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904 条 29 / 727
421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园林业已不存,为日后好事者复古作参考。石库门、老宅系2004年亲自调查;名墓近况不明;石刻或存或佚,可作文物补遗。俞平伯铜像与齐星村苕溪渔寨,皆近年胜迹,概附于此。
422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球类、田径等项目流行社会,丰富职工农民体育生活。解放后,各种健身操风行一时。气功强身先后有太极拳、蛇拳、碗拳、形意拳、木兰拳、香功等项目。1982年9月,德清机床厂受到省政府表彰,评为先进集体。此后,镇政府将体育工作纳入...
423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民间体育结构松散,少年项目有踢毽子、放风筝、斗蛐子、踏高跷、丢镢子、造房子、滚弹子、抢强盗山、老鹰叼小鸡、摸盲、豁虎跳、翻跟斗、批水花,做泥菩萨、烧野锅饭等;青年项目有托石垒子、划龙船、滚龙灯、游泳、掰手劲、缘竿等;老年项目有下棋、搓麻...
424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自清朝末叶废科举、兴学堂后,小学开设体育课程,教育项目有体操、跳高、跳远、投掷,赛跑和球类。学校每年举行运动会,开展体育竞赛。
425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明朝洪武初年(1368),县署在市亭山南麓紫阳观左侧辟地3.5亩,开设射圃。每月朔望,生员在此练习射击,为镇区体育场地最早设施。
426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封建帝制时期,传统小学教育皆为私塾,俗称蒙童馆。镇境最早设帐授徒,且名声著于竹帛者,为南朝·齐沈麟士。其时馆设吴羌山,后人称为织帘先生。
427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县学(儒学);德清从武康析出后。在下兰山西南草设县学,以教儒生。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知县刘洞创建县儒学,为德清县城区正规学宫之始。明道二年(1033),知县窦充迁校址于阜安桥北。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县令杨锬拨款重修...
428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三十二年(1943),馀不镇中心国民学校增设幼稚班,开境内幼儿教育之始。解放后,于1952年在丁家弄口创建德清县机关幼儿园,至1955年,全园共有3班,幼儿98人。
429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廿七年(1901)10月,镇人许炳堃、蔡焕文在溪东街创办务本学塾,设算术、地理、国文、经学、历史5门课程,开全县现代小学教育之始。两年后,改称官立两等小学堂。民国四年(1915)迁址县东街,购置理化仪器、药品挂图和运动器械。十一年(1...
430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镇境中学以德清县第一中学开办最早,校址北门外百寮山南麓(今广场路)。前身为德清简易师范,1950年改名德清县立初级中学。至1956年发展到初中生7班,高中生2班,学生450人。翌年,高中班并入湖州中学,剩初中班7个学生312人,教职工30人...
431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民众教育;民国廿八年(1939),德清县民众教育馆指导各中心学校和国民学校推行社会教育。各乡镇先后开办识字班。三十四年(1945),馀不镇、羌山乡举办扫盲班,至次年末,共办班4个,累计入学成人780人次,其中211人获结业证。;冬学;195...
432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德清县小学教员讲习所;民国十七年(1928)创办于城区馀不弄,招收学员62人,学制1年,教师4人,毕业后分配至各乡小学任教。一届毕业后停办。;德清简易师范学校;民国三十三年初创,因抗战疏散,校址择于方山梅坞保宁寺,设三个班,学生90人,教职...
433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镇区为县城中心,历来名师迭出。教育有方,以身作则者垂范士林,令人尊敬,旧册有载,光不可掩。
434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镇境教育界名师谆谆善诱,学子勤奋努力,千百年来,成就辉煌。科举之盛,江南称美。
435
知识出处: 乾元镇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医院;模范医院民国四年(1915)初创,址设城区赵家弄。;第二节 防疫;烈性传染病古称时疫,民间称为瘟病。一旦发病,蔓延人畜,灭绝村庄。境内最大疫灾流行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其时,太平军在北郊滥杀无辜,腐尸遍野,苍蝇蚊子,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