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201 / 3354
4800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为朱熹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春在同安任内寄给他闽北故旧而写。他从去年七月莅任同安主簿,虽“莅职勤敏,苟利于民”为人赞颂,但终究不是他的宏大理想,故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同僚们,并以诗为证。 浅析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但感情宛转曲折...
4800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同安主簿任内。此时的朱熹刚步入仕途不久,面对儒释道杂揉的社会环境,担心自己成熟的世界观难以成立,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浅析 从字面上讲,该诗是诗人写涉涧水时的观感。“回头”指“学而时习之”,“...
4800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在同安任内,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一,自注作于乙亥。当年朱熹在同安倡建“经史阁”与帅府,供学者们览观。还倡立故相苏颂祠于学宫,以标榜其“学术风节”。为了表明自己的不甘颓废,遂写下这首诗。 浅析 前...
4800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于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二月。朱熹任同安县主簿,上书反对朝廷经总制钱,触动朝廷倚为命脉的“禁区”,显示出25岁初入仕途的小小主簿,对南宋社会的敏锐观察、早熟的思辨才华和犯上直言的道学胆识。在整顿版籍和整顿赋税都一无结果的...
4800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朱熹奉檄到泉州行役,到永春岱山铁峰岩下的西居堂,拜访陈光时写了一首诗赠给他。因为朱熹与陈光同年登科,故有标题“同年”一说。朱熹离开岱山前,还为陈光居所大书“居敬”二字相赠。 浅析 诗中赞颂了陈光隐于深山,...
4800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了朱熹同安任满将归未归之时。据《紫阳朱氏建安谱·文公行状》记载: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公二十七岁,七月秩满;冬,奉檄走旁郡,时候代者不至,因送老幼以归”。“二十七年丁丑,公二十八岁,春返同安,候代不至”。赴德化宿剧头铺...
4800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深秋。诗人同安主簿任已满四年,正准备整理行囊回家,而接替他的人还未到,他只能在那无聊地等待着,那种归心似箭、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是诗人当时心态的真实反映。 浅析 诗的前两句是描写诗人所处环境...
4800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朱熹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丙子深秋时,接府檄赴安溪县视事。因事情处理得不是很顺利,只好在县内逗留三日。走访了县城各个角落,有感而发写下了这诗。 浅析 这是一首即事即情诗,诗人不加雕琢地信手拈来。前四句描写安溪县的自然风貌。五至八句...
4800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作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春三月朱熹自崇安重返同安候代者前来交接途中。他虽在同安任上蠃得了清廉干练的政声,在当朝的士子中,也属于才学卓著之辈,如果钻营仕途,完全可望位居极品而飞黄腾达。但是,此时的朱熹,思想苦闷,感到自己...
4801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选自《朱文公文集》卷二,按原诗排列顺序系连同安诗之后,可知为同安任满初返五夫时所作。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七月,朱熹任同安主簿期满,而代替他的人选未到,他只好先送家小到泉州等候。一直到十月,代职者始终未到,他以任期四年已满罢...
4801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两首诗是朱熹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春所作,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二。当年朱熹由闽北重返同安任所途经南安时,慕名游览了九日山,并亲题“九日山”三字。当游至石佛院乱峰轩时,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浅析 第一首写“院”和“峰”,...
4801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是朱熹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而作,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二。当年朱熹28岁,他于三月重返同安,是要等代者来继任。这又给了他近一年的时间,在同安、泉州“去圣经中求义”。虽然此时的朱熹已显示出他逃禅归儒的迹象,但仍隐约渗透着...
4801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的四月到十月,朱熹在同安闲等代职者,已经不管吏事,终日住在畏垒庵中。一是读经著述,二是同士子论学。同安许多学生有的住到他的居所,听他讲经论道。这首诗概括了他在同安畏垒庵七个月时间的生活。这七个月穷研儒经,...
4801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约写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秋,朱熹同安任满候代者不至之时。当时朱熹从3月重返同安,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去圣经中求义理”,收获甚丰。但是,他从佛老天国的觉醒毕竟是朦胧的,带着醒后的迷茫,一时无路的仿徨和留恋自...
4801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冬十月,因代职者不来,朱熹以四考秩满罢归,但他又在泉州滞留到十二月中旬,住在万如居士李缜宅中(参知政事李邴之子)。朱熹陪李缜去老梅满园的显庵与衲子聚集赏梅,各人用东坡韵赋诗咏梅,连一向反对苏学的他,也步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