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3140 条 58 / 876
85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陈氏宗祠位于秦氏支祠东侧,为清晚期建筑,陈鱼门是麻将牌发明人。状元厅原为清咸丰二年状元章鋆住宅内厅堂,现辟为天一阁书画馆。
85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天一阁是宁波的旅游名胜区,由范钦建造,藏书楼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天一阁,许多文人学士曾登阁阅书并留下著述。
85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天一阁吸引众多学者登阁阅书,从事学术研究,余秋雨赞叹天一阁藏书和历史文化价值。
85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天一阁从清乾隆至1949年登阁政要。
86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天一阁内额联、楹联、题联众多,记录了天一阁的历史和藏书文化。
86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历史悠久,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均有发展。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开设了著名的中药店,中医名家辈出,传世医著丰富,专科代代相传。近代以来,地方士绅和政府也相继开办了私立和公立医院。自1980年以来,镇明和海曙区政府各...
86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境内医疗技术以中医为主,后随西医及其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传入,逐渐形成中西医并举的格局。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西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86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境内的医疗机构仅有基本的医疗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直到宁波解放初期,老市区各家医院配备的X光机仅有11台。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医疗器械配置不断增加,但受当时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属医院和区级医院的设备配备不均。进入...
86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自唐代以来,境内医药界一直以中医药为主。在宋代,妇科祖宗后嗣宋钦迁居境内。清代,陆(士逵)氏伤科、范(文虎)氏内科、严(海葆)氏外科、董(丙辉与其子水樵)氏儿科等相继创建,中医医科日臻完备。民国时期,受崇尚西医、排斥中医思想影响,...
86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在“五口通商”之后,西医开始在境内传播。1843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在宁波开设诊所并传医。此后,英国圣公会、循道公会也在城区办医施药。1913年,第一所鄞县公立医院在县学街念书巷创办。解放后,医学科学发展,设备更新,技术队伍...
86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26年,中医吴涵秋、王宇高、庄云庐、钟一桂等人在城区北门外江边创办国医专门学校,招生60余人。解放后,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法逐渐兴起。杨国栋在1963年开始使用东莨莳碱抢救中毒性休克,病死率从50%降至14%。1971年开始使用...
86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境内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属医院,区属医疗机构发展缓慢,至2008年全区仅有7家挂靠医院的医学临床研究所,共申报科研项目73项。2004年申报区级科研项目11项,申报市级科研项目4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项。其中海曙口腔医院吴清柱负责...
86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解放后,海曙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开始设立,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作为市属医疗机构的补充。随着城市发展,这些机构逐渐扩大,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专科医疗机构。
86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海曙区卫生防疫站是根据1984年两区合并后设立的,起初设立在江厦卫生院内,后来搬迁至甬江卫生院,并设有多个科室和卫生稽查队。1993年搬迁至新办公大楼。2002年,根据预防保健体制改革,拆分为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曙...
87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自1997年创办第一家民办三环自然疗法研究所专科门诊部以来,至2008年,该区共有10家民办医院、16家门诊部和4家卫生所,共有床位230张,职工约400人,注册备案执业医师(助理)285名,执业护士119名。为规范监督执业行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