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704 / 4002
5554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艺术
挂门前是一种剪纸艺术,先在色纸上凿成图或字,然后将这些图字相互搭配,从此面粘连成一体,组成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每门五幅,每幅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暗外框,这部分虽无内容,但作用重大,必须鲜艳夺目,因此多使用纸面亮丽鲜艳的广檀纸;第二部分是图案...
5554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艺术
胜利乡沙窝村的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流行于清代中晚期,当时全国共有三家(天津徐家铺、潍坊杨柳青、临沂沙窝村),沙窝村列属其一。沙窝版画以人物质朴、举止夸张、构思奇异、色彩绚丽、民俗气息浓厚为主要特点。沙窝村年画共分三大类:灶马、门神、中堂,灶马上...
5554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艺术
中国结艺起源已久,近几年来在郯城红花乡大院子北村、南村等地加工、生产逐渐形成规模,通过自行开发设计,品种花样已达200余种,产品主要销往浙江义乌等地。结艺制品加工以南北村为主,并带动周围十几个村的手工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5554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春节(正月初一):这是一年当中人们最崇尚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叫过年。 过年是什么意思呢? 据传说,“年”是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出来掠食噬人,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但这种野兽,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它有“三怕”—...
5555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元宵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年期的最后一天,人们尽力祝贺,吃汤圆、包水饺、办较好的菜全家共享。白天,有的村组织文娱活动;晚上,富户人家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穷人家户户做面灯,让孩子们点燃,做不起面灯的刻个萝卜灯,放上油,让孩子们点燃,有的...
5555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土地节(农历二月初二):迷信传说此日是土地神的生日,又称"青龙节”。此时,气候转暖,万物复苏,百虫惊蛰,故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旧时,农村人们过此节,要将五谷杂粮放在锅内煮或翻炒,谓之“煮虫”或“炒虫”,有的还要到土地庙烧香磕头,祈求一年...
5555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寒食节(清明节):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在这天人们多吃凉饭,为什么要吃凉饭?据记载: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长期逃亡在外。以后回国当上国君,为晋文公。他很快对随同他逃亡的大臣按功行赏,却忘记了一个大臣介子推。介子推跟随晋文公在外1...
5555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群众称“五月端午”。据传在战国时代,楚国出了一位有名的爱国者和伟大诗人 ——屈原。当时楚国屡受秦国的侵略,人民深受其苦,屈原为使楚国免受其难,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但受到秦国蓄意破坏和楚国旧贵族的坚决反...
5555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半年节:(农历六月初一或六月初六)郯城这个地方过半年节有两个时间:郯北一带以六月初一为主,郯南以六月初六为主,半年节这天迷信传说是龙王晒龙衣的日子,百姓多在这天晒衣服。此节又正值夏收夏种结束之际,人们要蒸新面馒头敬天,庆丰收,随着会社的发展...
5555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称“。鬼节”迷信传说阎王从农历七月十三日起,就将所有鬼魂放出。百姓逢此节要上坟祭祖,有的到野外烧纸焚香,祭祀平时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此节,在郯城中部南部较盛行,而在郯北,人们不把中元节视为节日,故无上坟祭祖之...
5555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月,而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故曰中秋。此节是郯城人民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第一大传统节日为过年)。节前,至亲好友要携带月饼、酒及其他礼品互相走访或孝敬长辈,特别是新婚、未婚女婿尤...
5555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解放前,乡间有的农家有蒸食重阳糕的习俗,有极少数有登高游玩的做法,解放后登高之俗已不存在。农民逢此节多吃米饭。1988年此节被山东省定为“老人节”。有关组织和部门对老人进行慰问活动或组织老人开展一些庆祝活动。
5555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腊八节(腊月初八):据说在夏、周时期有用禽兽祭祖的风俗,现已不存在。近代在我县,有部分人有喝腊八粥驱寒、祈福禳灾的习俗,其他无大庆祝活动。
5555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
辞灶(腊月二十三、四):此节也叫过小年,传说腊月二十三、四是灶神上天述职的好日子,故称“辞灶”,旧时有“官辞三民辞四,痞子王八二十五”的说法,在我县,绝大多数在二十四辞灶,极个别人家放在二十三日,二十五日就无辞灶的了。辞灶时要烧纸、焚香、摆...
5556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艺术
柳琴戏,也叫“肘鼓子”、“拉魂腔”、“小戏”。1954年华东地方戏汇演时,经专家磋商,根据其伴奏的乐器一一柳叶琴,命名“柳琴戏”。它是鲁南、苏北、皖北、豫东一带流行的主要地方戏剧种。特别在郯城,几乎村村能演,人人会唱。相传,它是由泉源头一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