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图书馆
武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0219条
基础文献
7条
析出资源
1631条
图表
1428条
人物
876条
机构
603条
事件
2181条
地名
2308条
专题
402条
作品
491条
实物
29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水利志
武义县卫生志
武义县志(1986-...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武义县军事志
检索条件
共 10219 条
621
/
682
9301
武义县血吸虫病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疾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病”、“膨胀病”。早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茭道乡胡店村就有人死于“大肚病”。民国21年,上海学者陈仿之,在武义县城北门外田沟中和履坦镇的小溪里首次发现钉螺。1953年秋末冬初,县城东门外程王处几位病人到县卫生院就诊,大...
9302
武义县后畈中圳灭螺工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其他
1969年冬至1970年春县革委会主任王登林带领机关干部,驻武义人民解放军和当地社员1000多人,从县汽车站至白溪口武义港,填埋老沟6000多平方米,开出一条宽1.5米,长2000多米的新沟渠,填平王见湖,缩小马村湖,改良农田24亩。
9303
邵宅公社湖塘沿大队坟头圳灭螺工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其他
1965-1967年移坟上山382座,灭螺43290平方米。 白溪公社下石畈溪滩灭螺工程1971年白溪公社从非疫区抽调1500多人到下石畈安营扎寨,加土覆盖钉螺丛生的溪滩,灭螺面积达50000平方米。其中2000多平方米覆盖的新土厚达60多...
9304
武义县丝虫病流行和防治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疾病
俗称“大脚疯”全县有19个乡流行。1954年华东血防所和县卫生院联合调查了2个乡,首次发现微丝蚴阳性病人。1954年至1957年间新兵应征青年体检中有10-12%血检微丝蚴阳性,从此武义县被划定为丝虫病流行县之一。1958年和1959年对丝...
9305
武义县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疾病
俗称“半日鬼”、“打半工”。多发在夏秋季。民间流传有“桕子树(乌桕)叶红,半日鬼跟侬(人)”的民谣。武义发生和流行的疟疾,以间日疟为多见。民国28年至36年发病4396例,占当时统计上报的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9.1%。民国33年,宣平县疟疾发...
9306
武义县钩虫病流行和防治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疾病
俗称“黄胖病”,是历史上流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建国前,茭道乡内白村患病率高达59%。1955年11月14日,武义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重点开展钩虫病防治和有计划的进行保健,接生员短期补课工作的通知》,卫生科专门抽调了7人,组成白阳区茭道乡...
9307
武义县肺吸虫病流行和防治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疾病
1974年,县第一人民医院发现首例肺吸虫病。1979年省、地、县三级防疫站联合调查了武义县25个公社的47条山溪、发现21个公社37条山溪中的石蟹(为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带有肺吸虫囊蚴,其中浙江华溪蟹阳性率为68.50%;长江华溪蟹阳性率6...
9308
武义县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和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疾病
简称地氟病。主要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是一种主要流行在产氟地区的地球化学性疾病,系长期饮水、食物中摄入过多的氟所致。1984年1月至4月,县卫生防疫站和县牙病防治所首次在全县34个乡镇分设449个点,对8至15岁的人群进行地氟病普查。应检41...
9309
武义县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流行和防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
类型:
疾病
简称地甲病,俗称“大喉咙”,系外界环境缺碘或机体内碘元素摄入量不足引起的一种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地甲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较大,当地有“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之说。1952年,宣平县卫生院在接受婚检和其他体检的1575人中,发现有26...
9310
武义戏剧搭班、谢年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
类型:
民俗
过去,演员可以自由跳班。戏班拼合起来以后,一般以一年或半年为期限。每当年底戏班组合之后,演员们就讲已搭好班了。年三十夜,班主要请演职员吃一餐饭,叫做谢年。就餐时要让小花脸和鼓板师坐在上座。小花脸在班中地位最高。据传,他代表唐明皇。而唐明皇是...
9311
武义戏剧击箱、过场、抢箱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
类型:
民俗
戏班在一地演出结束,迁移到另一地演出,由新演出地的农民来抬戏箱。抬箱时,农民要用棒柱敲打戏箱,声音敲得越响越好,以祝双方兴旺。所以戏箱要做得牢固、厚实,以防敲破,不然戏班要被人讥为破烂班。演职员去新演出地演出,小花脸要背着唐明皇像,走在最前...
9312
武义戏剧写戏、点戏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
类型:
民俗
每个戏班都有一个负责外交联系的人,称为“成头”。他拿着戏册子去各地农村联系,叫做写戏。双方讲好条件;签好合约,算是演出协定。戏班到一地演出,若当地财东出面要超过合约范围点戏,财东要另付点戏款给戏班。
9313
武义戏剧祭台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
类型:
民俗
祠堂、庙宇或会堂的戏台落成,是村里或族里的大事。要请一个人们满意的戏班来作首次演出。演出正剧之前要举行一次开新台仪式,叫作“祭台”。祭台时先由族长或是村里有地位、有威望的人宣读祭台文,其中心意思是某年某月某日新开万年戏台,敬请天帝敕旨差使鲁...
9314
武义戏剧报台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
类型:
民俗
戏班在闹“花头场”完后,由一头戴红色台帽,身穿红开台,腰系罗带,左手拉住右手水袖的副角,口念报台词,介绍这出戏的主要内容,引出第一个出场的主人公,这叫报台。《荆钗记》的报台词:饱学王十朋,玉莲配与王家为婚。王娘不顺,将她赶出门庭。江中捞救,...
9315
武义戏剧斗台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
类型:
民俗
凡遇盛大庙会或重要节日,或大的建筑落成典礼,常组织几个戏班来同一广场演出,称斗台。斗台演出的戏台,多数均是临时搭的草台。演出时点火炮为号,以便各戏班同时开锣。各班均作好充分准备,演出也都特别用心和认真。斗台不宣布结果,而以观众数的多少、收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