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1386条
基础文献
31条
析出资源
28024条
图表
7735条
人物
5302条
机构
2780条
事件
9753条
地名
585条
专题
2279条
作品
4372条
实物
52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唱凯镇志
南丰县志
抚州特色农产品
湖南乡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乐安县志
抚州市志:全5册
广昌县志
崇仁县志
抚州金融志
金溪县志
临川市企事业单位组织...
南城县志
走遍抚州
黎川县志
临川文化史
上顿渡镇志
宜黄县志
汤显祖与罗汝芳
抚州地区粮食志
王荊文公詩箋註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东乡县志
抚州特色养殖业
临川区志(1987-...
连城鄉誌
大岗镇志
抚州检察志
趙醒儂传
莲乡山水
抚州农家美食
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98
/
4093
2956
一、南城县人民医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县卫生院。1950年与抚州军分区医院合并。增加病床26张,有医职员30名,列为甲级编制。1953年圣路加医院并入县卫生院。1961年更名为南城县人民医院。建国初期,县卫生院面积不到500平方米。解放时,县卫生院接收...
2957
二、南城县中医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人民政府将城镇分散坐堂行医的12名中医组成两个中医诊所。1957年合并为中医联合诊所,设内科、麻痘、针灸三科。1960年,改称城关中医院,人员增至18人。同年,另成立城关中医伤外科、牙科联合诊所,共有中医21人,其中伤外科12人...
2958
三、南城县卫生防疫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成立江西省鼠疫防治所南城县第一分所。1952年,该所迁往抚州。同年5月,成立南城县防疫委员会,并在全县设8个区卫生站,3个分站。1956年县人民医院设立防疫股,编制5人。1958年l2月成立南城县除害灭病指挥部和地方病防治站,编制...
2959
四、南城县皮肤病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皮肤病院,1972年建于距县城40华里的洑牛大队境内。该院有医护人员6人,病人的生活费由县民政局拨给,医药费由县卫生局拨给。
2960
五、南城县公社卫生院(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首先在上唐、硝石镇成立卫生所,1952年成立徐家、万坊、珀、株良、新丰、里塔、湫牛等区、乡卫生所。还有乡村集体卫生所28个。1977年,除城关公社外,全县15个公社都有公社卫生院。1980年,恢复里塔、世厚、泷油、小竺、包坊、黄狮、...
2961
六、南城县乡村医疗点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9年,农村普遍办起了合作医疗站。医疗站的医生“亦医亦农”,群众称之为“赤脚医生”。公社卫生院、县医院负责“赤脚医生”的培训。合作医疗站有4种形式,一是包医包药,二是包医不包药,三是看病收费,四是包药不包医。1984年,全县172个村委...
2962
七、南城县妇幼保健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国家投资10万元兴建妇幼保健大楼。1984年建成并开展门诊业务。1985年,有医职员工21人,其中卫技人员15人。
2963
八、南城县药检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定员7人。
2964
第二章 防疫保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危害和影响南城县人民健康的疾病主要分两大类型:一是烈性传染病鼠疫、霍乱、天花;二是丝虫、钩虫、头癣等地方病和肺结核、乙脑、疟疾等传染病。建国后,人民政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专门的防疫机构,增加防疫设备,提高防疫人员业务...
2965
第一节 烈性传染病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以前,南城瘟疫情况无记载。其中最严重的是明永乐五年“建昌瘟疫、死人万余”,清乾隆九年大瘟疫“连续两年,死者无算”。鼠疫民国32年6月,鼠疫由福建省光泽县传入南城。河东连家巷首先发生病例。民国33年6月,鼠疫再度蔓延,又死亡100余人。省第...
2966
第二节 地方病的防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疟疾、丝虫病、钩虫病、头癣、甲状腺肿大等疾病,是危害南城县人民健康的主要地方病。民国时期,疟疾发病率占全县人口70%以上,株良、睦安高达80%。丝虫病以上唐、万坊、岳口等地为甚,发病率32.46%;个别地方高达62.98%。建国后,经过努力...
2967
一、疟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对疟疾患者多次进行治疗和预防服药。1958年,卫生防疫部门对全县112540人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发现疟疾患者8008人,反复治疗7516人,预防服药1657人。到1966年初,疟疾发病率降到最低水平,全县出现无疟生产队700个。“...
2968
二、丝虫病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全县开展了丝虫病普查,普查人数达130143人,占全县登记人口总数的98%,查出丝虫病患者31313人。1958、1959、1960年进行了3次大规模防治。通过中西药结合,基本上消灭了丝虫病。
2969
三、钩虫病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钩虫病抽样检查2999人,发现钩虫病患者396人,治疗245人。1961年,对里塔公社的11595人抽样检查,发现钩虫病患者2136人,发病率占全县第一位。其次是龙湖、岳口、株良、洪门、上唐、珀歼、徐家、庙前、城关等公社,发病率...
2970
四、头癣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对全县130360人进行调查,查出头癣患者2507人,治愈72人。1980年后,头癣绝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