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卓尼县” 相关
共 733 条 48 / 49
70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卓尼县苗族人口为5人。
70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卓尼县撒拉族人口为2人。
70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57年,卓尼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60347人,占总人口的70.38%。
70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57年,卓尼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从事牧业生产的21200人,占总人口的24.73%。
71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57年,卓尼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和尚4070人,占总人口的4.75%。
71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卓尼县境黄牛属于蒙古牛,分布较广,但数量不大,主要分布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牧区为了繁殖犏牛,只养少数公黄牛作为种公牛。截止1990年全县共有黄牛9736头。黄牛外形特征暑甲低平,几乎与背齐高,背腰平直,乳房发育好,体形近似乳用型。有角,细长...
71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境内山羊以土种山羊为主,是经长期自然培育形成的原始地方品种,境内除尼巴乡外,各地均有分布,以海拔3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和洮河两岸分布最广。农区主要用以积肥,是农家肥的来源之一。截止1990年底全县共有山羊46117只。山羊具有体小轻健,耐...
71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卓电公路北起卓尼县城,渡河与岷麻路相接,沿洮河南岸西行至达子多村后南行进入卡车沟,经郭札、大日卡诸村越光盖山又经扎东那、益哇抵电东寺(原为卓尼县属上迭区驻地,现为迭部县治),全长109公里。 位于迭山北南麓之卓尼与迭部,自明代起同属卓尼辖地...
71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岷麻公路东起岷县野狐桥南栈里村,沿洮河南岸西行经卓尼县城西至扎古录乡驻地麻路村,全长103公里。东西依次贯穿卓尼县所属的纳浪、木耳、大族、卡车、扎古录及柳林6个乡(镇)和洮河林业局所属大峪、卡车、车巴3个基层林场。初修于1953年,次后于1...
71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临北公路是1962年临、卓分县后筹建的第一条公路,南起临潭县城,北经县境申藏乡越大沟山至北山恰盖乡驻地恰盖寺,全长29公里。东北与北(山)羊(沙)林区便道相接。是北山与县城之间的通道之一。临北公路工程聘请临潭公路段段长庞进恩负责测绘与工程指...
71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东新公路是卓尼、临潭、漳县三县合用的一条县乡公路。由于1972年以后洮(砚)柏(林)段、新(城)石(门口)段公路的便道通车及洮砚洮河大桥的建成,基本上构成了这条公路的雏形,但沿线路况差,绕道多,坡陡弯急,水害严重,时断时续,不能保证通车。1...
71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1971年1至9月底,组织医务人员,完成了全县16个公社56443人的布氏杆菌病、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结核病的普査。据查有布氏杆菌病阳性反应者671人,其中发病241人。1972年7月15日至9月5日,组织人员对布氏杆菌病病人较多的尼巴乡...
71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1981年以前,县境从未进行过大骨节病普查。大骨节病是一种全身性软骨变形的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危害儿童和青少年的骨关节系统。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对称性增粗、功能障碍、短指畸形、肌肉萎缩、身材矮小、步态蹒跚等。1981年2月,在藏巴哇的纳...
71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性病俗称花柳病或干气病。是梅毒、淋病、软下疳、尖锐湿疣等10余种性传播疾病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性病在县境内部分地区流行。1952年省民族医疗队来卓尼为患者免费治疗性病。到1955年全县治愈性病51例,占任务数50人的102%。19...
72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赛牦牛牦牛是卓尼县境广为牧养的主要畜种之一,既可作役畜,用来耕地、拉车,又可供人乘骑,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牦牛脾性暴躁,较难驾驭,骑手多为经验丰富、技能纯熟的牧民。赛牦牛的方式与内容一般有两种:一是参赛者骑牦牛在规定的距离内奔跑,依照跑到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