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吴潜” 相关
共 21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子城和罗城宋代城墙的考古发现。子城墙在宋代经历了两次大变动,城墙基础部分使用了条石和包砖结构,城墙宽度有所增加。罗城周围的城墙长度为2527丈,经历了多次修建,使用了条石和包砖,构筑工艺精细。城门包括望京门、灵桥门、渔浦门、甬...
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古城中的一些古庙包括天封塔、咸通塔、天封讲寺天王殿、月湖庵(湖心寺)、五台庵、三圣殿、鲁班殿、关圣殿、灵应庙(鲍盖庙)、花果园庙、郡庙和关帝庙等。这些庙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宁波古城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月湖十景,包括雪汀 、芳草洲 、菊花洲 、柳汀、月岛 、花屿等。
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水系、“平”字水则亭的情况
5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对宁波月湖周边建筑的介绍和历史背景的描述。它涵盖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宅第、寺庙、书院和桥梁等建筑物的数量和类型,并突出了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章还提到了月湖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江南建筑风格在这些建筑中的体现。
6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月湖地区古代桥梁的内容。文章列举了该地区的42座古代桥梁的名称和由来,包括聚福桥、周家桥、普照桥、捧花桥、平桥、永安桥、福寿桥、衮绣桥、观基小桥、广济桥、永利桥、兵马司桥、碧沚西桥、迎凤桥、虹桥、仓桥、湖心西桥、陆殿桥、尚书桥、月...
7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主要介绍了四位历史人物:贺知章、王元障、楼郁和王安石。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他是月湖区域的人,以他的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而闻名。王元障是唐代的一位清廉正直的县令,在任期间积极改善水利、治理灾害并受到人民尊敬。楼郁是北宋时期的学者,...
8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鄞县水稻种植的历史和现代化发展,包括种植制度的演变、品种的更新和国家政策的影响等方面。
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社会事件
宝祐四年(1256),沿海制置使、庆元府知府吴潜大修府城,新城垣周长3527丈,建和义、永丰、朝京三门楼。开庆元年(1259)于城南四明桥(平桥)立“平”字水则碑。清道光三年(1823)重修水则碑,后又淹没。1999年修复。
1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景区
菊花洲 在北区东面,毗邻镇明路。改建后的菊花洲为月湖景区十景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景点,其上古建筑繁多,为宁波现存较完整的古代民居宝奎巷街区,有建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的宝奎庙,开庆年间(1259)郡守吴潜建造的水则亭,建于明嘉靖年间(1...
1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器物
重建逸老堂记,南宋开庆元年(1259)刻,原月湖贺秘监祠内迁至宁波市海曙区嵌天一阁东园游廊壁,吴潜记,张即之书,赵汝棋篆额。碑高2.18米,宽1.11米,方首。正书,共18行,满行40字。石裂成三段,多有剥蚀。
1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器物
贺知章画像并赞,南宋开庆元年(1259)刻,现存宁波市海曙区嵌天一阁东园游廊壁,吴潜撰。行书,原月湖贺秘监祠内迁至。系重建逸老堂记背阴。
1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器物
重建逸老堂记,1995年刻,现存海曙区贺秘监祠内,原碑吴潜撰文,今由沈元魁书写,碑额原碑拓片上石。
1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文学
四明郡阻山控海,海派于江,其势卑;山达于湖,其势高。水自高而卑,复纳于海,则田无所乎灌注,于是限以碶闸,水溢则启,涸则闭。是故碶闸者,四明水利之命脉,而时其启闭者,四明碶闸之精神。异时加意于碶者,至今犹有遗论,此未暇问也。而考其为启闭之则曰...
1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文学
《满江红·戊午二月二十四日会碧沚,三用韵》是宋代诗人吴潜所写的一首古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