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城县人民医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925
颗粒名称: 一、南城县人民医院
分类号: R197
页数: 2
页码: 338
摘要: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县卫生院。1950年与抚州军分区医院合并。增加病床26张,有医职员30名,列为甲级编制。1953年圣路加医院并入县卫生院。1961年更名为南城县人民医院。建国初期,县卫生院面积不到500平方米。解放时,县卫生院接收旧卫生院1台显微镜和一些简易的外科手术器械。放射器械有100、200、300Amx-vag各一台。理疗器械有超短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睡眠治疗机等4台(件)。建成了两个医疗器械较为完备的手术室。胸、腹、四肢、肺门体层摄影,一般细菌培养,肝、肾功能测定,骨髓细胞检查,病理切片检查,胃、膀胱、乙状结肠窥镜检查等多种诊断技术,并能进行肾、胃、胆、脾、左肝叶切除,乳突根治,脾肾静脉吻合等手术。
关键词: 医药卫生组织机构 医疗保健制度

内容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县卫生院。1950年与抚州军分区医院(原省立.南城医院)合并。增加病床26张,有医职员30名,列为甲级编制。1953年圣路加医院并入县卫生院。1961年更名为南城县人民医院。
  建国初期,全院仅有医职人员15人,其中院长、医师、检验员各1人,护士5人,司药2人,事务员3人,工务员2人。1957年增加到57人。1985年发展到284人,其中医、护、药技师66人,医、护、药技士114人,设有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内儿科、传染科、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门诊部等科室。
  建国初期,县卫生院面积不到500平方米。1957~1965年,陆续新建了部分病房和科室,医疗用房面积达3530平方米,病床100张。1982年,国家投资46万元兴建门诊大楼、外科大楼,次年建成交付使用。到1984年,医疗用房总面积达6990平方米,病床251张,全年门诊量172530人次,住院收容8581人次。
  解放时,县卫生院接收旧卫生院1台显微镜和一些简易的外科手术器械。1953~1963年先后添置了显微镜、万能手术床、lOOAmx-vag、救护车,有了供医疗实验用的动物室、培养室。1984年,手术器械有万能手术床、甲种手术包、妇产科手术包、五官科手术包、眼科手术包、无影灯、麻醉机等40台(件)。化验仪器有显微镜4台,分析天平、光电比色计、干燥箱、恒温箱、冰箱、培养箱、电泳仪等精密仪器40(台)件。放射器械有100、200、300Amx-vag各一台。理疗器械有超短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睡眠治疗机等4台(件)。其他器械有心电图、超声波、心电示波器、胃镜、膀胱镜等8台(件)。建成了两个医疗器械较为完备的手术室。同时,诊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只能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一般轻创缝合术和脓肿切开引流术,至80年代,能进行消化道钡餐,胆、肾造影。胸、腹、四肢、肺门体层摄影,一般细菌培养,肝、肾功能测定,骨髓细胞检查,病理切片检查,胃、膀胱、乙状结肠窥镜检查等多种诊断技术,并能进行肾、胃、胆、脾、左肝叶切除,乳突根治,脾肾静脉吻合等手术。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