家相继活跃在文坛上,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6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临川明代的女子文学质量不如宋代,没有出现象魏夫人那样的名家,但比元代则又有所发展。
7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清、近代,是江西临川文学发展的式微期。由于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后阶段,同时又是中国反封建文化的开始阶段,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文化兴起的阶段。所以,旧的诗、词、文形式就总体而言,都处于衰落阶段。同全省、全国比,这一时期的临川文学还要后进...
8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就全国而言,清诗成就大于元明两朝,但是,临川文学中的清诗则不如元明诗。但词至清朝同元明相比却有中兴气象,出现了大批词人、词作。这一时期临川的小说、笔记,远逊于全国,没有出现大家名作,不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清代临川的戏剧成就不如全省全国,只...
9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清代临川作家队伍的组成有宋代家族作家网的余风
10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临川自古文化昌盛,英才辈出,名人荟萃,宗教广播,孕育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弓了不少学者名流前来游览观光,为临川文化增添了光彩。
11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宋代开始,临川逐渐成为著名的才子之乡。人才的辈出与教育的鼎盛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又恰恰是宋代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宋史》中曾有一句名言,精确地概括了宋代这一特点:“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①宋代“学校...
12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 类型: 正文
中国是百合最主要的起源地,全球百合品系有100多个,中国就有60个,主产于江苏、湖南、甘肃、江西等地,尤以江苏宜兴、湖南邵阳、江西宜黄、甘肃兰州、浙江湖州栽培百合历史悠久。宜黄有500多年种植百合的历史。明代农书《花蔬》中就有“宜黄有百合,...
1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乐安苏区的开辟。1927年10月,中共赣西特委派聂克中、吴鲁观、吴立仁等到乐安大金竹、招携等地开展建党活动。1928年3月,中共乐安县特别支部成立。至1929年底,全县有党员120余人,成立25个党支部。1930年2月,乐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
1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30年底,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胡竹笙、李勇资等人借肃清“AB团”为名,在乐、宜苏区搞肃反扩大化,两县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1931年4月,建立中共宜黄县工作委员会。6月,乐安县重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建立中共乐安临时县委。
1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元年(1912),废府及直隶州,原抚州、建昌两府所辖11个县均直属江西省。3年,全国统一改变同名县名。为避免与河北省新城县、浙江省新城县、贵州省新城县及湖南省泸溪县同名,江西省新城县易名为黎川县,泸溪县易名为资溪县。同年,江西省分设豫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