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临川” 相关
共 601 条 11 / 41
151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87~2005年,税收征管经过多次改革,基本实现了由税务人员上门催税,到企业、个体户自觉到税务机关主动申报纳税的过渡,征管模式一改过去传统粗放管理型为现代细化管理型,征管方式、质量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152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87~1991年,中国银行在临川县设有上顿渡办事处,1991年,中国银行上顿渡办事处升格为中国银行临川县支行。1994年,增设秋苑储蓄所。2000年底,支行内设人事保卫科、业务科、会计营业部。业务科下辖春光分理处、秋苑储蓄所、储蓄专柜3...
153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94年以来,临川地下天主教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每年12月25日这一天,他们在与崇仁县交界处的喻家山、屎塘山举行非法聚会,规模浩大,人数多至三四千人。不仅给政治、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农村基层政权。为了制...
154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87~1995年,临川各级调解组织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1989年临川县有各级调解组织505个,有调解员1421人。1995年全县共有调解委员会511个,其中乡镇场34个,厂矿企业调解委员会33个,村级调解组织403个,...
155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93年国务院颁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临川开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7年,临川市人民政府制定《临川市国家公务员实施方案》,全市265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经过过渡培训、资格审查,于1997年10月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初步建立了临川国家...
156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临川文化市场形成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繁荣于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一个以城区为中心向农村辐射的包括文化娱乐、戏剧演出、电影放映、音像、书刊、印刷、文艺培训等多门类、多形式的文化市场逐步形成并发展。2000年11月临川...
157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87年至2005年,临川广电系统有不少节目或新闻作品获奖。
158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90年5月,新编《临川县志》送审稿(下限至1989年)编纂完毕。全书计138万字。县志办接着采取分散审稿的方法,将全部志稿打印60份分别寄往省志办、省志编辑室、地区县志稿评审小组、地区志办、地委保密委员会、全区各县志办及县六套班子成员、...
159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临川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杰地灵,临川在外的各类人才众多,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为了弘扬临川才子的人才优势,2001年10月,在编撰《临川区志》的同时,着手编撰《临川英才》。通过向各乡、镇、区直单位收集在外临川籍人士名单,向市、区组织人事部门了...
160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92年2月,由临川县委宣传部牵头,分别从县志办、宣传部、文联、报社、酒厂等单位调集人员,组织编写,经过4个月的时间通力合作,完成书稿,全书7.5万字,主编蔡继祥。该书以讲历史的方式,介绍临川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
161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临川方言有61个韵母。
162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临川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7个调类,与中古音系基本保持一致。
163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临川向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来教育发达,文化昌盛,群众语言词汇丰富。这些词汇,有的源自才子之乡的名人著作,优美而典雅;有的来自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生动而活泼。二者经过较长时间的锤炼、融合,形成朴实、诙谐、通俗,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地方特点。
164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临川境内的俗语都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言简意赅,极富哲理。
165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临川自古文化昌盛,英才辈出,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自宋至清,在科举考试中共录取举人1029人,进士731人,收入《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的有134人。恢复高考以来至2001年,全区共有62941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为名牌大学输送少年大学生18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